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联合洁悠神治疗Ⅱ~Ⅲ期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Ⅱ期、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3组,贝复济组采用贝复济喷涂加无菌纱布包扎治疗,洁悠神组仅用洁悠神喷洒创面,不用包扎。实验组采用贝复济和洁悠神喷涂暴露治疗,观察治疗有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66.7%)与贝复济组(20.0%)或洁悠神组(30.0%)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实验组的愈合时间[(18.27±11.41)d]与贝复济组[(31.70±17.59)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44)。结论贝复济联合洁悠神治疗Ⅱ期、Ⅲ期压疮经济、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方芙蓉花叶提取物对烧伤后创面感染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5只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35只建立烧伤后创面感染模型,35只建模大鼠最终有30只建模成功,将最终建模成功的3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10只。药物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实验组给予4 g/L复方芙蓉花叶提取物,空白组、模型组给予普通无菌纱布,连续干预10 d后观察大鼠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实验组创面愈合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水平上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表达量及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对照组、实验组创面愈合率、VEGF水平、Wnt1、β-catenin mRNA表达量及相对表达量上升,MMP-2、MMP-9、TNF-α、IL-1β、IL-6下降(P<0.05);与药物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创面愈合率、VEGF水平、Wnt1、β-catenin mRNA表达量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羧氨基葡聚多糖那生物胶体液(术尔泰)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烧伤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术尔泰溶液作为烧伤创面外用药(术尔泰治疗组),其中30例以浅Ⅱ度烧伤创面为主、30例以深Ⅱ度烧伤创面为主.采用同体对照方法,选择与观察组相匹配的30例浅Ⅱ度、30例深Ⅱ度创面作对照(油纱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愈合时间和创面感染率.结果 术尔泰治疗组创面局部感染率[5.0%(3/60)]明显低于油纱对照组[ 18.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5,P< 0.05).术尔泰治疗组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9.87±1.77)d、深Ⅱ度的创面愈合时间( 19.90±1.04)d,明显短于油纱对照组的(11.83±2.31)d、(21.73±1.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5、8.137,P< 0.01).结论 术尔泰用于烧伤创面愈合的治疗较传统创面处理方法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并明显减少创面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于肛瘘手术创面换药的效果观察。方法:以某医院为例,进行相关实验,实验组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结果:实验组的愈合时间为(15±2.1)d,对照组的愈合时间为(28±2.6)d,实验组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于肛瘘创口的痊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TβRⅡ与矽肺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5只,实验组采用非暴露式经气管染尘法制备矽肺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的生理氯化钠溶液,分别于染尘后第1、3、7、14、28天各处死7只,应用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处理系统检测TGF-β1、TβRⅠ、TβRⅡ在矽尘致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结果 TGF-β1、TβRⅠ和TβRⅡ广泛分布于肺组织内.实验组肺组织TGF-β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达量在第7天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肺组织TβRⅠ和TβRⅡ表达量在染尘后第14、28天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Fβ1、TβRⅠ和TβRⅡ在矽尘所致的肺纤维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70只C57B L/6小鼠分为野生小鼠组(对照组,n:35)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n=35).腹腔麻醉后在背部中线两侧各制作0.8 cm×0.8 cm创面.创面动态摄像并于相应时间段取标本,观察创面组织愈合情况,同时计算创面愈合率;ELLSA法测定创面GM-CSF表达.结果 创面形成后第3天起,DM组小鼠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以创面形成后7 d内变化最为明显;创面形成后第1天,2组小鼠创面GM-CSF表达均明显增高;创面形成后第1天和第3天,对照组小鼠创面GM-CSF表达显著高于:DM组.结论 GM-CSF的低表达则可能与创面愈合早期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负压封闭引流术和常规技术在骨科四肢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潜江市某医院诊治的80例四肢创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技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创面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创面面积为(26.45±10.35)cm2,小于对照组[(44.35±16.32)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感染率为2.5%,低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24±2.34)d,短于对照组[(44.56±1.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医疗费用为(10 673.34±204.35)元,少于对照组[(17 984.33±186.4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骨科四肢创伤效果理想,该技术能够加快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烧伤抑菌霜和纳米银抗菌凝胶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为门诊确定换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用54只SD雄性大鼠,在SD大鼠背部建立两个一致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深Ⅱ度烧伤创面后,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采用烧伤抑菌霜、B组采用纳米银抗菌凝胶和C组采用空白无菌纱布进行换药,记录换药后创面组织细菌含量的降低值和创面愈合过程中收缩率、上皮化率和创面愈合时间,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换药前后3组SD大鼠创面的细菌定量差值差异明显,A组创面换药前后差值最大为(1.67±0.294)×108 CFU/g,抑菌率最高为(83.46±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后早期两组创面的收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换药次数的增加,两组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在创面愈合后期,创面收缩率之间的差异又逐渐缩小;在烫伤第16天B组创面的上皮化率(94.84±3.34)%,明显快于A组(78.99±6.56)%和C组(64.88±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上皮化率快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创面愈合时间最短(16.88±0.834)d,A组次之(20.50±1.195)d,C组时间最长(25.88±2.100)d,3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两种新型银制剂在抗菌能力和促进创面愈合上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是效果各有差异,为较好的管理烧伤创面,可推荐联合使用,早期使用烧伤抑菌霜预防治疗创面感染可达到较好的抗菌效果,中后期为促进创面上皮化改用纳米银抗菌凝胶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腺素β4对深Ⅱ°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4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其中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6和18μg胸腺素β4处理创面,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组织IL-10和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创面VEGF、Caspase-3、NF-κB表达,采用RT-PCR检测创面VEGF mRNA、TGF-β1 mRNA表达。结果高剂量组烫伤后7、14 d大鼠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0.06±1.67)%和(70.03±1.88)%,明显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烫伤后12、24和48 h时IL-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而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烫伤后7、14 d时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而Caspase-3和NF-κB明显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烫伤后7、14 d时VEGF mRNA和TGF-β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结论胸腺素β4可促进大鼠深Ⅱ°烫伤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Caspase-3及NF-κB水平,提高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修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7月-2017月11月间收治的64例糖尿病足患者按区化随机化分为APG组(n=32)及对照组(n=32),对照组清创后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APG组则给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对比两组溃疡创面愈合率、创面修复效果、创面愈合时长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总体溃疡面积、表浅溃疡面积、窦道溃疡体积、Wagner2级溃疡及Wagner3级溃疡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APG组总体溃疡、表浅溃疡、窦道溃疡、Wagner2级及Wagner3级溃疡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周时APG组总体溃疡、窦道溃疡、Wagner3及溃疡愈合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APG组肉芽组织覆盖率、肉芽组织生长厚度、创面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总体溃疡、表浅溃疡、窦道溃疡、Wagner2级、Wagner3级溃疡面积/体积修复时长均较对照组短(P0.001);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分数量表中生理功能、心理或精神维度、社会关系、治疗影响等维度分值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DFU患者,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或能取得更佳的创面愈合及修复获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亦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联合表皮生长因子(EGF)凝胶和胶原贴敷料对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88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实验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磺胺嘧啶粉换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用胶原贴敷料联合EGF凝胶治疗,分别统计两组创面止痛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疤痕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痛苦轻,创面愈合快,疤痕发生率也低.结论 联合应用胶原贴敷料和EGF凝胶治疗面部Ⅱ度烧伤创面,能有效减轻创面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疤痕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下调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肛周脓毒创面感染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40只SD健康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0)、上调SDF-1组(n=10)、下调SDF-1组(n=10)。取正常组大鼠肛周组织及其他三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于干预5、10、15 d后对各组大鼠创面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创面愈合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DF-1、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相对表达量,检测各组大鼠新生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2(Ang-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上调SDF-1组比较,下调SDF-1组大鼠PI3K、Akt表达较高(P0.05),创面愈合率较高(P0.05),大鼠新生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较高(P0.05),VEGF、Ang-2水平较高(P0.05),下调SDF-1组大鼠hs-CRP、IL-17、TGF-β1水平较低(P0.05)。结论下调肛周脓肿模型大鼠SDF-1表达,能够靶向调控PI3K、Akt表达,加速大鼠创面愈合,促进创面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生成,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银离子抗菌凝胶、纳米银烧烫伤贴敷料应用于重型天疱疮中的临床效果,为促进患者创面愈合、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40例重型天疱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浸浴法干预,观察组给予银离子抗菌凝胶、纳米银烧烫伤贴敷料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14天后的创面愈合情况、疼痛程度、细菌清除率。结果 干预14天后,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85.00%)和干预效果(90.00%)均高于对照组(50.00%、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4、4.800,均P<0.05);观察组VAS平均得分为(3.45±1.03)分,对照组为(4.62±1.25)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35,P<0.001);观察组细菌清除率(85.00%)高于对照组(55.00%),治疗起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将银离子抗菌凝胶、纳米银烧烫伤贴敷料用于重型天疱疮患者中,可提高细菌清除率,加快创面愈合,减轻疼痛,干预效果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源性雌激素对去势雌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经典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局灶性脑缺血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SPF级3个月龄Wistar雌性大鼠60只,采用去势雌性大鼠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17β-雌二醇,皮下注射,300μg/(kg·d)],每组20只。2,3,5-三苯基四唑氮红(TTC)染色法评估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左侧大脑皮质结肠腺瘤样息肉病(APC)蛋白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雌激素组梗死体积[(255.43±51.43)mm3]比模型组[(490.75±93.38)mm3]小,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5,P=0.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模型组APC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雌激素组β-连环蛋白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雌激素组APC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β-连环蛋白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可以通过下调皮质区APC蛋白表达,激活经典Wnt信号通路,进而发挥在去势雌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为绝经激素治疗降低围绝经期妇女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冬青坐浴剂联合内托生肌散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将116位符合纳入标准的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均行肛瘘切除术,观察组术后应用冬青坐浴剂坐浴联合内服内托生肌散及玉红生肌膏换药;对照组应用高锰酸钾坐浴联合玉红生肌膏换药,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炎性反应期为(6.3±0.5)天,短于对照组(7.1±0.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151,p0.05);观察组第7,14,21天创面毛细血管计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u值分别为2.3799,3.7672,3.5888,p均﹤0.05)。观察组第7,14,21天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是-4.7358,-6.1236,-2.8973,p均0.05),其中第14天的表达水平最早,两组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u=2.1891,P0.05)。结论:推断在肛瘘术后,可能通过冬青坐浴剂外洗联合内服内托生肌散可促进肛瘘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为早期提高TGF-β1表达水平促进肉芽生长,血管新生,提高局部供血供氧,从而加速创面愈合;而后期TGF-β1水平下降,抑制肉芽组织及瘢痕过度增生,使创面顺利上皮化,然其机制,信号调控通络如何,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耻骨宫颈筋膜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12月,30例因POP在本院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耻骨宫颈筋膜组织纳入POP组,再按照盆腔器官垂定量(POP-Q)将其分为POP-QⅡ°组(n=10)、POP-QⅢ°组(n=10)和POP-QⅣ°组(n=10)。选择20例同期在本院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非POP患者的耻骨宫颈筋膜组织纳入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上述4组患者的耻骨宫颈筋膜组织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之间及与POP及其分度的关系。POP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已婚,绝经,无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无盆腔手术病史,无急、慢性盆腔炎病史,术前3个月内未服用雌激素类药物,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无雌激素相关性疾病。两组患者年龄、分娩次数、体重指数(BMI)及其他与POP相关病史(慢性便秘、慢性咳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①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TGF-β1和CTGF呈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质内。POP组TGF-β1和CTGF的阳性染色很弱,甚至缺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14/30)和50.0%(15/30)。其中,POP-QⅡ°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7/10)和80.0%(8/10),POP-QⅢ°组分别为50.0%(5/10)和60.0%(6/10),POP-QⅣ°组分别为20.0%(2/10)和10.0%(1/10),均低于对照组[90.0%(18/20)和85.0%(17/2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242,χ2=23.958;P<0.05)。TGF-β1和CTGF表达与POP-Q分度呈负相关(r=-0.409,-0.572;P<0.05);而TGFβ-1和CTGF两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01,P<0.05)。②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对照组、POP-QⅡ°组、POP-QⅢ°组和POP-QⅣ°组耻骨宫颈筋膜组织中TGFβ-1和CTGF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44±0.097,0.2441±0.060,0.1844±0.041,0.1345±0.033和1.2732±0.180,0.2132±0.028,0.1045±0.023,0.0034±0.001。POP-QⅡ°~POP-QⅣ°组TGFβ-1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POP-QⅡ°~POP-QⅣ°组之间除POP-QⅡ°组显著高于POP-Q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POP-QⅡ°组与POP-QⅢ°组及POP-QⅢ°组与POP-Q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0.126)。POP-QⅡ°~POP-QⅣ°组CTGF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OP-QⅡ°~POP-QⅣ°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POP患者耻骨宫颈筋膜组织中TGFβ-1和CTGF表达下降,与POP的发病和临床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宫内生长受限(IUGR)胎鼠脑组织IL-6、IL-8、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探讨孕鼠补充牛磺酸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妊娠期全程饥饿法建立IUGR胎鼠模型,将15只孕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IUGR组、IUGR+补充牛磺酸组[300 mg/(kg·d)](牛磺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三组胎鼠脑组织IL-6、IL-8、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IUGR组、牛磺酸组胎鼠脑组织IL-6含量分别为(81.070±5.286)pmol/L、(148.362±18.733)pmol/L和(107.361±11.184)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3.760,P=0.00);三组胎鼠脑组织IL-8含量分别为(90.573±7.344)pmol/L、(165.596±8.635)pmol/L和(126.309±11.008)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5.910,P=0.00);三组胎鼠脑组织TNF-α含量分别为(8.231±0.607)pmol/L、(14.881±0.703)pmol/L和(11.709±0.936)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5.929,P=0.00);三组胎鼠脑组织IL-1β含量分别为(46.693±4.122)pmol/L、(84.799±4.315)pmol/L和(62.407±4.631)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6.064,P=0.00)。结论 孕鼠补充牛磺酸可减少IUGR胎鼠脑组织IL-6、IL-8、TNF-α和IL-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酸性氧化电位水(EOW)用于冲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为医护人员合理选择液体进行创面冲洗与消毒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用SD雄性大鼠54只,在SD大鼠背部建立两个一致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深Ⅱ度烧伤创面,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醋酸氯己定溶液冲洗、B组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冲洗、C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擦干后,3组均用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进行换药,记录换药后创面组织细菌含量的降低值和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创面收缩率、上皮化率和创面愈合时间,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换药前后3组创面的细菌定量的差值差异明显,B组创面换药前后差值最大为(1.21±0.51)×108CFU/g,抑菌率为(52.41±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后早期两组创面的收缩率无明显差异,随着换药次数的增加,两组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在烫伤第16天B组创面的上皮化率(89.79±5.43)%明显快于A组(62.35±9.65)%和C组(72.92±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创面愈合时间最短为(17.75±1.49)d,C组次之(22.00±2.20)d,A组时间最长(24.25±2.12)d,3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OW的杀菌能力和促进创面愈合能力明显优于醋酸氯己定溶液和生理盐水,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肛周脓肿合并感染患者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激活素A(Activin A,ACTA)水平及创面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肛周脓肿合并感染患者117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n=39)、对照B组(n=39)、联合组(n=39)。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A组采取超声清创,对照B组采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组采取超声清创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统计三组治疗情况、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创面血流量及经皮氧分压、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ACT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39±2.01)d、(5.22±1.56)d、(13.91±2.51)d短于对照A组、对照B组,创面细菌清除率为(89.13±4.64)%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01);治疗后1 d、3 d、7 d、14 d三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1 d联合组创面血流量及经皮氧分压分别为(0.92±0.25)PU、(35.69±3.20)mmHg大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1 d联合组血清EGF、TGF-β分别为(0.70±0.11)μg/L、(0.68±0.12)μg/L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1 d联合组血清ACTA、CRP分别为(9.45±3.58)μg/L、(5.71±2.68)mg/L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联合采取超声清创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肛周脓肿合并感染,可改善创面愈合及感染控制情况,缓解疼痛程度,增加创面血流量及经皮氧分压,调节EGF、ACTA等水平,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肺纤维化大鼠I型胶原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治疗组(泼尼松组)、姜黄素治疗组(姜黄素组),每组24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造模后第15天起,姜黄素组和泼尼松组分别给予姜黄素(300 mg/kg)和泼尼松(5 mg/kg),每日灌胃1次,其余2组每日给予质量分数为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10 ml/kg)灌胃1次,直至处死动物.各组动物分别于造模后第21、28、42、56天随机处死6只.HE、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测定肺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mRNA的表达.结果 第42、56天姜黄素组肺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42、56天姜黄素组肺组织I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组21、28 d肺组织TGF-β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61±0.09、0.48±0.16,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 d姜黄素组肺组织TGF-β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泼尼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形成阶段应用姜黄素干预,抑制肺纤维化的发展,疗效优于传统治疗药物泼尼松.姜黄素可抑制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与沉积,降低肺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