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肿瘤化疗药物的神经毒性可损伤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引起脑病、脊髓病、颅神经病、周围神经病、肌病和卒中样综合征等.这些损害有的由化疗药物对神经系统的直接毒性作用引起,有的则与药物诱发代谢紊乱及血凝机制障碍有关.药物大剂量使用和多种药物联合运用时,其神经毒性增加.鞘内、颈动脉内或颅内肿瘤内给药,化疗合并放疗、免疫疗法或渗透性血脑屏障开放疗法,均可增加药物的神经毒性.发生不严重的周围神经系统毒性时,尚可坚持治疗.出现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毒性者,若属可逆性的,常需减量或停药;若为不可逆性的,则一定要停药.本文就常用的和某些新的化疗药物的神经毒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麻醉致脊髓和脊神经毒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续飞  修培宏  高尔 《医学综述》2005,11(8):748-750
引起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神经损伤的因素很多,如长时间严重低血压,危及脊髓的血供;凝血机制异常引起的脊髓血肿;神经内注射:穿刺针斜面的直接损伤;直接来自局麻药的神经毒性等。近年来麻醉药引起神经毒性的报道逐渐增多,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就局麻药对脊髓神经的影响因素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临床表现 局部麻醉药应用于椎管内或周围神经阻滞,由于其主要作用于神经纤维或脊髓初级神经元,因此局部麻醉药神经毒性的表现主要以神经纤维或脊髓初级神经元的损伤为主.P1eym等在观察21例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应用丁哌卡因和利多卡因所致神经损伤的患者发现局部麻醉药的神经毒性表现主要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背下部及T9水平以下疼痛、大小便失禁、勃起障碍、膀胱充盈感觉丧失、股四头肌麻痹.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9例椎管内麻醉后的神经并发症。其中穿刺污染并发化脓性脑脊炎3例;麻醉药用量过大、浓度过高对脊髓或神经产生毒性损害1例;硬膜外空剌(或置管)损伤脊神经根或脊髓造成肢体感觉障碍或运动障碍、局部疼痛或瘫痪3例;穿刺损伤椎管静脉丛引起硬膜外腔出血、血肿压迫脊髓引起截瘫2例。本文结合病例对发生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是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抗癌谱广、毒副反应轻微是其主要特点.但该药的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却高达90%,是其剂量限制性毒性.神经毒性分为两种:以遇冷后表现加重为特征的急性神经毒性以及与顺铂相似的慢性的累积神经毒性.该文就L-OHP所引起的神经毒性的临床和电生理表现、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氢气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应激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最近,氢气被证实在体内具有选择性的抗氧化作用.它能专一性清除毒性自由基:羟自由基(·OH) 和过氧化亚硝酸盐(ONOO-),而保存其他自由基低活性生理功能.在神经系统中,氢气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凋亡的机制,在脑缺血缺氧损伤、神经变性、脊髓损伤等疾病中被证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至此,氢气作为一种新型抗氧化剂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局麻药有潜在的神经毒性,脊椎麻醉后神经功能损害可能是由于局麻药的直接毒害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文就局麻药脊髓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临床上广泛用于皮肤黏膜麻醉、周围神经阻滞及脊髓神经麻醉等。但这类药物对多种组织器官,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的毒性作用,并且不同局麻药的毒性表现也有所差异。目前对局麻药的神经毒性研究日益增多,该文对局麻药的神经系统毒性及相关防治方法进行 综述。  相似文献   

9.
乐沙定(又称奥沙利铂,oxaliplatin)是一种3代铂类衍生物,对晚期结肠癌、直肠癌疗效显著.乐沙定的毒副作用除常见的血液系统毒性、胃肠道毒性外还有一种不同于铂类化疗药物的神经毒性.神经毒性是使用乐沙定时最常发生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临床表现分急性和迟发性表现.急性表现一般轻微,包括肢体远端和或口角异常、感觉麻木,严重可发生短暂的咽喉部感觉麻木,呼吸和吞咽困难.可伴有类似抽搐或痉挛的肌肉收缩,表现为手、脚僵硬,肌肉不能放松.迟发性主要表现为感觉麻木和感觉异常随后发生感觉障碍、感觉协调障碍.本院出现一例使用乐沙定后出现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中药外洗对奥沙利铂慢性神经毒性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化疗加中药外洗)30例,对照组单纯化疗36例.观察4个化疗周期后两组患者的慢性神经毒性的发生、持续时间及程度.结果 治疗组末梢神经发生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中药外洗治疗奥沙利铂慢性神经毒性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多发伤中脊柱脊髓损伤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亿芬 《吉林医学》2012,33(13):2833-283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多发伤中脊柱脊髓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多发伤伴脊柱脊髓损伤患者58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0~51分,经早期治疗及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随访3~24个月,ISS均≥30分。死亡5例,无神经功能恶化者,6例伤口深部感染,其中4例换药愈合,2例再次手术清创后愈合。结论:根据多发伤中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利于及早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抢救生命,改善预后,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讨椎管内麻醉后神经根损伤的治疗方法。并汇报2例神经根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分析其损伤原因,总结预防与治疗经验,为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处理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KG*2〗分析早期和非典型脊柱结核中MRI的诊断价值。 〖HTH〗方法〖KG*2〗筛选脊柱结核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对比分析3种检查的诊断结果,综合评价MRI在早期和非典型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HTH〗结果〖KG*2〗X线、CT、MRI检查对脊柱结核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36.5%(127/200)、77.5%(155/200)、97.0%(194/200),MRI检查高于CT检查和X线检查,CT检查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62,P=0.001)。CT检查对于死骨形成诊断的敏感度(95.69%;200/209)明显优于X线(34.93%;73/209)和MRI(30.63%;64/209);MRI检查对受累椎体、椎间盘、椎管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100%(512/512)、100%(354/354)和95.71%(201/210),均优于X线的57.23%(293/512)、46.32%(164/354)、30.47%(64/210)和CT的73.24%(375/512)、74.29%(263/354)、56.67%(119/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61,P<0.001)。 〖HTH〗结论〖KG*2〗早期和非典型脊柱结核MRI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清晰显示脊柱结核的不同征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Li Q  Tian W  Liu B  Hu L  Li ZY  Yuan 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1339-1341
目的评价导航辅助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胸腰椎骨折51例,Sextant组21例,常规手术组30例,从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及数字类比疼痛评分(NAPS)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Sextant组手术切口在(2.4±0.4)cm,为术中工作通道大小。平均手术时间(2.1±0.4)h,平均术中出血量(114.0±67.4)ml,平均下地活动时间为术后(2.0±0.7)d,术前NAPS评分(7.0±1.0)分,术后(3.0±0.7)分。常规手术组手术切口在(17.4±3.4)cm,平均手术时间(2.7±0.7)h,平均术中出血量(317.0±113.2)ml,平均下地活动时间为术后(7.2±2.5)d,术前NAPS评分(7.1±1.5)分,术后(3.1±0.8)分。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导航辅助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IONM)在脊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脊髓手术患者,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腹侧肿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及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监测;B组(髓内肿瘤)行SEP+MEP监测;C组(髓外硬膜下肿瘤)行SEP+EMG监测;D组(马尾神经病变)行EMG监测,分析术中监测情况与术后神经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3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B组6例, 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5例恢复,1例未恢复者术后神经功能恶化。C组9例,其中7例术中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D组6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结论:IONM可及时提醒术者患者的神经系统可能存在功能损伤,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有助于减少术后神经功能恶化,但部分患者采取措施后监测虽恢复,仍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恶化,IONM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8岁,主因"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8个月"于2006年12月20日收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既往有脑血栓及间断血压升高史;自服阿司匹林5~6年,入院前2个月停用.查体:双上肢肌力为~Ⅴ级,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上肢Hoffmann征( )、Rossolimo征( ),双下肢Babinski征( ).入院查凝血功能正常.术前颈椎核磁共振(MRI)示颈椎退变,椎管狭窄,C3~C7椎间盘突出.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型.于2006年12月26日在全麻下行颈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中出血约300 mL.手术结束患者安返病房,给予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孢素(CsA)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单纯椎板切除对照组(A组)、急性脊髓损伤组(B组)和急性脊髓损伤后CsA治疗组(C组),C组在损伤后早期从尾静脉注射CsA治疗。对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行BBB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状况;分别在术后1、3、7、14d处死各组大鼠,分别取受损节段脊髓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PCR)方法观察OMgpmRNA的表达。结果 B、C组大鼠在损伤后各个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B、C组各个时间点OMgp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5),7d时最高;C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OMgp显著升高,早期应用CsA对OMgp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俞兴  徐林  毕连涌  李鹏洋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7):1905-1908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影像脊柱导航引导下植人腰椎弓根螺钉的效果.方法 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各类腰椎需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401例,分别采用术中三维影像脊柱导航(A组)和传统X线透视法(B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时采用术中三维影像系统评估螺钉位置的精确性;分析比较两组螺钉位置、平均每枚螺钉植入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近期并发症.结果 A组(95.3%)螺钉位置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84.1%),平均螺钉植入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低于B组;A、B两组分别为(3.7±0.6)min和(7.8±2.3)min、(134±48)min和(179±62)min、(272±153)ml和(455±289)ml.A组未发现螺钉植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术中三维影像脊柱导航使腰椎弓根螺钉植入更精确、快速和安全,减少螺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和医生X线被动辐射.为腰椎脊柱手术精确化、微创化、安全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单侧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3例患者,术前经CT扫描显示一侧椎弓根完整,查体无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2个月,X线片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经肌间隙入路可完整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结构,加强脊柱的稳定性,同时伤椎单侧置钉可提高骨折椎复位效果及质量,术后稳定可靠,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