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阳健脾法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阳虚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7月于本院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的45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阳虚证患者为对照组,同期的45例采用温阳健脾法联合西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2hINS)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4周及8周FBG、2hPG、FINS及2hINS均低于对照组,IS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健脾法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阳虚证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医温阳健脾法联合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效果。方法 11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服用降糖药治疗,而治疗组则实施中医温阳健脾法联合降糖药治疗,研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变化明显,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治疗时,采用中医温阳健脾法联合降糖药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糖尿病前期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3例实施传统治疗,观察组患者73例实施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释放、2 h胰岛素释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释放、2 h胰岛素释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加减乌梅汤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加减乌梅汤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对照组单纯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PG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2hPG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FPG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FIN、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HOMA-IR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加减乌梅汤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并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中医症候。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化聚方治疗伴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伴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益气化聚方联合常规西药)组26例和对照(安慰剂联合常规西药)组22例,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A1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的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聚方能较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明显改善伴有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纠正中心性肥胖,并进一步改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6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以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运动疗法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注射甘精胰岛素和口服瑞格列奈,对照组注射预混胰岛素.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等变化,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FBG、2 h PBG、HbA1c、Homa-IR、Homa-β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HbA1c、Homa-IR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未发生低血糖事件.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安全、有效,是临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韩盼盼 《黑龙江医药》2021,34(6):1360-1362
目的:观察分析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病例均为2019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110例,且所有患者年龄均超过60岁.遵循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5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BMI、血糖水平、HOMA-IR均低于治疗前,FINS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BMI、血糖水平、HOMA-IR降低显著,FINS升高显著(P<0.05).结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联合应用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理想,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良好,胰岛素抵抗情况得到改善,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对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西格列汀与胰岛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胰岛素功能及血糖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HOMA-β水平高于治疗前,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调节HOMA-β、HOMA-IR水平,提升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磷酸维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对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对症治疗,同时口服阿卡波糖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口服磷酸维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FPG、2hPG、HbA1c、TG、TC、LDL-C、Flns及HOMA-I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OMA-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维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对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改善效果良好,且该方案可靠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治疗初发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62例初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磷酸西格列汀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值(5.57±1.82)mmol/L、餐后2 h血糖值(8.15±1.43)mmol/L,较对照组患者更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20.21±1.15)kg/cm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所降低,但相比没有太大差异,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初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脑卒中致失语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7例脑卒中致失语症患者实施中西医护理.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33例好转,总有效率为89.19%。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卒中致失语症患者尽早恢复言语交流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肠胃炎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70例。2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柳言平  李福广  洪伟  熊裕民 《安徽医药》2016,20(11):2156-2159
目的 观察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合并针刺治疗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行ERCP手术且术后出现胰腺炎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生化指标恢复时间和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转外科手术率、死亡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自主排便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8,2.894,2.743,3.244;P=0.003,0.005,0.007,0.002),而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胰腺囊肿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假性囊肿发生率明显降低(χ2=5.926,P=0.015)。治疗组患者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恢复正常值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4,2.459,2.485,3.105,3.300,3.725;P=0.000,0.015,0.014,0.002,0.001,0.0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独西医治疗,建议在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女性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女性结节性红斑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联合消结止痒方治疗。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80例患者中痊愈31例(38.75%),显效20例(25.00%),有效11例(13.75%),无效18例(22.50%),总有效率为77.5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女性结节性红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元  牛朝志 《淮海医药》2010,28(5):398-39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2例,中药治疗31例,西药治疗28例,对比分析3组总有效率、起效时间、治疗时间和复发率。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中药组或西药组相比较,总有效率高、起效和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起效快、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运用中药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优越性。方法将240例儿童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组,治疗组120例,用中药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发热消退时间、手足口疱疹消失时间及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8.3%,对照组治愈率为73.3%;治疗组发热消退时间、手足口疱疹消失时间、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快,检查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患者精神及经济负担减轻,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儿童广泛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例患者在服用西药丁螺环酮、氯硝西泮的基础上加服神宁合剂治疗。结果痊愈9例,显效10例,进步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33%,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广泛焦虑症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