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核仁组成区银染色(Ag-stainedNucleolasOsganisesRegions,AgNORs)技术对20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0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细胞核内NORS均值为1.42±0.10(x±SD),显著低于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的NORS均值(6.08±1.36,x±SD),P<0.001。提示AgNORs的定量研究对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与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恶性淋巴瘤的化学药物治疗唐惟输恶性淋巴瘤分为何杰金氏病(HD)和非何杰金氏病(NHL)两大类,在我国,NHL占90%以上,本文重点介绍NHL的化疗。1HD的化疗:近30年来,HD的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Ⅰ、Ⅱ期病例的5年生存率已高达85%~90%,即使...  相似文献   

3.
CHOP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附162例疗效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马智勇,时爱丽,靳凤英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是一组比较复杂的免疫系统肿瘤[‘j,是肿瘤内科收治的主要病种之一。我院肿瘤内科于...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77~1988年收治恶性淋巴瘤164例,随访156例,1、3、5年存活率分别为57.1%、33.3%和28.8%,分析影响长期存活因素中,认为主要决定于治疗措施。以放、化疗结合并辅以中药、免疫治疗组的5年存活率最高,其5年存活率(45.4%)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20.5%)及单纯化疗组(27.7%)。何杰金氏淋巴瘤(HD)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并认为综合治疗应以联合化疗为主,有计划地结合60C。放疗及其他治疗措施为宜。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用ABOD方案治疗59例中,高度恶性棵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毒性观察。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按WHO分类,中度恶性28例,高度恶性31例,均化疗2周期以上,44%用药四周期以上,有部分病例用COCP方案后改用ABOD方案或交替应用。  相似文献   

6.
德国小儿非何杰金淋巴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黎明 《癌症》1997,16(6):476-477
德国小儿非何杰金淋巴瘤的治疗孙黎明关键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诊断分期治疗关键词R733.1R730.53小儿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不仅在生物学和病理学上与何杰金氏淋巴瘤(HD)不同,而其在诊断和治疗进展上也独具特征。NHL原发于淋巴系统,多为分化极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4g例原发纵隔恶性淋巴瘤的常见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作了临床分析。本组以儿童、青年及非何杰金氏杰淋巴瘤患者多见。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28.26%),淋肉瘤白血病(23.91%),心包受侵,脑膜浸润分别为(6.5%),喉返神经麻痹(4.3%)。合并淋巴肉瘤白血病、脑膜侵犯后,病情发展快、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46例原发纵隔恶性淋巴瘤的常见症状、体征及胸部互线表现作了临床分析。本组以儿童、青年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多见。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28.26%),淋巴肉瘤白血病(23.91%),心包受侵、脑膜浸润分别为(6.5%),喉返神经麻痹(4.3%)。合并淋巴肉瘤白血病、脑膜侵犯后,病情发展快、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乳腺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一例据陶苹、樊安银(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报道:根据新的资料报道,原发于乳腺的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是较为罕见的结外恶性淋巴瘤。其发病率在0.04~0.53%之间不等。本院自开院来,在16岁~90岁的乳腺肿瘤患者中,仅收...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已有消化道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报告。现将我教研室100例消化道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按1982年上海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工作分类,报告如下。 材料方法 我教研室自1954年至1978年223,292例活检中,有消化道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39例,外地会诊30例,8,940例尸体解剖中31例,全部重新复查确诊。所有标本均经福尔马林固定,苏木素伊红染色,部分病例作嗜银纤维染色。  相似文献   

11.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术后放射和化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美芳  徐怀玉 《肿瘤》1994,14(3):160-161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术后放射和化疗疗效分析宋美芳,王国民,徐怀玉,朱惠莉上海华东医院放疗科(上海200040)上海华东医院内科本文报道本院自1975~1991年12月间综合治疗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不包括胃何杰金氏病)31例,进行手术后放疗和化疗,对疗效...  相似文献   

12.
小儿恶性淋巴瘤50例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恶性淋巴瘤在小儿肿瘤中,仅次于肾母细胞瘤居第二位。恶性淋巴瘤依组织形态分为何杰金氏病及非何杰金氏两种。本文仅就我院1979~1988、3月,九年问收治,行化疗及(或)放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0例小儿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9例,非何杰金氏病41例)报告于下。对象及结果 1979~1988,3月,在我科行化疗的恶性淋巴瘤计376例,其中小儿恶性淋巴瘤50例(50/376)占13.3%,据年龄统计10岁~15岁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杨劫主治医师潘启深,谭羽灿,朱正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528000)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很少见,我科收治一例甲状腺非何杰金工淋巴瘤,现报告如下。患者男,82岁。因或颈部肿块,伴声嘶一周,以"右甲状腺腺瘤囊性变"而收入院...  相似文献   

14.
陈鸿骏 《中国肿瘤临床》1993,20(12):937-938
我科1984年2月-1989年12月对60例病理确诊为非何杰金氏淋瘤进行复习,发现有7例(11%)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组织病理类型,均为高度恶性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性3例(44%)伯基特淋巴瘤1例(14%),非伯基特1例(14%),B-混合细胞型2例(28%)临床分期Ⅲ期2例,Ⅳ期5例(72%),目前预防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治疗方案,较为理想的全脑放疗及MTX鞘内化疗,治疗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一  相似文献   

15.
 1960年至1978年4月, 我院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病例共260例, 经复查原切片, 除去何杰金氏病以及不能分类者外, 尚有165例确诊为非何杰金氏型恶性淋巴瘤。 按Rappaport的组织学分类法对这些病例进行分类, 并对其发病部位、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等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傅红 《实用癌症杂志》1989,4(3):213-215
恶性淋巴瘤系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1832年英国病理学家Thomas Hodgkin首先报道7例原发于淋巴结与脾脏的恶性淋巴瘤(1),1865年Smuel Wilks命名为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直到1955年Gall根据组织学特征,将恶性淋巴瘤正式划分为何杰金氏淋巴瘤(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两大类(2)。  相似文献   

17.
影响非何杰金淋巴瘤化疗效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智元  张波 《癌症》1996,15(3):208-210
本文分析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108例,其中低度恶性10例,中度恶性60例,高度恶性28例,分度不明10例,首发于浅表淋巴结者共66例(61.1%),受侵部位以颈淋巴区居多,共45例(41.7%),全组化疗总缓解率为71%,其中COPP,CHOP,BACOP及EPCOP四组方案缓解率的差异无显著性,而高、中、低度恶性组缓解率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恶生程度赵高,缓解率越高。四组方案的主要毒副作用为  相似文献   

18.
王存德 《癌症》1997,16(4):288-288
原发性眼部恶性淋巴瘤2例临床与病理分析王存德关键词眼肿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图号R739.7原发性眼部恶性淋巴瘤临床较少见。1992年12月至1996年2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2例,现将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介绍如下。例1:女,46岁,住...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我们分别用含表阿霉素的CEOP方案治疗27例,含阿霉素的CHOP方案治疗22例晚期恶性淋巴瘤,以比较其疗效和不良反应。材料与方法49例恶性淋巴瘤病人全部经组织学证实。其中何杰金氏淋巴瘤(HD)Ⅲ至Ⅳ7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Ⅲ至Ⅳ期42例;男性36人,女性13人;年龄16至78岁,中位年龄54岁。KPS均≥60分。初治34例,复治15例。治疗前分别做胸片、CT、B超、血象、生化、骨髓穿刺。其中20例曾做左心室射血分数检查。治疗方案CEOP方案:(EAPM表阿霉素)(ADM阿霉素)CTX750mg/m‘tvdlEADM50mg/m’tvdlVCRZing…  相似文献   

20.
顺铂、鬼臼乙叉甙成为主联合治疗难治性恶性非何杰金淋巴瘤11例王更利,付彬玉,杨祖怡,姜经近四川省肿瘤医院内科(成都·610041)难治和复发性恶件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治疗甚为辣手,疗效颇差,我院自1989年5月用顺铂、鬼臼乙叉成为主联合其它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