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内镜下额窦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额窦手术多经鼻外途径完成,鼻内镜的发展使鼻内镜额窦手术成为可能。近几年来,在鼻内镜手术中,较侧重对筛窦、上颌窦病变等的处理,额窦由于其特有的解剖特点成为应用鼻内镜手术的最后几个难关之一,对额窦窦腔及鼻额管周围病变的处理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本文就鼻内镜下额窦手术的应用解剖及相关影像学表现、手术发展、手术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额窦手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下额窦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分为术者和患者两个方面.术者自身的准备主要包括:①掌握额隐窝的局部解剖学和影像学理论;②根据手术病例的CT影像学表现制订手术策略;③根据手术策略选择相应的手术器械;④选择照明和显像质量较好的鼻内镜以及配套图像显示传输系统.针对患者的术前准备主要包括:①明确诊断,特别是考虑接受扩大额窦开放术的患者,必要时于术前行鼻腔肿瘤病理学检查;②(局部或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和抗菌药等药物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局部炎性反应程度;③注意血压、血小板、血色素、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和肝炎抗原抗体检查等可能影响术中出血量的指标.术中围绕准确精细操作这一核心目标的注意要点包括:①尽量减少局部黏膜渗血,保证术野洁净;②合理选择手术器械,轻柔操作;③采用全麻下控制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额窦手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进行额窦手术。方法:总结201例鼻内镜下额窦手术。其中额窦炎症性病变190例,额窦粘液囊肿10例,额窦骨瘤1例,合并其它鼻腔病变247侧。术前行鼻窦CT扫描,结合术中鼻内镜准确定位额窦开口,清除或纠正额窦开口及其周围结构病变或变异,以建立良好的符合生理性的额窦通气引流通道。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一例复发,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额窦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额窦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额窦开口的确认和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咬除鼻丘气房,开放筛漏斗及前上筛房,必要时切除中鼻甲前端等方法,使全组鼻窦炎46例的额窦口扩大引流.结果46例中33例获得随访1~2.5年,疗效满意.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处理额窦开口的关键是熟悉窦口解剖变异,认清周围标志,尽量保留窦腔黏膜.  相似文献   

5.
骨瘤是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常规鼻窦X线片中占1%。最多见于额窦,在筛窦、上颌窦中少见,罕见于蝶窦。有关骨瘤的病因学目前尚不清楚,对其起源及发展存在三种假说,骨瘤有两种不同的病理类型:象牙骨瘤及海绵状骨瘤。通常骨瘤为局限性病变,生长缓慢,甚至无变化。虽然骨瘤有一定的大小,常这几公分,但多无症状,出现症状则是骨瘤迅速扩展直接压迫或鼻窦引流不畅,继发性额窦炎所致,引起一侧额区疼痛。对骨瘤的切除尽管尚存争议,但症状性骨瘤确应手术。常用的额窦骨瘤切除术有多种途径,Goodal和Montgomery提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手术中,额窦病变处理的径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78例128侧诊断明确的病例,术前进行CT冠状位、水平位扫描,矢状位重建为基础,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径路(钩突路径或鼻丘路径):鼻内镜下以鼻丘气房、钩突附着上缘及筛泡前上缘为标记开放额隐窝及额窦。结果 78例全部开放成功。除3侧眶周青紫外,无并发症发生。鼻内镜检查额窦口引流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78例额窦炎症状全部消失,10例明显改善,3例无明显改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丘径路和筛泡基板前径路的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皆可有效地治疗慢性额窦炎,根据术前CT扫描选择不同径路可能更好按术前设计地完成手术并降低手术并发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额钻在鼻内镜下额窦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额窦开口位置隐蔽难辨,额隐窝区域解剖复杂且有很大变异,因此额窦开放手术一直是鼻外科的难点.传统的鼻外径路手术易留面部瘢痕,且难以保证手术疗效.对于部分手术医师来说,鼻内径路手术辨认额窦开口不仅困难,且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即使在鼻内镜帮助下,额窦开放手术依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近年来我们采用额钻来定位难辨性额窦开口,在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作者调查了内窥镜鼻内筛窦手术146例随访6~13年之结果。患者分为四组:1.鼻窦感染无变态反应,2.鼻窦感染伴有变态反应,3.鼻窦感染伴有息肉,但无变态反应,4.鼻窦感染伴有息肉及变态反应。手术方法:局麻可减少出血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除少数患者外多数应用局麻。为使术野  相似文献   

9.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慢性鼻窦炎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但依然存在10%~25%左右的复发率,其中以慢性额窦炎的复发率最高,这主要是由于额窦区域解剖结构复杂,因此内镜下的额窦开放术最具挑战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110例来探讨该手术的策略及技巧,以提高额窦开放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经额部钻孔置入内窥镜显示额窦内部结构有助于处理窦内病变。该途径可以通过直接检查额窦后壁,估计骨折、脑膜撕裂及脑脊液漏的情况。同时此项技术的应用对于手术治疗侵犯额窦隐窝的炎性或新生物也极有意义。通过治疗1例急性额窦骨折及2例慢性阻塞性额窦炎的患者,认为经此两条径路治疗额窦内病变是一种更为彻底的方法。额窦前壁内陷性骨折可以经过创口或额部钻孔予以直接复位。由于额部软组织肿胀,从外部很难确定窦壁骨折及复位的情况,而经额部钻孔置入内窥镜观察,则可一目了然。复位治疗过程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保证窦口的引流通畅都是一个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额筛窦骨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额筛窦骨瘤鼻内镜径路切除术的效果。方法:18例额筛窦骨瘤患者中,位于额窦者8例,筛窦者6例,起源于筛窦突入额窦者4例,骨瘤大小为1cm×1cm×1cm~1.5cm×3.0cm×4.0cm,单纯采用鼻内镜径路切除17例,鼻内镜联合鼻外径路切除1例。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无脑脊液鼻漏和眶筋膜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术前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结论:对于额筛窦骨瘤,通过鼻内镜必要时结合眉弓切口外径路手术能够完整切除,并能够保护颅底、额窦后壁以及眶纸板等重要结构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90例内窥镜下鼻内筛窦手术(ENE)的并发症和预防其发生的经验。有并发症者19例共26例次(29%),严重者7例次(8%),轻者19例次(21%)。严重并发症有①出血5例次,2例术中出血>1200ml,3例于术后去碎骨片或干痂时发生。出血多因筛  相似文献   

13.
1997年6月至1998年9月我们为鼻窦炎、鼻息肉、上颌窦囊肿等14例行上颌窦鼻腔联合径路鼻内窥镜手术 .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额窦炎经鼻内镜行额窦功能保全性开放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慢性额窦炎和鼻息肉患者56例、108侧,术前鼻窦CT扫描均证实为额窦炎.依据钩突附着方式确定额窦引流通道,术中彻底切除额隐窝气房,开放额窦口.结果56例、108侧均顺利找到额窦开口,对额窦开口狭窄者行扩大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内镜下观察额窦开口保持通畅102例.结论鼻内镜下彻底切除额隐窝气房能够保持额窦开口长期引流通畅,此手术是治疗额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是近年来鼻科学领域中一项新技术,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对手术并发症的解剖关系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手术上颌窦粘膜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行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上颌窦粘膜的术后超微结构变化进行评价,利用扫描电镜及图像分析技术对16例(20侧)术中和术后上颌窦粘膜及自然孔粘膜的纤毛面积进行定量测定。发现术前上颌窦及其自然孔粘膜纤毛细胞明显减少,杯状细胞、微绒毛细胞增多,部分病例有鳞状上皮化生。术后6个月~1年,大部分病例受损的纤毛细胞明显恢复,纤毛细胞覆盖面积增加,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内窥镜手术,改善上颌窦的通气、引流,可以逐渐恢复粘膜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手术上颌窦粘膜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对行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上颌窦粘膜的术后超微结构变化进行评价,利用扫描电镜及图像分析技术对16例(20侧)术中和术后上颌窦粘膜及自然孔粘膜的纤毛面积进行定量测定。发现术前上颌窦及其自然孔粘膜纤毛细胞明显减少,杯状细胞,微绒毛细胞增多,部分病例有鳞状上皮化生。术后6个月 ̄1年,大部分病例受损的纤毛细胞明显恢复,纤毛细胞覆盖面积增加,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内窥镜手术,改善上颌窦的通气、引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的治疗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分析我院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Sinus Sur gery,FESS)治疗的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41例的手术径路及抗真菌剂的使用对疗效及转归的影响。结果:双径路(经尖牙窝加下颌窦自然开口)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4.7周,而单径路(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9.3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使用抗真菌剂冲洗术腔组的术后愈合期为6.4周,未使用抗真菌剂的术后愈合期为6.7周,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SS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的有效方法,双径路疗效优于单径路,是否用抗真菌剂冲术腔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经鼻泪管前后径路行上颌窦内窥镜手术杨平常刘涛张涛源范道生王长生我科采用经鼻泪管前、后径路行上颌窦内窥镜手术38例(38侧),由于进入上颌窦的位置靠前,方便了手术操作,且能保存鼻腔、鼻窦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符合功能性鼻内窥镜的手术原则[1],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20.
经鼻内窥镜下筛窦手术的新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从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1989年第4期(内窥镜鼻窦外科专辑)的十一篇文章中,摘译并综合了有关鼻内窥镜筛窦手术的新观点,对功能性和根治性筛窦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几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重点叙述,并介绍了对儿童施行鼻窦手术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