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补肾填髓颗粒对肾虚型假体周围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24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动物去势、假体及磨屑植入造模,以补肾填髓颗粒灌胃,试验对照组与实验组一样造模但常规饲养,空白对照组只行假体、磨屑植入后常规饲养.第4,8周用DEXA法分析假体外周骨密度,第8周用生化分析法测定假体外周骨钙、磷含量.结果 第4周时实验组与试验对照组假体外周骨密度均有所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对照组仅在胫骨端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8周时实验组假体外周骨密度逐渐增高,而试验对照组假体外周骨密度继续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8周时实验组中钙、磷含量均高于实验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去势对兔假体外周成骨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补肾填髓颗粒可拮抗去势引起的破骨活动,延缓植入假体的松动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治疗兔感染性移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双侧桡骨中上段骨髓炎造模成功的32只家兔随机分成颗粒骨组和微小颗粒骨组,双侧桡骨中上段行清创术并制成1 cm节段性骨缺损,两组1期分别行自体小颗粒骨和微小颗粒骨植入,并于术后2、4、8和12周行大体形态、X线和组织学观察及Lane-sandhu评分。结果术后第8周X线可见微小颗粒骨组比颗粒骨组成骨效果优良,骨缺损修复,髓腔通畅;第2、4、8周微小颗粒骨组X线评分优于颗粒骨组(P<0.05);第12周两组X线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8、12周微小颗粒骨组组织学评分均优于颗粒骨组(P<0.05)。结论兔感染骨缺损自体微小颗粒骨植入较小颗粒骨植入成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CT值的角度分析髓腔颗粒骨植骨对犬HA涂层股骨柄置换后股骨柄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颗粒骨组和非颗粒骨组,每组各12只;均行右侧人工股骨柄置换术,实验组在植入HA涂层股骨柄的同时,髓腔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对照组不植入颗粒骨。术后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仪来测定并分析假体周围的CT值,随访时间为3个月。每个股骨测量70个CT值(每个股骨按照Gruen法,分为7个区,每区取10个点)组成数据集,采集数据时应用标准的CT软件ADW4.2观察并分析结果。结果:手术方式、术后时间对假体周围ROI1和ROI7(ROI:感兴趣区)CT值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手术方式与术后时间也不存在交互作用,p值均大于0.05;手术方式与术后时间对ROI5,ROI6区CT值的影响均有显著性(p<0.05);ROI2,ROI3,ROI4随时间推移假体周围CT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方式对此三区术后CT值变化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个月内2组股骨假体周围的大部分区域骨密度均呈进行性下降趋势,颗粒骨在假体周围某些区域可缓解股骨柄移植后的骨密度降低。骨CT值可间接反映骨密度的变化,CT测量准确便捷,可提供了大量三维CT值,适于进行骨密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治疗兔感染性移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双侧桡骨中上段骨髓炎造模成功的32只家兔随机分成颗粒骨组和微小颗粒骨组,双侧桡骨中上段行清创术并制成1 cm节段性骨缺损,两组1期分别行自体小颗粒骨和微小颗粒骨植入,并于术后2、4、8和12周行大体形态、X线和组织学观察及Lane-sandhu评分。结果术后第8周X线可见微小颗粒骨组比颗粒骨组成骨效果优良,骨缺损修复,髓腔通畅;第2、4、8周微小颗粒骨组X线评分优于颗粒骨组(P〈0.05);第12周两组X线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8、12周微小颗粒骨组组织学评分均优于颗粒骨组(P〈0.05)。结论兔感染骨缺损自体微小颗粒骨植入较小颗粒骨植入成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牛舜  孔令擘  杨重飞  朱庆生 《医学争鸣》2009,(19):1956-1960
目的:建立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颗粒导致的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动物模型.方法:将12只平均体质量3kg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向左侧胫骨髓腔竖直植入羟基磷灰石(HA)涂层假体.实验组于植入前向假体表面均匀涂抹25μgUHMWPE颗粒,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12wk回收标本行骨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以及影像学测量,评估新模型效果.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骨皮质厚度、生物力学固定强度、骨-假体接触率、假体周围骨体积分数、骨矿化水平和假体周围骨密度均有所下降.结论:成功建立了假体表面涂抹UHMWPE颗粒诱导新西兰大白兔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碳纤维增强型聚醚醚酮(CF/PEEK)的力学性能,评价其植入下颌骨后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活性。方法:将27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9只)和对照组(18只),建立双侧下颌骨单层骨皮质缺损模型。实验组白兔双侧下颌骨植入长条形CF/PEEK复合材料,对照组白兔左侧下颌骨植入自体骨(阳性对照组),右侧不植入任何材料(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8、12和16周处死白兔(每组3只),截取缺损区颌骨,对标本的材料-骨界面进行大体、影像学和光镜观察,并进行局部组织学评分。结果:大体观察,白兔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及二次骨折。影像学观察,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白兔颌骨缺损区有明显骨痂形成,修复效果好于空白对照组。组织学观察,与术后第8周比较,术后第12周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局部细胞免疫定量评分明显减小(P<0.01),第16周时最小(P<0.05);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的局部免疫细胞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6周时实验组材料周围及阳性对照组缺损区有大量骨小梁形成和成骨细胞散布于骨小梁周围。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由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填充。随观察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成骨率增高,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CF/PEEK复合材料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植入白兔下颌骨后免疫反应小,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磁化活血通络灵液对雌性去势大鼠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学、骨生物力学影响,探究其对快速骨流失的影响和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将84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去势对照组、去势后服用阿仑膦酸钠组[7 mg/(kg·w)]、去势后涂磁化活血通络灵药液组[1 mL/(100g·d)]、加磁1组(120 mT)、加磁2组(180 mT)、加磁3组(220 mT),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摘除卵巢的方法复制快速骨流失大鼠模型,造模后第3天,各组分别施加相应的干预因素。术后5周,第1次心脏取血。每组取血6~8只,用于骨代谢指标检测。术后6周,各实验组分取6只大鼠处死,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术后18周,按前法行第2次心脏取血,同前法检测。处死后分取双下肢股骨,用于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学、骨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与去势对照组比较,大鼠去势经磁化活血通络灵液治疗后,从骨计量学结果、骨密度测量、Micro-CT以及力学三点弯曲试验显示,其对改善松质骨骨小梁细微结构和提高皮质骨的力学性能等方面作用明显(P0.05)。[结论]实验表明,磁化活血通络灵液对延缓骨量丢失,尤其在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学、骨生物力学方面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大鼠肾组织Msx2 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GIOP的发病机制以及补肾益髓中药复方的疗效机理。方法:肌注地塞米松复制GIOP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空白组、补肾益髓中药复方组、补中益气颗粒组、血府逐瘀胶囊组、骨疏康颗粒阳性对照组,造模及灌胃给药9周。应用XR-2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股骨骨密度,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Msx2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空白组股骨骨密度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Msx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空白组比较,补肾益髓中药复方组股骨骨密度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Msx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肾组织Msx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可能是GIOP的发病机制之一;补肾益髓中药复方可能通过上调肾组织Msx2 mRNA及蛋白表达,有效防治GIOP。  相似文献   

9.
异种骨复合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种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MSCs与异种松质骨在体外联合培养,兔桡骨中上段制成1.5 cm的骨-骨膜缺损模型,实验组植入复合异种骨,对照组植入单纯异种骨,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时间点行标本的组织学观察、X线片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及骨密度测试,比较其骨缺损区骨修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2周,实验组骨缺损区完全修复,骨密度接近正常;对照组骨缺损区修复缓慢,新骨形成量少;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未修复。结论异种骨复合MSCs修复节段性骨缺损能力强,在成骨速度和量上明显优于单纯异种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OGP对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Ⅰ型胶原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42只健康大耳白兔,于一侧桡骨制成长1.5cm骨缺损模型,植入200mg自体微小颗粒骨与0.2ml胶原的复合物;随机分为A、B2组,A组每天耳缘静脉注射rOGP 0.5ug/kg;B组每天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8、12周进行骨密度测定:12周进行生物力学检查。另取8只仅加入0.2ml胶原作为空白对照组C组。结果:X线和组织学检查A组成骨效果优于B组。8、12周骨密度测试结果显示A组的骨密度值高于B组。12周的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显示:3点弯曲实验结果表明A组极限强度值明显高于B组,而且A组的弯曲刚度也好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因髓腔再通时间早,骨改建塑形更完善,新生板层骨的成熟度亦较高,耐受应力情况也更好。C组则不能产生骨性愈合。结论:本实验显示了全身应用rOGP对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Ⅰ型胶原对兔骨缺损有修复作用,并且要优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Ⅰ型胶原的成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一种由较大直径钛颗粒介导的生物性人工关节假体松动动物模型,初步验证该模型在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只平均体质量为3.0kg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动物均从双侧的股骨膝关节面将钛棒假体沿轴线方向植入到髓腔内,实验组在假体植入前于其表面均匀涂抹50μg直径20μm的钛颗粒。术后12周处死动物,处死前2d行X线检查,观察假体周围成骨及骨溶解程度。动物处死后取包含假体的股骨段及膝关节滑膜囊,股骨段制作成厚度为50μm的骨磨片,行Masson Trichrom Goldner染色及Kossa染色;关节滑膜做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观察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炎性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动物X线检查均未见明显骨溶解。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实验组的骨假体接触率、假体周围骨体积分数、骨皮质处钙盐沉积岛平均面积均低于对照组,而钙盐沉积岛数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3~10.200,P<0.05),且实验组假体周围及关节滑膜的炎性反应较对照组明显活跃。结论成功制备了较大直径钛颗粒介导的新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松动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制作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减少对骨密度的影响并确定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建立时间.方法 用雌性大鼠去势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观察去势后3、6及12周大鼠腰椎骨骨密度的变化,并与假手术组作对比.结果 实验组去势第3周和第6周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去势12周实验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约在12周后就可以建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羊股骨假体置换术后感染模型,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抗感染作用。方法:内蒙古绵羊30只, 行右侧股骨假体置换术。术毕将含有1×106CF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明胶海绵置入至右侧髋关节内, 术后3周时,羊髋关节置换后感染模型建立。模型建立后清创, 实验组15只羊植入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对照组15只羊植入单纯骨水泥假体。间隔5周后,观察两组感染控制率、关节周围软组织病理变化及假体位置。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3周后感染率为100%。间隔5周后,实验组感染控制率为93.33%,对照组感染控制率为3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12.36, P<0.05)。X线片证实两组假体位置良好。病理切片镜下实验组中性粒细胞<5个(除外被证实感染的1只),对照组可见满视野的中性粒细胞。结论: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在羊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4.
壮骨颗粒对骨关节炎兔去分化软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壮骨颗粒对膝骨性关节炎兔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用Hulth法造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用壮骨颗粒灌胃,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治疗第4、8、12、24周后每绢各取6只动物.用亚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关节滑液NO水平.关节软片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软骨细胞内结构变化及原位末端标记(TLNEL)法观察软骨细胞凋亡病理改变,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结果:空白对照组NO活性在不同时期均高于实验组(8周.P<0.05;12、24周,P<0.01),两组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实验组的关节软骨病理改变总积分、软骨细胞病理改变积分和软片表层病理改变积分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关节液中NO含量显著相关。结论:壮骨颗粒对兔膝关节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退变具有保护作用。通过NO诱导途径减少软骨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PHBV复合HA纳米纤维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复合羟基磷灰石(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制备单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对照组植入硫酸钙人工骨,各16只;空白对照组8只。在术后相应时间段分别进行大体观察,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其成骨能力、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后4~8周植入材料处有片状密度增强,截骨处有骨痂向缺损区生长,骨皮质不连续,仍有骨性缺损,术后12~16周新生皮质骨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骨缺损已完全修复。新生骨显示出正常骨干结构,髓腔再通。与对照组相比,8周之前在新生骨的形成及修复骨缺损方面的作用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到12周之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现了更好的成骨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骨缺损的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人工骨是否对液氮冷冻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有修复作用。方法20只成年大白兔,建立双侧股骨头骨缺损模型,并用液氮从缺损内将股骨头冷冻坏死,右侧股骨头为实验组,植入复合人工骨,左侧为对照组,仅植入β-TCP。术后2、4、6、8周进行有关指标检测。结果X线检查:2周时两组股骨头骨密度均未明显增高;4周后实验侧股骨头相对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侧。组织学检查观察:术后4周时实验组股骨头内纤维组织增生,有大量的软骨形成和成骨细胞增生明显,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8周时实验组股骨头内填充区骨组织修复大部分已完成,充填区广泛分布相对较成熟的骨小梁。计算机图像分析:术后4、6和8周实验组骨小梁体积(TBV%)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rhBMP-2/β-TCP对液氮冷冻兔股骨头坏死试验修复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给予去势后大鼠米索前列醇,了解米索前列醇对骨密度及成骨细胞分泌骨保护素 (Osteo protegerin, OPG)的影响。方法:鼠龄90 d的Wistar雌性大鼠共 30 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去势组(B组)、去势给米索前列醇组(C组),C组去势后第2 d予以2 mg·kg-1·d-1剂量的米索前列醇灌胃,于术后28 d对各组的骨密度进行检测,同时取左侧胫骨干骺端观察骨保护素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 A组最高,C组次之,而B组最低,A组、B组、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保护素3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C组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可能通过刺激骨保护素的表达及分泌,来抑制去势后雌性大鼠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假体骨溶解模型动物外周血清和关节液中IL-6与骨溶解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三组及对照组,各10只。于动物右股骨髁间窝钻孔,股骨髓腔内置入1枚直径3mm、长15mm的不锈钢圆针。术后6周开始向三个实验组动物右侧膝关节腔内注入聚乙烯悬液0.5mL;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每2周注射1次,共5次,分别于第16、18、20周处死三组实验动物,第20周处死对照组动物,分别取得标本液。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段外周血清和关节液中IL-6的含量。结果:在不同时间段,各组外周血清中IL-6含量的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关节液中IL-6含量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在兔骨溶解动物模型中,动物外周血清IL-6水平在骨溶解过程中没有受到影响,而关节液中的IL-6水平随着骨溶解的进展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骨口服液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痛闽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益骨口服液组、密盖息组、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联合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21只;造模成功后,分别予益骨口服液、密盖息、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生理盐水等不同药物灌胃,于治疗后第lOd、第30d、第60d、第90d四个时点分别测量各组大鼠病阈、股骨骨密度。[结果]治疗第lOd、30d、60d、90d益骨口服液组、密盖息组、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去势大鼠痛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lOd、30d,益骨口服液组、密盖息组、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联合组股骨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60d、90d时,骨密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骨口服液能提高去势大鼠痛阈、骨密度,从而减轻骨质疏松大鼠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拔牙创骨质结构改建对相邻微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的稳定性的影响,为微种植体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 8只雄性Beagle犬按不同愈合时间段(1、3、8、12周)随机分成4组,每只Beagle犬拔除第3和第4双尖牙(P3,P4),实验微种植体邻近拔牙区域,对照微种植体位于第2双尖牙(P2)和第1磨牙(M1)区域,共植入微种植体128枚.选择96个微种植体组织块,通过拉拔试验测定微种植体的最大拉拔力值(pull-out force,POF)并将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POF值在第1周内没有表现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3周对照组POF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两组POF高峰值均出现在第8周组.在前8周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OF均随着时间得延长而增加,到第12周出现回落.实验组POF在各时间段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仅第12周与第3、8周POF值表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邻近拔牙创植入的微种植体在无载荷愈合期可以保持稳定性.但拔牙创的早期愈合可能会加重微种植体-骨界面的炎症反应和骨吸收效应,即刻加载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