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为教育部门修订相关政策,完善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国26个省(市),采用阶段整群抽样共调查中小学校153所,接受调查学生8008名,家长8008名,教师771名。结果学生、家长、教师对学校提供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求顺位有所不同,并对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存在一定的选择倾向。结论学校健康教育内容框架的形成必须与学生的整体健康需求以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学生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应进一步探讨学校健康教育适宜的课程载体,以便为学生提供系统、可操作、实用的健康知识、技能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东城区小学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课开课情况不同的学校学生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评价东城区学校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东城区独立开设和未独立开设健康教育课学校中,分别抽取1 699名和326名小学生,使用自编结构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2组学生得分情况。结果独立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学生健康知识水平高于未上课的学生(及格率62.7%41.7%),刷牙、吃蔬菜等健康行为的执行率也高于未独立上课的学生。结论要以健康教育课为主要途径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全国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态度、技能及行为,全面认识学校健康教育开展的现况,为完善学校健康教育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国26个省市采用2阶段整群抽样法,共调查中小学校153所,接受调查学生共计8 008名。结果学生健康知识的水平发展不平衡,呈现省际间差别,性别、年级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而对健康的态度与知识水平间存在交互作用。学生在健康生活方式与心理调节能力方面亟需提高。结论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力度和管理,将学校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疾病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利用卫生和教育部门联手的形式开展预防近视健康教育干预的模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广州市海珠区2所学校的879名中、小学生开展预防近视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结果干预实施后,试点学校中、小学生对近视核心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有显著提高(P值均0.05),小学生对看电视、玩游戏、看书姿势等近视相关行为有明显转变(P值均0.05)。结论利用卫生和教育部门联手形式开展预防近视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切实可行。近视健康教育工作要持之以恒,注重对学生预防近视技能的培养,且不能忽略对家长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刘丽华  于颖慧 《中国校医》2019,33(5):333-334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口腔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前、后学生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评价实施效果,为进一步改进现有的健康教育模式与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办提供的调查问卷,在所有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学校中随机抽取6所学校作为口腔健康教育强化推广试点学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对从中抽取的1 334名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健康教育后,张家港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健康教育前提高3.35%~34.37%。 结论 健康教育后,张家港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相似文献   

6.
影响中学生健康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探讨影响中学生健康的因素,以便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自制影响中学生健康因素调查表,对城市4所中学944名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学习成绩不理想、精神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家庭环境不利等因素对学生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学生、小年龄学生、女学生更为第三结论:不同的因素对中学生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城乡、性别、年龄、家庭环境等差虽有显著性。农村学校是健康教育的薄弱环境,  相似文献   

7.
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活动 ,可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培养自我保健能力 ,逐步建立健康的行为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降低常见疾病发病率。慈溪市的学校健康教育采用渗透教育形式 ,把健康知识渗透到不同的课程和课外活动之中 ,在增加学生的健康知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解慈溪市中学生的健康行为形成情况 ,指导今后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我们于 2 0 0 0年 2月对初中学生的健康行为情况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 0 0 0年 1月 ,选择慈溪市城乡各 2所中学的初三年级全体学生 1172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城区学生 732人 ,农村学生 44…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知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闵行、松江共3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四~六年级63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学校的5名卫生教师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并对2名六年级女生家长和2名六年级男生家长进行访谈。结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知识综合得分平均为(22.29+7.53)分,其中疾病预防知识得分平均为(6.65+3.30)分;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知识得分平均为(1.90+1.53)分。健康行为得分中位数为20分。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学校、年级、父亲文化程度和健康知识综合得分水平是健康行为得分水平的相关因素。学校在学生的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健康教育模式以及周围环境的支持等均对学生的健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结论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教育,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是国家列入教学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学校实施健康教育的主体是校医。同时,健康教育课的开展情况及效果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质及常见病的水平。笔者近期对我市2 0所市属或重点学校和12所普通学校进行调查,对校医与学生常见病关系进行分析比较。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以曲阜市2 0所市属或重点学校和12所普通学校为调查对象,共调查3 2所学校45 2 0名学生(其中,有校医的学校15所,调查学生2 10 8名;无校医的学校17所,调查学生2 412名)。1 2 方法 调查各学校有无校医、健康教育课开课情况,并结合我站的卫生监测结果,对学生几种常见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精确概率劝导模型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核心信息进行健康教育实施前评价,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教育效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北京、昆明、广州、武汉、南京、哈尔滨和西安7个城市各选取4所不同类型非医学高校的13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自编信息评价表,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核心信息进行评价.结果 大学生不同信息得分存在差异.55条核心信息评价得分最高72.24分,最低62.79分.大学生对健康素养核心信息评价的影响因素为性别、个体对健康知识和对健康相关技能的认知.结论 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应考虑大学生性别的影响,并根据大学生对信息的认同度来设置健康教育信息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的开课情况、相关教材的使用情况和课程效果,了解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需求,提出规范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方法对90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分析记录资料。结果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课因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同,各校健康教育课的开设现状及上课效果有很大差别;中学生在学校接受健康知识的机会大大低于小学生。结论教育和卫生部门应对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使用等作出相应的调整,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相关的辅助教材。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是学生认可的第一教育环境。艾滋病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学校艾滋病预防工作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高校健康教育成果[4]。研究和探索受欢迎的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  相似文献   

13.
南京深圳温州部分健康促进中学学生健康知信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南京、深圳和温州部分健康促进中学创建1 a后学生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便指导当地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方法在每个城市正在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中学中随机抽取1所学校,对所抽取学校初中二年级2个班的学生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共调查学生271名。结果3所城市学生的健康理念和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健康状况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3所城市的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均已初见成效,但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针对存在的差距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559名初中生口腔健康行为与家庭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燕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522-523
目的探讨家长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教育态度和行为等因素与学生口腔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提供参考。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7所中学中抽取初二年级559名学生及其家长填写调查问卷。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家长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1,P=0.03),高文化程度家长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较好。父母双方对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P=0.44),但影响方式有所不同。家长的知识、行为、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均与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相关(r=0.37,P<0.001)。家长对学生口腔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口腔行为,其次是知识水平。学生刷牙行为及与刷牙相关行为受家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其他口腔卫生行为。结论家长的文化程度、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对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均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其次是家长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学生及中学教师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建立健全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上海市徐汇区城区和城郊2所中学学生1696名,教师237名,采取匿名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3.3%,大部分中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持正确态度并对艾滋病防治表示支持;多数城区学生知识、态度得分高于城郊学生。性别、年级为艾滋病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学校与知识得分为艾滋病态度的影响因素。中学教师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较全面,艾滋病相关态度优于学生但仍存在歧视现象。结论徐汇区中学师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已达一定水平,但仍存在薄弱环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防治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根据国家《项目管理方案》、《项目技术方案》和《2009年福建省地方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随机抽取3个项目镇中心小学5年级各1个班30名学生,在每所项目学校所在地随机抽取15名家庭主妇进行基线调查。项目实施半年后,用统一方法和同一问卷进行终期调查。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及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均显著提高。小学生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61.1%上升为效果评价的91.1%,家庭主妇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51.9%上升为效果评价的84.4%。结论通过以学生和家庭主妇为主体的健康教育模式综合干预,目标人群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明显提高,说明该宣传教育模式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深圳某中专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辉  黄粤 《职业与健康》2007,23(8):588-590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评价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某中专学生于入学时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1个月,运用自编的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教育前后,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教育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伴教育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但在非传播途径和对性行为态度方面存在一定误区。结论对中专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明显成效,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性道德教育应作为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今后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应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可重点采用同伴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各校区大学生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大学生健康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对某高校不同校区的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500名学生中,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得分最高为63分,最低为12分,不同校区间的大学生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存在差异(P〈0.001)。[结论]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大学生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校区环境、校园文化、知识结构及年龄等因素有关。高校可通过健康管理教育及行为指导,提高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从而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为保障学生健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小学生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北京市小学生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提出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随机整群抽取的1 242名学生(干预组756名,对照组486名)实施为期1 a的膳食营养干预,并于干预前后进行营养相关知信行调查及身体指标测量。结果干预组学生腰围、腰围/身高比增长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组营养知识、态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在营养相关行为中,干预组早餐种类多于对照组,在外就餐次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以学校为基础的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舟山市健康促进学校项目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舟山海岛推广“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对学生心理及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影响,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WHO推广“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工作方法和调查表,分层随机抽取普高、职高和初中、小学4所学校,共5 060名学生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前、后分别以问卷形式进行基线和终末调查,在项目实施中期和终末按“健康促进学校”项目标准进行评价验收。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后,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大多数指标都表现为向积极方向转变(P值均<0.05)。心理社会环境7个能区中,有6个能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终期验收时,4所学校均达到了WHO制定的“健康促进学校”项目铜奖标准。结论“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可以提升学校心理社会环境质量,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