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春萍 《医疗装备》2023,(15):84-87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PCI的CHD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和金标准诊断ISR的一致性、ISR在各级冠状动脉中的检出结果及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结果 12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植入支架152枚,CAG检出ISR 31枚(20.39%),检出非ISR 121枚(79.61%);CTA对ISR的诊断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0.856),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87.10%、95.39%、97.52%;CTA对左主干(LM)、右冠状动脉(RCA)、后降支(PDA)冠状动脉中ISR的检出准确率较高,分别为100.00%、80.00%、90.91%,对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的检出准确率较低,分别为75.00%、77.78%;CTA对冠状动脉中ISR正常、轻、中、重度狭窄的检出准确率较高,分别为80.00%、70.00%、85.71%、90.00%,对闭塞的检出准确率较低,为50.00%。结论 CTA对CHD患者PCI术后ISR诊断的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对其行CTA与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并根据CTA检查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期选择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治疗。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CTA与CAG检查对观察组患者左前降支(LAD)、冠状动脉主干(LM)、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诊断结果,并计算CTA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 CAG与CTA对LAD、LM、LCX、RCA检出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CTA诊断的灵敏度为90.24%(148/164),特异度为93.04%(294/316),其准确率为92.08%(442/480);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临床事件发生率为5.83%,对照组发生率为3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为介入治疗提高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血管的形态学诊断价值。方法:对北京北亚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疑似MB-MCA而自愿行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377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记录MB-MCA的发生类型及MB长度和MCA狭窄程度,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结果:377例患者最终有103例确诊为MB-MCA(110段MB-MCA)。CTA与CAG两种检查手段对浅在型与深在型MB-MCA诊断经过Kappa分析比较后,Kappa值分别为0.803和1.000,两种检查方法在MB-MCA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TA与CAG两种检查手段在诊断浅在型与深在型MB方面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9,t=-2.457;P<0.05)。结论:在诊断MB-MCA方面,CTA技术与C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实现优势互补,结合各自的优点提高MB-MCA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在冠心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SCT对患者冠状动脉进行平扫及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期对患者进行常规有创性CAG检查。根据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对比两者诊断效果的差异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SCT冠状动脉成像共评价698节段血管,正常491段,占70.34%;轻度狭窄73段,占10.46%;中度狭窄69段,占9.89%;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65段,占9.31%。CAG共评价649节段血管,正常460段,占70.88%;轻度狭窄68段,占10.48%;中度狭窄62段,占9.55%;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59段,占9.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为临床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且MSCT安全无创,可作为CAG的临床替代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DSA诊断与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统计两组特异度、准确率与敏感度等相关指标。结果:80例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患者可清晰显示支架240枚,其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与对角支分别是120枚、80枚以及40枚。通过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以了解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支架情况,尤其是冠状动脉支架内血管情况,如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其狭窄程度。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发现支架内血管再狭窄239枚,经DSA诊断证实为235个,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准确率80.00%、敏感度82.63%、特异度87.32%,Kappa检验值为0.819,多层螺旋CT组与DSA组在多指标(敏感度、准确度与特异度)的对比上基本保持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DSA诊断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其特异度、准确度与敏感度差别不大,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对支架血管位置与管腔情况可准确观察,为冠脉支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在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运城第一医院行CCTA检查且结果显示为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后续评估方式将其分为冠状动脉造影(CAG)组(接受CAG检查,40例)和FFRCT组(接受FFRCT检查,60例)。比较CAG和FFRCT对心肌缺血病变靶血管和病变血管数的检查结果,并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CAG、FFRCT检查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缺血病变靶血管(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和病变血管数(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FFR检查作为金标准,CAG检查4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其中36例确诊,2例误诊,1例漏诊;FFRCT检查6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其中48例确诊,0例误诊,1例漏诊;CAG检查52支缺血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准确性及较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优势。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40例(170支冠状动脉)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同时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和CAG诊断,将CAG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准确性及与CAG的差异。结果 CAG诊断170支冠状动脉显示无狭窄80支、轻度狭窄41支、中度狭窄30支、重度狭窄19支,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显示支数依次为81、42、29、18支,二者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诊断方式对冠脉中重度的一致性较高(Kpa=0.938,P0.05)。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敏感度为93.88%(46/49)、特异度为99.17%(120/121)、准确度为97.87%(46/47)。结论采取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可取得较为理想的诊断结果,准确度和CAG相当,二者在中重度狭窄诊断中一致性较高且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 DSCT作为一种冠心病无创诊断方式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在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用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高唐县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接诊的81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冠脉CTA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的结果记为数字减影组,将冠脉CTA技术诊断的结果记为冠脉CT组。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冠脉CT组确诊率为98.77%,狭窄处检出率为94.84%,分别高于数字减影组的90.12%和8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数字减影组与冠脉CT组对轻度、中度、重度、完全闭塞的血管狭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冠脉CT检查方式总满意率为95.06%,高于数字减影的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8,P<0.05)。结论 在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用冠状动脉CTA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患者的狭窄情况进行显示,所得图像质量更高,有助于医生的观察、分析和确诊,同时该检查方式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构建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成像,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32例疑似或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进行CTA及DSA检查(CTA检查均在DSA前1周内完成),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分析了32例患者的全部血管节段(243个),DSA检测到病变节段138处,无病变节段105处,CTA检测到病变节段129处,无病变节段114处;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97.1%,阳性预测值为97.7%,阴性预测值为89.5%,准确率为93.8%;CTA检查发现59支冠状动脉血管有斑块,DSA检查发现62支有斑块,二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TA与DSA对狭窄程度<50%、50%~75%、>75%的所有部位病变的检出数目分别为18、24处,35、32处,6、6处,二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较为准确,是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任立刚 《医疗装备》2022,(17):29-32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天津市津南医院收治的58例疑似下肢ASO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后均进行CTA和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下肢CTA动脉树图像并评估其对ASO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统计796段下肢动脉血管图像,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的符合率为96.73%(770/796),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37)。58例疑似下肢ASO患者经DSA确诊48例,CTA诊断下肢ASO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75%、80.00%和91.38%,漏诊3例,误诊2例,漏诊和误诊的原因主要为静脉显影和(或)动脉部分节段显影不良。结论 CTA和DSA均能充分获取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信息,两者对下肢ASO的诊断效果接近,且各具优势和不足,临床中应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关系。方法对107例由急诊科收入院的ACS患者的ECG及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复杂,单支、2支、3支病变均占一定比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左前降支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左前降支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右冠状动脉病变。(2)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单支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28%,P>0.05),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4%vs63%,P>0.05)。(3)<65岁组单支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65岁组(46%vs18%,P<0.01),<65岁组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低于≥65岁组(48%vs78%,P<0.01)。(4)ECG诊断ACS相关病变血管的特异度为100.0%,敏感度为33.3%。结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CG能基本确定相关病变血管,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CG不易确定相关病变血管,应尽早行CAG检查明确诊断;年龄越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越复杂,亦应尽早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A和DSA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CTA和DSA检查。选取具有资深诊断经验的同一批诊断医师对CTA和DS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并将诊断结果分别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CTA和DSA两种检测方式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斑块性质情况及CTA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诊断价值。结果:以DSA检测结果为诊断金标准,CTA狭窄血管检出率为98.51%。两组检测结果之间在血管狭窄类型以及斑块性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测灵敏度为98.33%(118/120),CTA检测特异度为95.39%(269/282)。结论:冠状动脉CTA和DSA对冠心病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冠状动脉CTA为无创操作。  相似文献   

13.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最常见的重大外科手术之一,也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效果最佳的手段。CABG采用自体血管,对狭窄或者阻塞的冠状动脉进行搭桥,以达到改善心肌供血的治疗目的。1流行病学目前在国内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已经成为心脏外科医生开展的主要手术。最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CHD)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10例疑似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于1周内完成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S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CHD的价值。结果 110例患者(440支冠状动脉血管)均接受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440支受检血管中,冠脉狭窄程度为Ⅰ级共258支,占58.64%(258/440);Ⅱ级共31支,占7.05%(31/440);Ⅲ级共74支,占16.82%(74/440);Ⅳ级共77支,占17.50%(77/440);110例患者中,共101例确诊为CHD,占比91.82%(101/110);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脉狭窄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5.00%(418/440);经Kappa一致性度量,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脉狭窄的结果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18,P<0.001);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C...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CVUS、CTA及MR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CVUS、CTA及MR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检查中的准确率,采用Kappa检验,比较CVUS、CTA及MRA与DSA的一致性。结果: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结果显示:DSA诊断轻度21例,中度32例,重度33例,闭塞2例;MRA诊断轻度18例(漏诊3例),中度33例(错诊轻度3例、重度1例),重度35例(错诊中度3例、闭塞1例),闭塞2例(错诊重度1例),MRA与DSA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46,P<0.001)。CVUS诊断轻度16例(错诊中度1例、重度4例),中度31例(错诊轻度5例、重度3例、闭塞1例),重度35例(错诊轻度4例、中度5例、闭塞1例),闭塞6例(错诊轻度1例、中度4例、重度1例),CVUS与DSA一致性一般(Kappa=0.497,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评估双源CT(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度.方法 对100例可疑冠心病、临床诊断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分别行DSCT和CAG检查,以CAG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将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结果进行整理,分别评估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轻度)、50%~75%(中度)和>75%(重度)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CAG显示冠状动脉为1320段,DSCT可评估的冠状动脉为1287段,可评估率为97.5%.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轻、中、重度的灵敏度分别为64.4%(105/163)、88.7%(235/265)和97.4% (187/192),特异度均为99.7%(617/61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1% (105/107)、99.2%(235/237)和98.9% (187/18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617/675)、95.4%(617/647)和99.2%(617/622),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DSCT和CAG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上显著相关(P<0.01).结论 DSCT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的结果与CAG有高度一致性,能够成为可靠的临床筛查手段,节省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减少有创检查所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双源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8例冠状动脉搭桥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其中24例患者在双源CT冠脉造影(CTA)检查后2周内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所有患者桥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 88例患者229条桥血管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桥血管CTA检查,血管显示清晰。双源CTA对病变桥血管(阳性)的诊断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92.5%,诊断准确率95.0%。动脉桥通畅率(85.5%)高于静脉桥通畅率73.1%。结论双源CT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可作为1项准确的无创检查方法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的随访评估。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8,(3):277-278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2例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A与DSA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CTA检查结果显示102例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患者均为大脑动脉狭窄或颈动脉血管狭窄;DSA检查结果显示102例患者中有98例为大脑动脉狭窄或颈动脉血管狭窄,诊断符合率为96.08%(κ=0.769 2,P<0.05)。CTA和DS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一致性较高(κ=0.857 5,P<0.05)。CTA检查结果显示155支血管为异常;DSA检查结果显示149支血管为异常,诊断符合率为96.13%(κ=0.817 4,P<0.05)。结论在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临床诊断上,CTA和DSA均有较高的准确率。与DSA相比,CT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创伤更小,应用更便捷,可作为首选诊断技术。而DSA则可作为治疗前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学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16例受检者的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82例受检者后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进行对比。结果:615人冠状动脉正常,轻度狭窄(<50%)411人,中度狭窄(50%~75%)195人,重度狭窄(>75%)170人;支架植入术后125人。182例患者的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有164例造影图像与CTA图像对比基本一致;18例CTA狭窄程度的评价与冠脉造影不符。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是冠心病患者无创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冠心病患者的分级和治疗提供依据,且是高危人群体检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人工智能(AI)辅助检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在冠状动脉狭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行CCTA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3例疑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CTA扫描,将图像上传至后处理ISP星云工作站,由两名高年资医师完成手动冠状动脉图像后处理及报告,另将CCTA图像传至AI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工作站,由AI辅助辨识图像中的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主支(RCA)主要血管及病变并生成报告,以评估AI与医师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在53例患者的CCTA图像中共解析159支血管节段,AI的平均后处理和诊断时间明显少于医师诊断时间。AI对冠状动脉LAD、LCX和RCA病变的判断与医师的诊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I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8%、87.93%、77.99%、93.00%和86.44%;医师的诊断分别为95.05%、91.38%、84.91%、95.05%和91.38%,AI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医师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844)。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