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杭州地区不同妊娠期孕妇微量元素水平变化,为孕妇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按孕周将813例孕妇分为早孕组(12周)、中孕组(12周~28周)和晚孕组(28周),同时选取83例健康未孕育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全血中铁、锌、钙、镁、铜、铅的浓度水平。结果在早孕期、中孕期孕妇全血中铜、铁及镁含量明显降低(P0.05),在晚孕期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孕妇在中孕期、晚孕期全血钙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全血锌在孕妇早孕期、中孕期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全血铅孕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杭州地区妊娠期孕妇不同孕期微量元素含量存在着一定差异,妊娠妇女应定期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并根据不同孕周,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母体和胎儿双方的需求,提高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杭州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孕期孕妇全血中微量元素水平变化情况,为孕妇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分别按孕周和孕龄将孕妇分组,以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全血中锌、铜、铁、钙、镁5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孕妇整个孕期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与对照组相比,铁和镁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铜和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怀孕年龄分组后,发现不同年龄妇女妊娠期内均易缺乏铁和钙,缺铁率为16.13%~19.52%,缺钙率为23.14%~30.45%,而随着年龄的增加钙缺乏越来越严重,31岁~45岁孕妇组中钙缺乏率最高。结论杭州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孕期孕妇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妊娠期妇女应定期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并根据自身孕龄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母体和胎儿双方需求,提高优生优育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不同孕期乙肝孕妇血清中α-L-岩藻糖苷酶(AFU)含量,明确乙肝孕妇在不同孕期AFU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6例不同孕期乙肝孕妇的血清AFU,并与正常孕期对照组比较。结果乙肝孕妇早孕组与中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9,p<0.05),乙肝孕妇中孕组与晚孕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13.326,p<0.05)。乙肝孕妇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血清AFU值与正常孕妇对照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480,3.481,4.937,p均<0.05)。结论随着孕周的增加,乙肝孕妇血清AFU含量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相同孕期正常孕妇血清AFU值,是对病理妊娠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孕妇不同时期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为孕妇及时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指导。方法:按孕周将300例孕妇分为早期妊娠(14周)、中期妊娠(14~27周末)、晚期妊娠(≥28周)3个实验组,以30名正常体检的健康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不同孕期孕妇及对照组妇女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钙、镁的含量,比较各组微量元素水平。结果:各实验组血清Cu水平在整个孕期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血清Zn、Fe、Mg、C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女性妊娠后体内微量元素有明显的变化,应及时进行监测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不同年龄孕妇微量元素的全血含量,为孕妇合理安全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6620例年龄20~39岁健康孕妇,按孕期分为早孕组2530例和中孕组4090例。分别进行血铜、锌、钙、镁、铁含量检测,选取相同年龄范围2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对照组。结果:在早、中孕期,孕妇血镁、钙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铜高于对照组(P0.05),锌、铁低于对照组(P0.05)。早、中孕期26~36岁及≥36岁年龄段血铜水平高于≤25岁年龄段(P0.05),孕中期≤25岁段血铁水平高于26~36岁及≥36岁年龄段妇女(P0.05)。早孕、中孕组血铁低水平比率分别为16.1%和27.8%,与对照组(1.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早孕、中孕期分别有5.8%、9.6%的孕妇血锌水平低,高于对照组(2.5%)(P0.01)。早中孕期妇女血钙低水平分别占4.97%和4.96%,高于对照组(2.5%)(P0.05)。结论:宜根据孕妇不同孕期不同年龄阶段补充微量元素,以满足母亲和胎儿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孕妇孕期体重变化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该院进行妊娠期检查和分娩的孕产妇2 98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正常妊娠孕妇2 517例(A组)、GDM孕妇287例(B组)、HDCP孕妇126例(C组)和GDM合并HDCP孕妇53例(D组),对各组孕产妇孕10周、孕30周体重变化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4组孕妇年龄、孕10周、孕30周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孕10周、孕30周BMI及BMI变化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B、C、D组上述指标均分别显著高于A组(P均0.05),D组孕10周、孕30周BMI均分别显著高于B、C组(P均0.05);4组孕妇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D组上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P均0.05),且D组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孕早期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以及高龄人群是发生GDM和HDCP的高危人群。GDM和HDCP使得孕产妇与婴儿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加大,因此应该对高危人群进行合理干预,改善孕产妇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平凉市孕妇微量元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平凉市孕妇在不同孕期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方法 按孕周将568名孕妇分为早孕(12周以内)、中孕(12~28周)、晚孕(28周以上)3个组,另选取103名正常体检非孕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孕妇及对照组妇女全血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两组检测值.结果 各组孕妇铜元素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15、0.64、0.72,均P>0.05);锌、镁和铁元素在中孕组缺乏比例增高(t分别为8.85、6.00、6.88,均P<0.01),晚孕组缺乏明显(t分别为8.89、5.50、8.38,均P<0.01);而钙元素早、中、晚3组均明显缺乏(t分别为3.50、3.33、4.00,P<0.01).结论 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在不同孕期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253例孕妇血中微量元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53例孕妇不同孕期血液中铁,锌,锰,铜,硒5种微量元素变化水平。方法:按孕周将253例孕妇分为早、中、晚孕3组。47例健康未孕育龄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定。结果:随着孕周增加,孕妇血中锌和硒明显降低;铜明显升高;锰早孕期稍降,中、晚孕期升高;铁早孕期升高,中、晚孕期降低。孕妇不同孕期血中铜、锌和硒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在早孕期、晚孕期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锰只有晚孕期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不同孕期血液中铁,锌,锰,铜,硒5种微量元素变化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因此应建立该地区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9.
孕期母体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孕妇妊娠各期血清微量元素Zn、Fe、Cu、Ca、Mg的含量.方法采用日本岛津AA-6800型原子吸收仪测定北京地区妇女早孕108例、中孕107例、晚孕108例母体血清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选择62例正常育龄未妊娠妇女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做对照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血清Zn、Fe、Mg孕期各组均低于非孕期对照组,并随孕周增加而逐渐降低.Cu含量孕期各组均高于未孕组,并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升高.Ca含量孕期各组与非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孕期孕妇通过药物或饮食调节进行补钙有关.结论孕期动态监测孕妇血清微量元素,以指导不同孕期微量元素补充,对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正常孕妇妊娠早中晚期的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方法筛选衢州地区碘适量的360名正常孕妇为孕妇组和120名正常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和尿碘水平。结果两组妇女的尿碘中位数均达到适宜水平。孕妇组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在妊娠早期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孕周的增加,TSH水平逐渐升高(P0.05),至妊娠晚期仍未恢复到非妊娠水平。孕妇组的游离甲状腺素(FT4)值在妊娠早期有所下降,至妊娠中期最低,在妊娠晚期有所回升(P0.05)。孕妇组在妊娠早、中期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妊娠晚期升高(P0.05)。结论正常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同于非妊娠妇女,TSH、FT4随孕期先降后升,建立正常孕妇不同孕期的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有助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体重测量,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妊娠期糖尿病,观察不同孕期体重增加与GDM的关系。结果:GDM组孕妇在不同孕周的BM I均高于健康妊娠组(P0.05,P0.01);GDM组孕妇中、晚孕期增重比健康妊娠组高(P0.05,P0.01),而早孕增重不高于健康妊娠组(P0.05),同时,两组孕前BM I的等级分布无统计学差别(Z=1.64,P0.05),采用重复序列方差分析的方法,两组孕期体重指数的增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494.60,P0.01)。结论:孕妇中晚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发生GDM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2.
郑再娟  吴秋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35-3036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将孕周﹤16周的3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孕24周、孕32周、孕38周观察组孕妇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且观察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异常、巨大儿、高危新生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孕期体重,降低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妇脂肪百分比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7月~2008年4月在我院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并系统产前检查及分娩的初产、单胎、孕前无慢性疾病史的健康妊娠妇女646名.利用肌肉功能分析仪(MES)测量不同孕期孕妇全身脂肪百分比、身高、体重.并记录有无妊娠并发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异常(巨大儿),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结果]①不同孕期孕妇全身脂肪百分比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系数高于孕妇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系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性;②正常组、肥胖组、过度肥胖组早、中、晚孕期间全身脂肪百分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孕期3组全身脂肪百分比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 500~4 000g的孕妇,正常组、肥胖组早、中、晚孕期间全身脂肪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度肥胖组早、中孕全身脂肪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晚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孕期3组全身脂肪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正常组、肥胖组、过度肥胖组中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巨大儿、剖宫产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过度肥胖组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孕前或孕早期及孕期应注意合理营养.控制孕期全身脂肪百分比含量的增长,利于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孕妇在不同孕期血清中铜、铁、锌、钙、镁、锰水平变化,为孕妇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指导.方法 按孕周将670名孕妇分为早孕(≤12+6周)、中孕(13~27+6周)、晚孕(≥28周)3个实验组,110名正常体检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孕妇血清中铜、铁、锌、钙、镁、锰的含量.结果 在早、中、晚各孕期中,孕妇血清中镁(t=1.026~1.074,均 P>0.05)、锰(t=0.391~0.711,均 P>0.05)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孕妇血清铜含量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1.949~23.749,均 P<0.05),且随着孕期的增加呈现逐渐升高趋势;锌(t=5.071~10.175,均 P<0.05)、钙(t=11.083~14.740,均 P<0.05)、铁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10.244~12.830,均 P<0.05),随着妊娠时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在妊娠过程中,孕妇血清中微量元素发生明显的改变,提示孕妇应定期检测血清钙、镁、磷、锰、铁、锌、铜水平.并根据不同孕周,合理补充微量元素锌、钙和铁,以提高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该地正常孕产妇不同孕期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参考区间.方法:比较103例正常早孕组妇女(≤12周)、113例正常中孕组妇女(14 ~ 27周)、116例正常晚孕A组妇女(28 ~ 34周)及115例正常晚孕B组妇女(35 ~ 38周)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孕期妇女凝血指标中D-dimer、FDP变化情况.结果:早孕组、中孕组、晚孕A组、晚孕B组D-dimer的含量分别为0.30 (0.00~4.11) mg/L、1.00 (0.00~5.13) mg/L、2.90(0.00~ 16.25) mg/L、3.90 (0.20~21.29) mg/L;早孕组、中孕组、晚孕A组、晚孕B组FDP的含量分别为0.00 (0.00~3.99)mg/L、0.40(0.00~183.00) mg/L、2.00 (0.00~39.85) mg/L、2.50 (0.00~32.98) mg/L.早孕组与中孕组比较,早孕组与晚孕A组比较,早孕组与晚孕B组比较,中孕组与晚孕A组比较,中孕组与晚孕B组比较,D-dimer和FD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A组与晚孕B组比较,D-dimer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P含量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孕妇不同孕期D-dimer和FDP参考区间差异明显,临床定期监测D-dimer和FDP指标的变化,采取及时、积极的治疗措施有利于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健康妊娠妇女血糖、血脂指标的变化并建立正常妊娠女性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8月间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接收的孕4~40周健康妊娠妇女1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孕期差异分组,每组150例,均行血糖、血脂指标检测,建立深圳市宝安区健康妊娠妇女血糖、血脂指标的参考区间。结果与19~32岁组孕妇比较,33~45岁组孕妇血清FPG、TG、Apo B水平较显著升高,血清HDL、Apo 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不同年龄段孕妇TC、LDL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孕期孕妇血糖、血脂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血清FPG水平孕早期最高,孕中期达最低值,后随孕周延长而升高;血清TC、TG、Apo A、Apo B水平随孕周延长而升高;血清HDL水平随孕周延长而升高,至晚孕期达最高,产前期略有下降;而血清LDL水平并未表现出与孕期的相关性。结论不同年龄、不同孕期健康妊娠妇女血糖、血脂指标间存在差异,初步建立不同年龄、不同孕期健康妊娠妇女血糖、血脂指标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微量元素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110例不良妊娠结局孕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11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孕妇血清微量元素的水平、观察组不同年龄段孕妇微量元素的水平、观察组不同孕次孕妇微量元素的水平。结果观察组铜、铁、锌、钙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锰、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岁及以上孕妇铁、钙水平低于30岁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与经产妇酮、铁、锌、锰、硒、钙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元素的缺乏可以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孕产期时应注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满足胎儿成长发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妊娠早中晚期不同年龄孕妇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测定温州地区1839名不同孕期的孕妇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结果妊娠早中晚期3组孕妇的FT3、FT4、TT3、TT4、TSH中位数比较,除TT4在妊娠早期与中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在妊娠早中晚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和FT4的中位数随孕期逐渐降低,TSH中位数随孕期逐渐升高,TT3中位数在孕中期最高(1.47 nmol/L),TT4中位数晚期最低(80.67 nmol/L)。按年龄分组,>30岁组在妊娠早中晚3期的TSH值均低于≤30岁组(P<0.05);妊娠中期的FT4、TT3、TT4和妊娠晚期的FT3值均低于≤30岁组(P<0.05)。TGAb 和TPOAb 的阳性率妊娠晚期分别为4.74%和1.63%,均低于妊娠早期的阳性率(14.40%和5.56%)和妊娠中期的阳性率(11.20%和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孕期孕妇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龄段孕妇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亦存在差异,应加强孕期甲状腺功能监测,重视正常参考值范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不同孕期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比较E-cadherin、VEGF及MMP-9在不同孕期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在不同孕期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早孕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晚孕组(P0.05),在晚孕两组(≥孕38周和孕38周)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在早孕7周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早孕≥7周组和晚孕两组(≥孕38周和孕38周)(P0.05),在晚孕两组(≥孕38周和孕38周)和早孕≥7周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特别是≥7周)蜕膜组织有更好的种植能力,孕晚期两组(≥孕38周和孕38周)蜕膜种植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连云港地区孕妇铜、锌、钙、镁、铁和铅元素含量水平和缺乏情况,为改善孕妇在不同孕周的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2017年12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妇2 831例,按孕周分为3个组,采用原子吸光光度法检测铜、锌、钙、镁、铁和铅6种微量元素含量,同时对各元素缺乏率以及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铁含量随孕周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r=-0.19,P0.05);铜、锌、钙和镁的含量在早孕组和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含量在3个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锌、钙的缺乏率在各个组中都比较高,总体缺乏率分别为13.07%、14.19%和18.76%,铅的超标率为0.04%;不同地区锌、钙和铁的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云港地区孕妇钙、铁、锌元素在各个孕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乏,中孕期时钙缺乏率最高,铁和锌在晚孕期的缺乏率最高。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保证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