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图雅 《中国保健》2010,(6):42-43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佐治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疗效。方法将4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及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对照组单纯用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9个月各做一次盖什尔(Gesell)发育商DQ测定并做头颅CT、脑电图(EEG)检查观察病变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脑瘫效果良好,可促进患儿语言及运动功能的改善及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智能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康复科就诊的50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智能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h痉挛量表(MA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ADL)、粗大运动功能88项评定量表(GMFM)、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MA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MAS、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GMFM中的仰卧位与俯卧位、坐位、爬和跪、站立、走跑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项目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以上项目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MFC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级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GMFCS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可有效降低肌张力及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多种推拿手法联合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 择在本科予多种推拿手法联合治疗的脑瘫患儿50例,比较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肌张力和生活活动能力和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66)、肌张力(Ashworth)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儿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使用多种推拿手法联合治疗脑瘫患儿,可有效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肌张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丽珠赛乐)辅助治疗婴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对观察组(85例)及对照组(24例)脑性瘫痪患儿予以理学疗法、高压氧舱、干预操等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丽珠赛乐治疗。用统一标准测评两组治疗前后发育商并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均有效,观察组疗效更优(P<0.001)。结论:丽珠赛乐注射液辅助治疗,可增加脑性瘫痪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常伴有智力低下,抽搐,感觉及性格行为改变等。如能早期发现积极进行综合治疗,对于智能恢复,减轻功能障碍具有较好作用。笔者所在科于2005年4月至2007年10月应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零一研究所设计研制的YLC0.5/1A型婴儿氧舱辅助治疗14例脑性瘫痪的患儿,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神经康复治疗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来该院就诊的180例脑性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均60例。观察A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观察B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对照组单纯采取康复训练治疗。5个疗程后对比观察3组语言功能、粗大运动功能、乳酸含量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A组和观察B组治疗后GMFM-88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GMFM-88评分显著升高,血乳酸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治疗后与观察B组治疗后比较,GMFM-88评分显著升高,血乳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S-S)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治疗后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治疗后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B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A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在改善脑性瘫痪患儿语言能力、运动功能以及治疗有效率上均具有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循环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脑循环治疗仪配合常规疗法(功能训练、中药熏蒸、穴位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常规疗法.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2%.结论 脑循环治疗仪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394例3岁以内脑瘫患儿分组分型规范化治疗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瘫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及Gesell动作发育商改变均明显高于针刺治疗组、物理治疗组(P<0.001),并以痉挛型脑瘫疗效最好。提示综合治疗是脑瘫康复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属的参与是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为探讨家属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的促进作用,笔者所在医院康复治疗中心对60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早期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疗法对97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97例小儿脑瘫患儿,显效42例,有效33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为84.54%;其中1岁以内56例,显效33例,有效19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96.43%。结论:脑性瘫痪治疗及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蜡疗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疗效,为蜡疗在儿童痉挛型脑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MB、CNKI和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搜集蜡疗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由至少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查、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1 063例患者,蜡疗组为552例,对照组511例。Meta分析结果:蜡疗组在提高有效率(OR=5.72,95%CI:3.6~9.11,Z=7.36,P<0.001),改善MAS评分(MD=0.54,95%CI:0.35~0.73,Z=5.57,P<0.001)、GMFM-88评分(MD=5.46,95%CI:2.84~8.07,Z=4.09,P<0.001)、关节活动度(MD=10.89,95%CI:3.47~18.3,Z=2.88,P<0.004)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蜡疗能够提高儿童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肌肉痉挛程度、粗大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方法;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把握温度。  相似文献   

12.
倪钰飞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971-1973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联合中频电疗(MFE)治疗小儿脑瘫(C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CP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语言治疗(ST)、引导式教育等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除给予以上传统康复治疗外,还加用GM1和MFE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GM1联合MFE可明显提高CP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对胃食管返流的影响,为临床及时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便携式食管24h连续PH动态监测仪分别检测20例脑性瘫痪组儿童及20名无胃食管返流症状儿童的24 h食管PH值.[结果]脑性瘫痪组儿童的各项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PH值<4的时间百分比(%)脑性瘫痪组、对照组分别为(15.89±11.04)与(1. 88±1. 01)、酸性返流发生的总次数为(次/24 h)309.02±165.60与14.73±7.20、返流持续超过5 min的次数为(次/24 h)5.64± 3.52与1. 02±0.90、返流持续的最长时间(min)为23.38±1 3.40与4.50±1.90、DeMeester评分为61. 42±58.15与2.20±3.50,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脑性瘫痪可以引起胃食管返流,应及时给予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在口腔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使用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5例伴有流涎的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仅接受口腔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低频电刺激和针刺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儿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TD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U=2.97,P=0.03),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和63.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P=0.04)。结论 在口腔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疗法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流涎症状,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脑性瘫痪(脑瘫)肢体康复训练联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82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常规组与实验组均41例,常规组单纯采取肢体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儿的康复训练总有效率为97.56%与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干预后的适应性行为与大运动行为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5.12%,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采取肢体康复训练联合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儿日常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评估方法对脑瘫患儿各运动能区发育水平的判断,评价其配套训练方案在改善患儿运动技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0~6岁脑瘫患儿2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用PDMS-2量表进行运动发育水平评估,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主要是Bobath疗法)、理疗等,观察组采用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指导家长参与根据PDMS-2评估结果运用其配套训练方案对观察组进行干预,6个月后再次运用PDMS-2量表对两组患儿各运动能区发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对照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和总运动商(TMQ)与干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估显示两组患儿运动技能都有所提高,但观察组GMQ,FMQ和TMQ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PDMS-2评估方法对脑瘫患儿各运动能区发育水平有很好的评估作用,其配套训练方案对提高患儿的运动技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与低频电脉冲联合治疗产妇乳汁淤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5例发生乳汁淤积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1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按摩联合低频电脉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乳腺炎的发生率及母乳喂养的依从性。结果:治疗组产妇乳汁淤积的治愈率为55.8%,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率为44.6%,总有效率为75.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乳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母乳喂养依从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手法按摩与低频电脉冲联合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晓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60-5461
目的: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社区化管理,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选取某社区25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患儿15例,对照组患儿10例。观察组患儿进行社区化管理康复培训,对照组患儿进行普通家庭式康复训练。利用GMFM级别评分对患儿进行粗运动评分,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儿经过6个月的个体化社区管理康复化训练后,其GM-FM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有效的社区化脑瘫患儿康复管理有助于脑瘫患儿身体功能的恢复,目前越来越受到社区脑瘫家庭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低频电治疗仪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低频电脉冲治疗仪,采用新型单片机、程序控制和OTL功率放大器,产生变化有序的多种治疗脉冲波形模拟针灸治疗。电脉冲刺激器治疗仪可以用作减轻疼痛、放松肌肉、预防和减缓肌肉萎缩、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在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龙南医院康复科行康复治疗的90例痉挛型及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疗法)和实验组(常规运动疗法+肌内效贴),每组45例。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生活能力、上肢功能、肌张力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后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墨尔本单侧上肢功能评定量表(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后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腘角、足背屈角、股角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后腘角、足背屈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后股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能明显增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提高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姿势控制能力、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