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期护理管理措施预防肝胆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48例肝胆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分期护理管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8.33%,显著优于对照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6.78±1.9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87.44±2.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组织领导和知识培训、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健全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提高业务水平等措施能够明显控制医院感染,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单县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自2013年1月开始进行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将采取措施之前的2012年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的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重症患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护理质量。结果 2013年的感染率与2012年相比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与手术医师满意度明显改善,差错发生率明显减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感染源进行强化消毒隔离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率,广泛号召各大医院做好重症监护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新生儿科实施的效果。方法以实施绩效考核后半年(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为观察组,实施前(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为对照组,对比绩效考核实施前后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五项指标(基础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病历书写、消毒隔离、病区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家长满意度和医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绩效考核管理引入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工作中,提高了患者和医师满意度,充分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院治疗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中应用防控感染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患者常规护理中应用防控感染措施,显著减少患者医院感染概率,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CU医院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378 例作为观察组,2009年1~12月住院患者31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医院感染情况和消毒效果.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41%高于对照组的1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9例占本组感染例数的32.14%,对照组21例占44.68%,均高于泌尿道、胃肠道和其他部位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后空气菌落数、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医务人员洗手后手菌落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ICU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肾内护理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肾内科就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优质护理模,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护理质量中病区管理、分级护理、抢救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肾内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口腔科门诊2015年1月至6月作为观察时间段,设为观察组,2014年7月至12月作为对照时间段,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门诊常规管理,观察实施护理管理;比较两组门诊患者院内感染、卫生合格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卫生检测合格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75%,满意率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的实施能提升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黄淑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40-341
目的探讨分管床位后阶段性责任制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入住的患者进行本次试验。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分管床位后给予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比分管床位前后收住患者例数,床位利用率、护士工作时间、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一级护理质量、文件及书写质量及消毒隔离质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分管床位后阶段性责任制护理,住院患者人数降低,床位利用率升高,护士工作时间相对减少,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压力降低,基础护理质量、一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消毒隔离质量等均大幅度提升,与对照阶段比较,差异显示,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管床位后阶段性责任制护理能够符合医院的环境,强化护士的责任意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病例共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分别为43例和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风险因素管理。评定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定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质量、护理操作质量、病例书写质量、患者风险评估、应急能力方面评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健康教育质量、护理操作质量、病例书写质量、患者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满意30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2例。满意和基本满意所占比例为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8%(满意21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11例。满意和基本满意所占比例为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因素管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的护理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15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改革后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和风险的发生情况,对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使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强化,并给予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结果实验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4.3%,满意度为96.5%;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14.8%,满意度为86.1%,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手术室消毒隔离中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能够使医院的感染发生率得到有效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