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抢救过程中不同护理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护理48例,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62例,对比两组临床具体护理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组进出急诊室、急诊球囊扩张、心电图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院内再次AMI及PCI发生率分别为6.45%与11.29%均低于对照组29.17%与31.25%(P<0.05);另外研究组满意度超过90.00%,高于对照组72.92%(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急救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抢救流程,观察组30例患者在进行优化后的抢救护理流程。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急诊护理流程后,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30例患者在接受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后,取得了满意效果,患者的抢救指标、抢救效果以及院内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率等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大,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率,缩短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各阶段的时间,挽救患者缺心肌血,说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分成2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的流程方式进行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的抢救情况。结果无论是心电图使用时间还是抢救时间,观察组的患者皆要少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更加适用于急性患者的临床抢救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将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及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及抢救时间分别为(1.0±0.6)min、(4.5±1.1)min、(42.5±4.6)min,对照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及抢救时间分别为(3.2±1.0)min、(8.2±2.1)min、(67.4±7.2)min,两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明显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抢救和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抢救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抢救治疗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因而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急诊室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后的急诊措施对患者进行抢救,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缩短抢救患者所使用的时间,抢救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期间内接收的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患者12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在随机原则下对其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64例患者纳入参照组,将接受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干预的64例患者纳入实验组.观察两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流程优化组(70例),分别给予急诊护理常规和改良流程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总住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及经皮冠状动脉二次介入率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55.75±8.30)min,(12.47±3.41)d;流程优化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39.84±6.53)min,(9.94±2.76)d;流程优化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优化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和经皮冠状动脉二次介入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缩短急性心肌梗抢救时间,降低复发和二次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106-108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诊与救护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临床急诊以及救护。实验组实施综合性急诊救护,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对患者预后进行记录及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对照组依次为13.33%、16.67%,两组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临床上需要尽早初诊以及诊断,并尽早进行针对性处理,在予以治疗的同时落实综合性护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体征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0):119-121
目的观察研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将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以不同的急诊护理模式,对照组进行急诊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急诊全程优化护理,通过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护理有效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急救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其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及急救的总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有效率(98.2%)较高,住院时间明显较短(P0.05),患者对急救护理满意度(98.2%)较高。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程序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急诊抢救流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标准组41例采用急诊抢救流程进行急救。对比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梗死再发情况。标准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急诊抢救流程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减少梗死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AMI复发次数、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更低(P 0.05);研究组介入治疗后AMI复发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下降(P 0.05);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可缩短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消除负性情绪,降低AMI复发率,促进良好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满意度的方法。方法通过舒适护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达到心理、生理、精神、社会等方面的愉悦,减少并发症,和谐医患关系,减少纠纷,提高治疗满意度。结果本组128例患者通过舒适护理无并发症及医患纠纷发生,对治疗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不但及时解除患者生理上的疾苦,而且使患者心理、精神、社会等方面处于愉快状态,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并需进行PCI治疗的患者59例,按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常规PCI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术前静脉输注替罗非班,起始30min内滴注速率为0.4μg/(kg.min),起始输注量完成后,继续以0.1μg/(kg.min)的速率维持输注,术后静脉输注盐酸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36~48h。观察PCI前后TIMI血流、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出血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TIMI、CTFC及LVEF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出血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的无复流和慢血流,提高TIMI 3级血流,并能改善心肌灌注和左室收缩功能,且不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23):107-109
目的观察分级分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4年1~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分流护理,选取我院自2015年1~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采取分级分诊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等待时间、救治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数据,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以综合评价两种护理方法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救治时间、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100.00%,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2.3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分诊护理可减少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等待时间,从而使患者尽早得到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是一种优秀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治疗组,选取2011年7月~2011年12月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急诊术前、术中、术后分别实施认真细致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治疗组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5.62±2.3)、(8.1±1.2)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3.56±1.7)、(12.3±1.1)d,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即刻和随访结果,以评价在具备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急诊PCI的可行性.方法 1998年6月至2005年12月对122例STEMI患者经股动脉行急诊PCI治疗,其中119例直接PCI,3例补救PCI.结果 血管造影成功率95.1%,操作成功率93.4%.5例应用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2例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住院死亡5/122例(4.1%),术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5±0.16).平均住院天数(9.5±5.8(1~36)d.6个月死亡7/122例(死亡率5.7%).结论 直接PCI可迅速使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并恢复正常血流,扩大了治疗STEMI的适应证,高危患者术后存活率高,住院时间缩短.补救性PCI是静脉溶栓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有效补救措施.在具备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急诊PCI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杨洁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189-190
目的:研究探讨镇静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过程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临床选择2008年2月~2009年10月入住本院心血管科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1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8例。试验组患者行一般常规溶栓处理过程兼用地西泮静脉注射镇静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或镇静剂镇痛,两组患者治疗3~5d后停止用药,1周内观察病情变化。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总有效率达到86.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59.1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治疗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过程中安全、方便、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