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确诊为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详细观察记录两组血糖和胰岛素以及血脂水平的数据变化,并加以分析研究。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用于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较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在临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单用及分别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各31例:单用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口服控制血糖治疗;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治疗;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控制血糖治疗。观察3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3组患者在控制FBG、2hPBG、HbA1c各项指标达标率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联合用药治疗组的指标达标率均高于单用吡格列酮治疗组,但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较单用吡格列酮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结论吡格列酮单用能较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格列美脲或二甲双胍合用在控制2型糖尿病的血糖方面则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但合用组易发生低血糖不良反应,尤以吡格列酮与格列美脲联用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基础治疗(控制饮食+适量有氧运动)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和格列吡嗪+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观察20周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情况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0周后,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比格列吡嗪+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在糖血学红蛋白、血糖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低。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其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均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升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32-293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6例,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0.5g,3次/d;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同时口服二甲双胍0.5g,3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分别联用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片的前提下,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n=30)和吡格列酮组(n=30),分别给予西格列汀片与吡格列酮片口服,检测入组时和治疗12周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低血糖例数、体重指数等数据。结果:治疗12周后,西格列汀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体重指数均比吡格列酮组改善明显,两组均无低血糖发生。结论:西格列汀联用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吡格列酮片联用二甲双胍片。  相似文献   

6.
张辉 《天津药学》2011,23(6):52-53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一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炎症的治疗价值。方法:将80名初诊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42例),治疗组空腹口服吡格列酮15mg/次,1次/d对照组早晚餐后口服二甲双胍500mg/次,2次/d,疗程为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R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血清CRP下降更明显(P〈0.05);而对照组体重指数(BMI)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吡格列酮在有效降糖的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CRP水平,提示其有更明显的抗炎作用,可能对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干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影响。方法:将50例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M组)和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MP组)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测定受试者空腹血清抵抗素、血糖(FBS)、血脂、胰岛素(FINS),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治疗前相比,MP组FBS、FINS、HOMA-IR、抵抗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M组抵抗素水平没有明显改变(P〉0.05),BMI、FINS、HOMA-IR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治疗能有效降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及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格列汀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45例。西格列汀组行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联合治疗,吡格列酮组行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且西格列汀组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两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升高,且西格列汀组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联合二甲双胍用药,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改善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9.
曹春丽  张静  张红梅 《中国药师》2015,(10):1747-1749
摘 要 目的: 探讨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未达标的初诊2型糖尿病加用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血糖未达标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联合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变化及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别。结果: 联合治疗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沙格列汀组2hPG及HbAlc下降幅度优于吡格列酮组(P<0.05),但FPG下降幅度小于吡格列酮组(P<0.05)。吡格列酮组空腹胰岛素水平下降及HOMA-IR的改善优于沙格列汀组(P<0.05),沙格列汀组治疗后BMI无改变(P>0.05),吡格列酮组治疗后BMI增加(P<0.05);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均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沙格列汀更适合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或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周艳花  张明伟  王全顺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64+66-64,66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吡格列酮组)45例和观察组(盐酸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45例,后将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IgM高于对照组,血清IgA、IgG及c3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补体C4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免疫状态的影响较单纯运用盐酸吡格列酮要大,可显著改善患者机体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盐酸吡格列酮联合磺脲类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口服磺脲类和二甲双胍药物稳定剂量1个月以上,而且空腹血糖≥7.5mmol·~(-1)的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破随机双盲分入吡格列酮(每天30mg)治疗组(47例)或安慰剂联合磺脲类和二甲双胍对照组(46例),观察时间为12周。结果:吡格列酮治疗组在降低HbAlc、空腹和餐后2h血糖,都较对照组显著有效(P<0.05)。12周后,吡格列酮组空腹血糖平均下降1.6mmol·L~(-1),餐后2h血糖下降2.1mmol·L~(-1),HbAlc水平下降1.1%。吡格列酮联合磺脲类和二甲双胍治疗可明显降低甘油三酯水平(29%),同时升高HDL-C水平(11%),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亦有降低。吡格列酮耐受性良好,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吡格列酮联合磺脲类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HbAlC水平和空腹、餐后2h血糖,同时对本文所观察的脂代谢指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肤岛素增敏剂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新诊断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以及两种药物联用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吡格列酮和联合治疗组FPG、2hPG、HbA1c、HOMA.IR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三组ISI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获得最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张燕 《广东药学》2013,(12):824-82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分别联合吡格列酮及磷酸西格列汀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服用二甲双胍500mg和吡格列酮15mg(卡优平)12周以上的患者,改为每天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1g及磷酸西格列汀100mg持续治疗12周。结果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对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BG)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在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率,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方面优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4.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晋红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809-811
目的:观察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40例)、二甲双胍组(40例)及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INS)的变化。结果:连续服吡格列酮3个月后其FPG、2h-PG、HbAlC及空腹胰岛素(FINS)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肾功能等无影响。结论: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二甲双胍片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吡格列酮加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各项指标及疗效的变化情况。结果:结束3个月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状态时的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研究组结束3个月的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同结束1个月的治疗后相比其水平均显著降低;研究组对血糖控制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对血糖控制的总有效率78.1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该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1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8例.观察组在原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片与二甲双胍片;对照组在原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仅服用二甲双胍片.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FBG、2hBG、FINS、Hb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FPG、2hPG、FINS、HbA1c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应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我们选择12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以观察其降低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吡格列酮组及二甲双胍组均为63例。二甲双胍用药1—3周开始下降,至第4周下降明显,而吡格列酮组至第8周下降明显,至16周无继续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吡格列酮26.8%,二甲双胍为41%。结论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无论是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均可使空腹及餐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阮丹丹  林勇  王寅 《中国医药》2022,(3):407-410
目的 探讨恩格列净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三医院就诊的107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格列净联合吡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6例,根据血糖情况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5例空腹血糖为7.0-11.1mmol/L,给予盐酸吡格列酮15mg/d,早晨顿服,二甲双胍缓释片1.5g/d,睡前顿服。乙组21例空腹血糖不低于11.1mmol/L,尿酮体阴性,给予预混重组人胰岛素制剂(优泌林30R)和二甲双胍缓释片1.5g/d,睡前顿服。两组患者均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锻炼,观察用药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甲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16名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无规律划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8名。常规组服用二甲双胍治疗,而实验组除了服用二甲双胍治疗外,新增口服药物盐酸吡格列酮,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血红蛋白指标与血糖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用药后的血红蛋白指标(HbAlc)以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h小时血糖(2hBG)两个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理想,不仅能够降低患者体内血糖水平、还能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具有令人满意的安全性功能,是值得推广的血糖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