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卫生信息化建设在新医改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苏州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凸显了社区卫生信息化优势,现已建立的信息化系统包括:全科门诊服务信息一卡通体系、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含健康体检在内的市民健康管理系统等。在苏州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展现出的优势有以下方面: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给予了必要的信息支撑;为完善全科医疗的健康档案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卫生信息化成为双向转诊过程中实现连续负责式协调管理病人的信息交换平台与联系纽带;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综合管理中亦发挥出巨大效力。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避免信息化系统开发中存在的重技术轻管理倾向,科学收集、挖掘并合理利用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卫生信息化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信息化涉及部门范围广,学科内容交叉性强,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依靠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进行跟踪,从而不断明确发展方向,改进信息化建设思路。从区域卫生信息化、医院卫生信息化、社区卫生信息化三方面对国内外信息化评价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开展我国卫生信息化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区域卫生信息化 4.1国际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展 4.1.1在美国根据IDC报告回顾,最早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探索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社区卫生信息网络CHINs ( Community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 为主的区域级卫生信息共享探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现况分析,结合文献分析研究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与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应用于基础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尚未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共享的机制和平台以及数据需要多次录入等,从而提出社区卫生中心的电子健康档案必须进行系统整合、多点采集、一次录入,数据能够动态更新,科学合理的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使用是推动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阐述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和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特点,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数据共享架构的复杂性、不同模式、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为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社区卫生服务正在向公益性、均等化方面转变,在此过程中,如何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手段至关重要,因此通过绩效管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功能进行绩效评价,使卫生管理者能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信息,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与服务质量的目的。卫生信息化提供了一把刚性的"尺子",对建立高效、公正、科学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运行、评估、考核、激励机制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化方面,信息管理系统能很好的通过绩效管理、量化考核分析、星级医患互动、服务评价分析等等相关信息化手段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7.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可以完善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加强信息互通互联,完善信息统计上报制度,提高国家的卫生宏观调控和卫生应急能力。国内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初步进展但问题重重,其瓶颈问题在于国内缺乏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业务模型标准、信息分类标准、数据元素标准、数据采集标准和信息运行规范等一系列社区卫生服务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因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首要任务是建立和制定社区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规范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社区卫生信息数据集标准和功能规范,逐步实现社区卫生信息的垂直流动和平行流动。  相似文献   

8.
李华才: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提出“人人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的重要目标。区域医疗协同、社区卫生服务等在国内持续升温。因而,与此相适应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倍受有关部门和业界的普遍关注。但是,有的对什么是区域卫生信息化还不清楚。请李老师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好吗?  相似文献   

9.
介绍国外社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从卫生数据采集、分析利用、信息技术使用效果和信息系统改进的角度梳理国外社区卫生管理信息化领域的研究进展,描述信息技术在各国社区卫生宏观管理层面的应用成效,归纳出对我国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启示,即需要进一步推广和规范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重视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引进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数据的共享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至今,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乃至城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等相关内容,已不是一二家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好信息化就能满足的,更不是哪家HIT服务商所提供的专业信息化服务就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区域卫生信息化的理解,提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思路,包括:围绕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矛盾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围绕个人健康管理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围绕不同人群需要的满足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围绕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围绕绩效管理需要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结合南京区域卫生信息化实践,阐述区域卫生信息化架构设计、建设路径、实施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包括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持续加强互通共享、进一步规范标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影响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为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指引.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选择12位在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中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专家,对初选的26项区域卫生信息化驱动因素进行重要性赋分,由专家的基本的信息计算得出专家权威系数,并结合专家对26项初选的驱动因素评分得出驱动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通过计算选择26项驱动因素中排名前80%的因素作为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关键因素,即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内部技术能力的提升、地方政府政策的推动等17项因素.结论:通过对区域卫生信息化驱动因素的研究,促使区域卫生信息化工作取得更好的进展,应采取政府主导、统一规划,以推进卫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培训工作,以提升卫生信息化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研究能力;重视信息标准化建设,并在建设过程中,应在保证投入的基础上,实施梯度建设策略,以提高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基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优势,指出基层区域卫生信息化应用系统总体部署,从市级基层卫生信息平台、区级基层卫生信息平台、镇级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村级工作站4个层次阐明系统建设思路,并进行实施效果分析,以期为国内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问卷,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包括政府投入不足、人才队伍不强、缺乏整体统一规划和数据标准、"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等,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参考性建议,包括加强领导、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建立信息数据标准和规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区域卫生信息化中的法规制度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部、卫生部的引导下,全国许多地方政府、医院、专业公司都在努力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有的地方政府,如厦门市政府甚至把为市民建立电子健康服务信息系统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大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大多数地区都遇到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问题,对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有严重制约作用。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解决思路与办法。  相似文献   

17.
医疗体制改革与医疗卫生信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讨论了医疗体制改革与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关系,分析了医改各部分内容的进展和信息化的需求,并介绍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管理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区域卫生信息化人才需求与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内外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研究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人才需求现状,并对区域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途径提出建议,包括政府引导、医疗卫生部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医学高等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区域卫生平台信息化的发展是以卫生各业务条线信息化为前提,以区域卫生信息共享为基础,以居民健康信息为核心提供区域内卫生信息共享与服务的信息化工程,主要以新的现代服务理念为指导,将区内各级卫生机构形成一个整体,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集成共享技术,建立一套可推广可移植的、能够初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的区域卫生协同服务集成平台和运行机制,为创建符合国家新医改政策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技术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