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杂性脊髓型颈椎病采取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一期后路单开门及前路减压椎间植骨钛板固定术治疗复杂性脊髓型颈椎病19例.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椎间隙高度与颈椎生理弯曲恢复;JOA 评分优良率79%.结论 对复杂性的脊髓型颈椎病,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彻底,颈脊髓功能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2.
常毅良 《北方药学》2016,(10):87-88
目的:探索比较前路与一期前后路手术联合地塞米松针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予以前路手术联合地塞米松实施治疗,研究组予以一期前后路手术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随访时MJOA评分均明显超过术前,研究组改善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及随访时颈椎D值均明显超过术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随访时颈椎矢状位ROM均显著优于术前,研究组丢失幅度显著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前路术相比,应用一期前后路手术联合地塞米松针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较为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定术治疗,对照组41例行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丝线缝合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较对照组的82.93%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与对照组的21.95%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应用一期后路单开门及前路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一期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植骨融合时间为13周,无植骨骨块滑脱或塌陷,未见钢板、螺丝钉断裂、松动等。按O dom法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0.5%。结论: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同时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满意,前路减压后以髂骨块植入椎间隙、自锁钛板固定可获得良好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提高了植骨融合率,并可长期保持椎间隙的高度和颈椎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比较手术的疗效。结果:优9例,良12例,可4例,差7例,优良率为78.2%(25/32)。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且术后椎管矢状径也较术前明显扩大(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一期前后路联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于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先行后路椎板切除,然后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随访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术后未发生明显脊髓损伤加重表现,无切口感染,术前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为5~13分,平均9.7分,术后JOA评分增加至9~16分,平均14.65分。改善率68.5%,优良率达67.9%。结论一期前后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40例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6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单节段、两节段、三节段、四节段压迫的改善率。结果随访20—73个月,平均43个月,两种减压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在单节段压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节段、三节段压迫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四节段压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单节段压迫者,前路手术效果好,对于两个或三个节段压迫者,前、后路手术的疗效相同,对于四个节段的压迫,后路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桂阳中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33例(A组),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B组),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年11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就诊患者分为A组、B组、C组,三个组例数分别为21例、16例、13例,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手术疗效分析.结果 三组治疗前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9.3±2.3)分,B组(9.4±1.4)分,A组(9.2±2.2)分];治疗后,C组[(14.5±3.4)分]明显高于A组[(12.6±1.2)分](t=3.09,P<0.0S)和B组[(11.3±1.4)分](t=4.62,P<0.05);C组术后优良率(76.9%)明显高于A组(43.8%)(x2=3.84,P<0.05)和B组(42.8%)(x2=4.11,P<0.05).结论 采取前后路联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恢复较好,具有减压彻底、疗效显著、手术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56例接受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椎管扩大成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术后症状、体征的改善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平均JOA评分由手术前的(9.7±1.31)分提高至手术后的(14.3±1.72)分,手术效果优良率为73.6%。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前后路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胸椎结核合并后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我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治疗的胸椎多节段结核合并后突畸形18例。观察内容包括植骨融合率、后凸畸形矫正状况及截瘫恢复情况,手术方式均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前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对18例患者进行20个月以上随访,全部患者脊髓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脊柱后突从术前平均42°矫正至术后平均24°,全部患者于术后4~8个月(平均5.5个月)植骨融合。结论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能矫正后凸畸形,阻止后凸畸形进一步发展,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截瘫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CSM行颈前路减压术患者32例,分为两组:A组12例,行颈椎后纵韧带切除术;B组20例,未行后纵韧带切除.用MRI技术测量脊髓矢状径,用JOA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随访3-24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标准进行评分,A组术后与术前评分差值大于B组[(5.50±0.90)分vs.(2.40±0.89)分](P<0.01):MRI显示,A组术后与术前脊髓矢状径差值大干B组[(3.363±0.258)mm vs,(2.637±0.412)mm](P<0.05).结论 颈椎前路切骨减压时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可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CSM患者脊髓形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李宇卫 《江苏医药》2012,38(10):1177-1179
目的观察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SM行颈前路减压术患者32例,分为两组:A组12例,行颈椎后纵韧带切除术;B组20例,未行后纵韧带切除。用MRI技术测量脊髓矢状径,用JOA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随访3-24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标准进行评分,A组术后与术前评分差值大于B组[(5.50±0.90)分vs.(2.40±0.89)分](P<0.01);MRI显示,A组术后与术前脊髓矢状径差值大于B组[(3.363±0.258)mm vs.(2.637±0.412)mm](P<0.05)。结论颈椎前路切骨减压时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可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CSM患者脊髓形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治疗中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40例患者脊髓功能均有所恢复,D~E级占比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患者椎间高度与ASI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结论 在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治疗中,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脊髓情况,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25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的手术方法(腹腔镜辅助和单纯阴式子宫切除术)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0±16)min]、术中出血量[(160±28)mL]、并发症发生率(6.98%)、住院时间[(4.3±0.5)d]和排气时间[(18.1±8.0)h]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视野暴露清晰,能彻底止血,治疗所需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并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板后踝骨折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 23.55±1.84)分]高于对照组患者[(19.04±1.77)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 25.00%).结论 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踝骨折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在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颈椎前路减压术的CSM 50例,随机分为甲泼尼龙组(M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MP组给予MP 30 mg/kg,C组予与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后1 h(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SOD浓度在T2、T3时点均明显高于T1时点(P〈0.05);MP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T2~T4时点明显低于C组(P〈0.01),SOD浓度T2、T3时点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甲泼尼龙能抑制颈椎前路减压术中血浆TNF-α和IL-6的释放,保护SOD活性,从而减少再灌注损伤,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骶前、后孔的测量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骶前、后孔为麻醉和针灸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80例成人骶骨标本,男32例,女48例,测量骶前孔下缘到骶骨下缘平面距离和骶前孔内侧缘到骶骨正中线距离,骶前孔横径和纵径,骶后孔中点到骶骨下缘平面和骶骨正中线距离,骶前、后孔平面间距离.结果:骶后孔中点对应于骶前孔的范围之内;骶前、后孔平面间距离:男性第1~4骶孔依次为(29.42±2.46)mm,(24.92±3.04)mm,(16.68±2.25)mm,(10±2.87)mm;女性第1~4骶孔依次为(26.64±2.24)mm,(21.24±1.81)mm,(15.26±2.74)mm,(9.46±2.57)mm.结论:经骶前孔阻滞盆部神经时,选择第2骶前孔较为理想;当针灸、麻醉时,进针深度不宜超过结果中数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或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90min,出血量为800~1500ml,植骨融合时间为3~16个月。术后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术后12~18个月停用抗结核药物无复发。结论:采用一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地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并能为截瘫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