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经颅内动脉瘤(AN)介入栓塞术后,行脑脊液(CSF)置换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选择SAH急性期患者136例,其中介入栓塞治疗组92例,经股动脉插管,应用微导管技术将微弹簧超选择血管内栓塞AN之后,每天或隔天行腰椎穿刺术并作CSF置换,另外44例为对照组行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的病情转归及与Hunt和Hess分级相关性,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1天、90天、1年的Barthel指数(BI),并记录两组的不良事件。结果介入栓塞治疗组治疗后的病情转归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1天、90天及1年的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B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Hunt和Hess分级越低,治疗效果及预后越好。介入栓塞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AH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极差,在介入栓塞AN后持续行CSF置换,能安全、有效地改善SAH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对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治愈40例,好转15例,死亡5例,临床护理效果良好。结论采取针对性和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动脉瘤手术的效果,预防蛛网膜下再次出血,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院神经内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47例aSAH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7例、19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6.17%,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40.4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17例,89.47%),其次为泌尿道(2例,10.53%);其中2例患者合并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17例医院感染患者均送细菌培养,其中9例患者分离病原菌13株。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SAH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意识障碍[OR95%CI:24.878(3.996~156.040)]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OR95%CI:8.645(1.419~52.670)]。发生医院感染的aSAH患者预后差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aSA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08,P<0.001)。结论aSAH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5.
正55岁的张大爷,平时患有高血压病。这天晚上解大便时,突然感到剧烈的头痛,头部像要裂开一样,并伴有恶心、呕吐。家人急忙将他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那么什么是颅内动脉瘤?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何诊断和治疗呢?什么是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不是肿瘤,而是颅内动脉血管壁局部变薄后形成的囊性膨出,形象地说就好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H)14例患者,经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未发现动脉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H)14例患者,经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未发现动脉瘤。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35~66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颈抵抗(+),无意识障碍和明显定位体征。2.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4h内经CT扫描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出血部位主要位于中脑周围,以环池为主,有时向周边脑池扩展,出血量较少且较局限。脑血管造影: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3d内10例,其他在14d后,9例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治疗时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按入院时Hunt-Hess分级分为A组(Ⅰ~Ⅲ级)109例和B组(Ⅳ~Ⅴ级)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按手术距发病时间不同将介入治疗时期分为早、中、晚三期,比较在不同时期接受介入治疗患者出院时的良好率、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在不同时期介入栓塞治疗所获得的良好率分别为早期69.7%(23/33)、中期58.8%(10/17)和晚期61.0%(36/59),各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所获得的良好率为46.2%(6/13),明显优于晚期(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时期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nt-Hess分级为Ⅰ~Ⅲ级的患者早、中和晚期介入治疗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预后,而Ⅳ~Ⅴ级患者应早期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均≤3分,明确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1年时再次应用GO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Claassen分级以及术后颅内高压处理与患者术后预后具有密切联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病史、Claassen分级以及术后颅内高压处理方式,是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结局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人类健康危害的严重疾病。动脉瘤性状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属于临床研究治疗的重点。我国传统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具备深入理解。伴随临床医疗设备的逐步完善,检查手段多样化发展,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手段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具备较高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量表(FCI)、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一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韶关市某医院收治的7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2.8±2.4)d、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为(124.0±9.8)h,明显短于对照组[(15.7±5.6)d,(289.0±10.2)h],GCS评分为(12.1±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明显缩短动脉瘤性SAH患者的住院天数、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于东  刘建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18-4019,402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5例,依患者医院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53例,给予内科治疗;观察组32例,给予显微手术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则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组内分级越低的患者完全治愈率越高,而死亡率越低;分级越高的患者治愈率越低,而死亡率越高;两组相比,观察组各分级的患者临床转归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介入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手术治疗的aSAH后并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aSAH后脑积水患者中,急性脑积水(aSAH后3d内)28例;亚急性脑积水(aSAH后4~13 d)5例;慢性脑积水38例,其中aSAH后14 d以上缓慢发生的25例,由急性脑积水转变而来的10例,由亚急性脑积水转变而来的3例.结论 脑积水是aSAH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持续进展的急性脑积水患者需行脑室外引流术.亚急性脑积水是介于急性和慢性脑积水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慢性脑积水以行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最有效.  相似文献   

16.
早期发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出血原因 ,防止再出血 ,是减少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关键。本文对 6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征和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以期提高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0~ 2 0 0 2年神经内、外科收治并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 63例 ,其中男 3 9例 ,女 2 4例 ;年龄 18~ 62岁 ,平均年龄 44 3岁。临床表现 :头痛 61例 ,头晕 5 8例 ,恶心、呕吐 5 4例 ,意识障碍 3 1例 ,肢体运动障碍2 3例 ,癫痫 17例 ,精神症状 12例 ,动眼神经麻痹 5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探讨并发症预见性观察及护理要点.结果 通过熟练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细心观察,仔细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5例病情变化患者得到及时处理使患者转危为安.结论 诊断明确的PNSH患者无需强制性卧床和限制活动,无需过分控制血压.住普通病房,一般对症治疗,同时告知患者所患疾病预后良好,远期生活质量很高.  相似文献   

18.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常常可以观察到水钠紊乱,加重脑水肿,增加微循环的粘滞度,并导致脑缺血;因此,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水钠紊乱,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现将我院1997~2003年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5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与血管内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治疗,其中手术治疗28例,血管内治疗36例,采用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CS)评定疗效。结果手术组和血管内治疗组术后疗效分布:恢复较好的分别是23例和30例,出现并发症及再出血分别为4例和6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应根据患者病情、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不同,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选取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合理运用2种方法的优势、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脑脊液 (CS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泌乳素 (PRL)、生长激素 (GH)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 4 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发病后 1~ 3d、7~ 9d、13~ 15d脑脊液ACTH、TSH、FSH、LH、PRL、GH的含量进行动态检测 ,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VMCA) ,任何一次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VMCA) >12 0cm s定为脑血管痉挛。结果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ACTH、TSH、FSH、LH、PRL、GH发病后 1~ 3d、7~ 9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尤以发病后 7~ 9d变化最明显 ;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组和非脑血管痉挛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ACTH、TSH、FSH、LH、GH、PRL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 (CVS)程度有关 ,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