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病是一种终身性疾患,需要长期治疗。治疗措施主要包括饮食治疗、体力活动和药物治疗三个方面,其中饮食治  相似文献   

2.
梁木 《家庭中医药》2011,(12):32-34
中医认为,消渴病(即糖尿病)分为脾瘅、消渴、消瘅三期。对于消渴病的治疗,除了药物疗法、运动疗法外,饮食治疗同样功效显著,历来为中医医家所重视。中医理论认为,食疗、药膳最宜扶正固本。饮食疗法所用之物多品性温和,其"形为食品,性为药品,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相辅相成,食借药力,食助药威",从而达到药物治疗和食物调养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3.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蓄积过多,脂肪含量超过肝重量(湿重)的5%(最高可达40%-50%),或在组织上超过肝实质30%时称脂肪肝。为现代社会常见的多发病,约1.5%-8.0%的患者可能转为肝硬化。临床以饮食调整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亦为预防和控制脂肪肝的重要措施。一般讲酗酒、肥胖、糖尿病及营养过剩等是引起本病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蓄积过多,脂肪含量超过肝重量(湿重)的5%(最高可达40%~50%),或在组织上超过肝实质30%时称脂肪肝。为现代社会常见的多发病,约1.5%~8.0%的患者可能转为肝硬化。临床以饮食调整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亦为预防和控制脂肪肝的重要措施。一般讲酗酒、肥胖、糖尿病及营养过剩等是引起本病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医饮食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饮食疗法对疾病的治疗、预防、病后康复及延年益寿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粥疗法、蔬菜疗法等食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医饮食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保证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是精气津液血液的重要来源。中医理论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如《素问·藏气法时论》中又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论点。充分说明了食疗在中医治疗和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谈糖尿病综合饮食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对人体危害严重,可引起多种重要器官受损,因此,糖尿病患者无论是胰岛素依赖型还是非依赖型,均需要接受饮食治疗。饮食治疗对于老年,肥胖、病情较轻者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重症或胰岛素依赖者,控制饮食也非常重要。1997~1999年,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193例,均实施以饮食控制为主,结合中医食疗的护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中西医饮食疗法193例。男142例,女91例;年龄35~85;病程1~20年;住院天数10~36天。按体质量分类:肥胖33例,正常体质量103例,消瘦57例。按诊断分类:非胰岛素依赖型153例,胰岛素依赖型40例。按中…  相似文献   

8.
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中医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本文简要阐述了消渴病的临床特点,并就该病的中医疗法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就是人们常说的糖尿病。但尿崩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虽有三消症状,但血糖检查正常者,则不是糖尿病。在临床上结合血糖、尿糖、酮体、血流变性测定等检测指标,尽可能掌握定性和定量资料,以便了解疾病的发展变化。在治疗过程中对上述各实验室指标定期复查,判断病情进退。  相似文献   

10.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一般认为,其病因多是禀赋不足、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损及阳,阴阳俱虚,变证百出。然而,当今临床所看到的患者,多为出生富贵、身强体胖之阳虚痰浊之体,未有先天禀赋不足之证据;症状均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容易疲劳,未见明显阴虚之象: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见病。国外科学家采用饮食方法治疗糖尿病,取得了一些可喜进展。祖国医学对糖尿病(消渴)早有记载,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采用食疗法,可取得明显疗效,并且能获得增进营养,增强抵抗力的脾益。糖尿病患者不妨一试,可能会收到令你极度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浅谈老年消渴病之瘀杨育秀北京市顺义县中医院(101300)消渴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虽然青少年发病者不少,但绝大多数消渴病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人到老年,脏腑功能衰减,肝肾精血不足,阴虚燥热内生,热入营血,血热互结,血为之瘀结;或因年老阳虚气弱,鼓...  相似文献   

13.
浅谈消渴病的化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琳 《山东中医杂志》1997,16(10):439-440
消渴合并瘀血证已被临床研究所证实。瘀血可以导致消渴病的发生,而消渴又可加重瘀血证的产生,两者之间互相影响而加重各自的症状。因此,在临床上对消渴病的治疗,以消治消往往达不到治疗的目的。消渴的治疗中强调或采取活血化瘀的方法,往往取得较好疗效。消渴的化瘀治疗,应根据临床辨证、辨病结果来确定不同的化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消渴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根据临床症状主次轻重可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多因情志郁结,日久化火或嗜酒厚味酿生内热,火热灼肺,肺热伤津引起口渴多饮,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治宜清肺泻火、生津止渴;中消是因胃有燥热,过多消耗精微引起多食易饥,形体消  相似文献   

15.
消渴病,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明确指出其病因为“五脏柔弱”,故消渴当属虚证范畴。《金匮要略》有《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专篇,张圣把消渴与小便不利、淋病并列一篇,可见其同为津液代谢异常病变。《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素问·调经论篇》说:“肾者水脏,主津液。”可见津液输布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主要依赖于脾气升清作用,而津液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则完全靠脾…  相似文献   

16.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浊为特征的病证 ,本病多因素体阴虚 ,饮食不节 ,复因情志失调 ,劳倦过度所致。中医认为 ,消渴的病位主要在肺、胃、肾。病机特点是三脏腑的阴津亏虚 ,燥热炽盛 ,阴虚是本 ,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素。治疗则依据治病求本 ,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 ,扶正祛邪 ,调整阴阳的法则。在护理上 ,结合临床中医护理具有整体观 ,辨症观的特点 ,对消渴病采取辨证施护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一般护理1.1节饮食 ,慎起居 :饮食有节 ,可以运脾健胃 ,滋养阴津 ;饮食不节 ,可致脾失健运 ,内热蕴结 ,化燥耗津 ,而发本病 ,故调节饮…  相似文献   

17.
对消渴病的肺热津伤、胃热炽盛、肾阴亏虚、阴阳两虚4个证型作了辨证施护的理性叙述,为临床施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蔡然  卢薇 《四川中医》2010,(2):16-17
消渴病,以渴而多饮,饥而多食,小便频数,或尿有甜味,肌肤消瘦为临床特征。本病论病变脏腑既责于肺胃肾,也要重视脾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本文从脾气虚弱、脾虚湿滞、脾气阴虚、脾虚瘀滞四证阐述消渴责之于脾的病机,以期对消渴病的治疗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消渴病的肺热津伤、胃热炽盛、肾阴亏虚、阴阳两虚4个证型作了辨证施护的理性叙述,为临床施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全文从5个方面对消渴与脾虚的关系进行了阐释。①首先对中医学中“脾”的解剖学意义进行阐释;②从饮食、情志、劳倦、失治误治及其它因素对消渴病脾虚成因进行了分析;③分析了消渴病脾气不足可能的发展趋势;④消渴病脾虚的辨证施治与分型;⑤阐释脾与消渴病的关系,并结合现代医学对其并发症的产物湿、痰、瘀、浊进行说明。治疗糖尿病应早期防治,从健脾益气的方药中寻找有效的中药,寻求其辨治规律,是一条值得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