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荣 《腹部外科》2008,21(2):69-70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的肝胆疾病之一,在结石性胆道疾病中占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以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最为常见,少数与肝内胆管结石并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胆囊结石治疗的常规术式。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多建议行ERCP取石,难以取出者再行开腹或者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肝内胆管结石则是严格分布于肝内胆管树的节段性病变,规则性肝叶切除是确保肝胆管结石治愈,减少结石残留复发的最有效手段。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腹腔镜肝脏外科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61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至2007年1月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61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胆管结石行ERCP、EST;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三镜联合治疗.结果 610例中成功施行589例,成功率为96.6%.住院时间7~28 d,平均13 d.无胆漏、十二指肠漏、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急性胆管炎等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411例随访1~3年,平均13个月,无胆管结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纯胆管结石行ERCP、EST,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效果较好,无内镜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无胆囊并胆总管囊肿、胆管癌变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66岁,干部。因反复右上腹痛、黄疸、发热30余年入院。检查:T36.1℃,P76次/分,16/10kPa。皮肤巩膜无黄梁,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及包块,肝区有叩痛。Hb146g/L,WBC4.2×10/L,。肝肾功正常,B超: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及左右肝管结石伴扩张。CT: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胆总管轻度扩张。ERCP:胆总管扩张,左右肝管未显影。术中所见:肝脏质地稍硬,可触及肝内结石,未见胆囊,胆总管呈囊状扩张,直径约4cm,内充满结石,管壁软。切开胆总管取出胆管内大部分结石,术中胆道造影肝内外均无…  相似文献   

4.
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占胆石症的9.2% ~ 14.3%,当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pencholecystectomy choledocholithotomy and T-tube drainage,OC-OCHTD);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EST),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即ERCP/EST+LC);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这三种术式各有特点.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比较,后两者为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体现了微创技术的优势,但手术适应证和操作技术需要不断总结和提高.目前,关于后两种微创方法治疗的文献报道较多,在诸如手术适应证、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治疗风险、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存在一定争议.比较LCBDE和ERCP/EST+ LC,两者各有优缺点.但是在符合适应证的情况下,LCBDE是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首选方法.对患者而言,无论哪种手术方案,创伤小、操作安全、并发症少的方法才是最适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肝外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疾病,是指结石位置在一级胆管以下的胆管,如肝总管、胆总管、壶腹部及胆囊管等,其中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是最常见的肝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是胆道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约有10~18%胆囊结石病人合并胆总管结石[1]。1肝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进展开腹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是治疗该肝外胆管结石的经典术式。但该术式存在对身体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  相似文献   

6.
内窥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评价内窥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4例胆囊结石合并有胆总管结石。并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认胆总管有结石,肝内肝管无结石时,行Oddi括约肌切开(EST),网篮碎石,取石和气囊排石,于术后3-5d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结果:本组成功率为98%(43/44)。结石取净率100%(44/4),无中转开腹,术后住院5-15d。结论:内窥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接受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中保留胆囊,观察保留胆囊后胆管结石远期复发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共59例纳入研究,其中有3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病人行保留胆囊(保胆术)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行保留胆囊的取石手术(包括肝部分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远期随访观察两组病例复发率。结果保留胆囊的胆总管结石3年复发率为2.7%;保留胆囊的肝内胆管结石3年复发率4.54%,与文献相比复发率低,但保留胆囊的肝外胆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率与文献报道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结论保留胆囊没有增加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复发,胆囊功能的保留有助于胆道系统的完整性,这可能有利于减少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胆石症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结石所在部位,胆石症可分为三大类: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及肝内外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又分为胆囊结石、肝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及上述三个部位的组合。肝内胆管结石根据结石位于肝内胆管的解剖部位又分为肝叶、肝段结石。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因“右上腹部隐痛半年,皮肤巩膜黄染2周”入院,B超检查: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肝功检查示:ALT 98 U/L,AST 76 U/L,TBIL 68μmol/L,DBIL 58μmol/L,术前行MRCP检查及ERCP造影,显示结石位于胆总管内(图1,2),考虑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拟先行ERCP取胆总管结石后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ERCP取石失败留置鼻胆管引流,暂停手术。2 d后再次行DSA胆总管旋转造影,显示结石位于胆囊管末端(图3),压迫肝总管,考虑患者诊断为Mirizzi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诊断:ERCP自1968年开展以来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经验的积累,胆管造影和胰管造影的成功率已分别达87%和92%左右。在有经验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约2~3%,死亡率0.1~0.2%,而在新手并发症明显增多。胆囊结石:对某些超声和口服胆囊造影所不能发现的胆囊内小结石,可经ERCP得到确诊。急性胰腺炎:对由胆石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显示结石至关重要。ERCP多能发现超声所不能发现的结石。ERCP对“特发性”胰腺炎也有价值,有报导在73例中9例发现结石。胆总管结石:直接胆道造影如ERCP和PTC可直接显示胆管内病灶,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内窥镜乳头切开(EPT)和取石的成功率分别在95%和90%左右,总的胆管结石清除率约85%。近期并发症(出血、胰腺炎、胆管炎和腹膜后穿孔)的发生率约6~8%,需急诊手术者1~2%,总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18 079例胆石病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近6年所收治胆石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全国胆石病临床调查表,对我院6年期间(2000年1月-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8 079例胆石病患者分为:胆囊结石组、胆总管结石组、肝内胆管结石组、胆囊 胆总管结石组、胆总管 肝内胆管结石组、胆囊 肝内胆管结石组、胆囊 胆总管 肝内胆管结石组,进行分组统计.观察各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等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经计算机整理后应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胆囊结石的比例显著升高(81.77%),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胆囊结石病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0~69岁,占胆囊结石总例数的76.8%;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以及单纯胆总管结石的发病高峰年龄为70~79岁,占该两组病人数量的31.29%;肝内胆管结石的高发年龄为40~59岁,占该组的55.94%;胆囊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高峰年龄为60~69岁,明显高于全国的统计数字,与饮食习惯及人口老龄化关系密切.不同部位胆石病男女比例明显不同,女性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结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胆石病的病种构成已经发生明显变化.胆石病占我院住院病人的比例较高,其中胆囊结石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胆石病患者,所收治患者中在发病高峰年龄、性别、职业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胆结石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结石所在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其中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较常见,相关报道称7%~21%的胆结石患者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此病在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腹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联合内镜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中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乳头切开(EST)取石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应用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疾病,手术方式,术后康复,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术前明确胆总管结石5例中4例先行术中ERCP取石,取石成功后再行LC;余11例先行LC,继而行ERCP取石。其中肝功能异常和(或)胆总管扩张的10例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TCC),除1例插管失败外,余9例通过TCC证实胆总管结石。手术均获成功,取石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为68min,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无明显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术后住院3~10d,平均为4d。结论: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避免不必要的ERCP及因术后ERCP失败而致患者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正>1病历报告患者男性,因"右上腹部隐痛半年,皮肤巩膜黄染2周"入院,入院时B超检查显示为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由于患者入院肝功检查示:ALT 98U/L,AST 76 U/L,胆红素升高(TBIL68μmol/L,DBIL 58μmol/L),术前行MRCP检查,考虑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拟先行ERCP取胆总管结石后急行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LC)。结果ERCP取石失败,留置鼻胆管引流,暂停手术。2天后再次行DSA下的胆总管旋转造影。术前MRCP及第一次ERCP造影均显示结石位于胆总管内,2天后胆总管造影显示结石位于胆囊管末端,所以ERCP下的胆管造影虽然能看到结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ERCP技术在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6年3月至2010年11月195例(≥75岁)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95例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24例急诊行鼻胆管引流,171例患者慢诊行ERCP治疗;慢诊患者中,141例一次操作取净结石,一次性结石取净率82.46%,14例近期二次取净结石,两次结石取净率为90.64%.发生近期并发症13例,并发症发生率6.67%.ERCP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及感染状况均有好转.结论 ERCP取石技术对于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序贯治疗胆石症2 248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序贯性诊治胆石症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序贯性诊治方案治疗胆石症2 248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确诊胆囊结石1 81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431例.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2 021例中,行术前ERCP 690例,发现胆总管结石213例;术中胆道造影(IOC)85例,发现胆总管结石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6例,并经EST治愈.B超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27例中,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202例.行LC 1 817例,EST LC 395例,LBDE 36例(其中胆管一期缝合26例,T管引流10例).全组中转开腹28例(1.2%),并发症52例(2.3%). 结论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序贯性诊治方案治疗胆石症,体现了内镜、腔镜联合应用的优势,术后残余结石率低,微创治疗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52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病变患者,先用ERCP、乳头切开术(EST)取石;或ERCP和鼻胆管引流(ENBD)及柱状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术后6~10天,患者无发热、腹痛,血淀粉酶正常,再按常规四孔法施行LC。结果 52例成功完成ERCP术。52例胆总管结石全部取尽并完成LC术。2例(3.8%)ERCP术后急性轻型胰腺炎,无LC和EST相关并发症。结论 ERCP联合腹腔镜对胆囊结石伴胆管病变的治疗,符合外科微创诊治理念,是外科微创术式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发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在术后发现结石复发呈上升趋势,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率高达30%~70%,再次手术率高,反复的剖腹手术对病人创伤大,术中并发症多,术后恢复较慢[1]。腹腔镜下手术由于创伤小,  相似文献   

19.
Mirizzi综合征术中胆管损伤原因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Mirizzi综合征(MS)是因结石嵌顿在胆囊颈或胆囊管引起肝总管狭窄或梗阻,同时可并发胆管炎、阻塞性黄疸及肝功能损害。它是一种少见的胆囊、胆管疾患,其发生率约1%。我院外科20年来收治MS 26例.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49岁(31~78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胆绞痛24例,同时伴黄疸12例.发热10例,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术前均经B超检查提示为胆囊结石.其中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2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例;胆总管扩张2例,肝总管狭窄或扩张8例。行PTC检查4例,仅发现肝内胆管扩张;行ERCP检查4例,发现胆总管结石3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管结石受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管结石受者的临床资料。24例受者胆管结石确诊主要依据T管造影、MRCP或ERCP。确诊胆管结石受者均采用ERCP下行球囊扩张联合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治疗,术中采用地西泮镇静,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管结石受者结石类型、狭窄情况、ERCP治疗情况及其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ERCP治疗前后受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ALT和AST水平变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4例受者中胆总管结石20例(包括单纯胆总管结石11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4例。肝移植至并发胆管结石平均间隔时间(604±215)d。19例发生在术后12~66个月,余5例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11例胆总管结石受者采用柱状球囊扩张+取石篮取石+胆总管置入内支架引流治疗,治疗有效。9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受者采用柱状球囊扩张+取石篮取石+胆总管置入内支架+鼻胆管引流治疗,其中8例治疗有效;1例因重度胆管狭窄,反复内镜取石不能取尽,继发感染再次行肝移植。4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受者均采用柱状球囊扩张+取石篮取石+左、右肝管置入内支架+鼻胆管引流治疗,治疗有效。受者内镜治疗后血清TBil、ALP和GGT分别为31、179和247 mmol/L,均低于内镜治疗前水平(43、273和385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042、0.001、0.004,P均<0.05)。截至2017年12月,24例受者随访时间为1~2年,4例因原发性肝癌复发分别于肝移植术后9、5、34、25个月死亡,1例因上消化道出血于肝移植术后34个月死亡,1例因重度胆管狭窄行二次肝移植并于2014年4月因肝脓肿继发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因感染性休克于肝移植术后33个月死亡,其余17例随访期间未见结石再发。 结论内镜下行球囊扩张联合塑料支架置入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作为目前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