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预防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6月-9月收治的165例合并HP感染的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3例,进行抗HP治疗,对照组82例常规治疗,随访期为1年.随访期间每月对两组患者行大便潜血检查,每6个月行胃镜检查,明确是否出现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并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追踪HP感染情况.结果 随访6和12个月后,观察组上消化道黏膜总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服用阿司匹林6个月后,观察组上消化道症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停药1个月后复查HP感染转阴78例,根治率93.98%.结论 对于HP感染的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行根除HP治疗可以降低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胃黏膜损伤情况。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①1组:阿司匹林50 mg/d治疗组;②2组:阿司匹林150 mg/d治疗组;③3组:阿司匹林300 mg/d治疗组。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烟酒嗜好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果三组患者服阿司匹林前均无上腹不适症状,大便潜血试验均阴性。服药后三组临床观察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胃黏膜完全性起到破坏作用的程度不同。150 mg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3.
口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每日50毫克治疗冠心病高粘度血症患者,以1个月为一疗程.并与325毫克剂量作对照、结果两组对血粘度、血小板聚集都有明显抑制作用,我们推荐50毫克/日为预防血栓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阿司匹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总结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ASP)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调查同期非食道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80例(402例次),根据出血前是否正在服用ASP分为两组:ASP组38例(出血42例次)与非ASP组342例(出血364例次),回顾性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特点。结果:ASP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年龄(64.5±5.4)岁,高于非ASP组(43.5±16.5岁),胃溃疡和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比例(69.1%)高于非ASP组(26.70%)(P<0.01),57.1%的患者出血前有诱因。出血量、Hb两组间无差异,止血时间(平均3.7d)长于非ASP组(平均2.3d)(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ASP是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胃部病变发生比率较高,止血所需时间较长,口服ASP时加强胃粘膜的保护、控制诱因有望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诊的214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5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服药时间和剂量、既往消化道病史、吸烟史及联用胃黏膜保护剂等情况。结果:随着患者年龄增长,上消化道出血率显著升高(=11.526,P<0.01);服药超过3个月的患者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服药低于3个月的患者(=8.530,P<0.01),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大剂量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5.12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有吸烟史或消化道病史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更易导致上消化道出血(P均<0.05),而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的患者(P<0.05)。结论:有消化道病史、高龄、大剂量、服药时间、有吸烟史、不用胃黏膜保护剂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及时给予胃黏膜保护药,以期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30例血清Lp(a)浓度升高的冠心病患者和32例正常血清Lp(a)浓度的对照者连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d)1个月及3个月后的血清Lp(a)浓度。结果高血清Lp(a)浓度和正常血清Lp(a)浓度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浓度分别为(511±51.7)和(125.9±15.1),服药后高血清Lp(a)组患者1个月及3个月的血清Lp(a)浓度分别为(475.2±23.5)和(437.4±21.8)平均浓度大约下降了7%(P〈0.05)。正常血清Lp(a)浓度变化不明显,分别为(118.6±13.4)和(119.8±13.7)。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d)能有效的降低高血清Lp(a)浓度冠心病患者血清Lp(a)水平,而对正常血清Lp(a)的冠心病患者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方法 260例患冠心病(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130例,每天饭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6个月;联合用药组(阿司匹林+脑心通)130例,在阿司匹林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脑心通2粒/次,3次/d口服6个月,再采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及两组阿司匹林抵抗(AR)、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发生率比较。结果两组相比,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AR与ASR总发生率较单用阿司匹林组明显减低。结论脑心通可改善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血红蛋白、红白细胞与血小板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大便潜血为2例,比例为4.4%,对照组为5例,比例为11.1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门诊或病房就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共50例。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中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胃镜检查和Hp检测。结果不论Hp阳性或阴性,观察组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均明显重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能是对胃肠黏膜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质子泵抑制剂和H_2受体拮抗剂对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患者上消化道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6年10月31日。同时查阅相关文献的引文目录,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临床研究。结果最终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5篇。总样本量为2 093例,其中质子泵抑制剂组1 116例,H_2受体拮抗剂组977例。总体结果显示,与H_2受体拮抗剂相比,质子泵抑制剂能够减少低剂量阿司匹林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事件(RR 0.33,95%CI 0.20~0.54,P<0.01)。质子泵抑制剂比H_2受体拮抗剂更能降低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上消化道糜烂或溃疡的风险(RR0.35,95%CI 0.24~0.52,P<0.01)。结论相比H_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能更有效地预防低剂量阿司匹林导致的上消化道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吉法酯联合短期使用埃索美拉唑与分别长期单独使用吉法酯、埃索美拉唑预防小剂量阿司匹林相关性溃疡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3倒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经6—8周治疗溃疡愈合后,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吉法酯片100mg,po tid,长期服用)、B组(埃索美拉唑片20mg,po qd,长期服用)、C组(吉法酯100mg,Potid,长期服用+埃索美拉唑片20mg,poqd,前8周服用),比较3组患者治疗0-8周、9—50周再出血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3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C组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0周后,3组患者首次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0周后,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A、c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患者短期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吉法酯治疗后,再予以吉法酯维持治疗的方法,对预防及治疗小剂量阿司匹林所致渍疡及出血,能够达到与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药(PPI)相同的治疗效果,还可避免长期应用PPI所引起的临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GH)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效果、安全的影响。方法125例冠心病合并UGH高危因素PCI术后的患者分为:A组(n=62):口服西洛他唑100mgBid+氯吡格雷75mgQd;B组(n=63):口服阿司匹林100mgQd+氯吡格雷75mgQd。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和比较2组治疗第7、14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抑制率,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出血、消化道事件。结果2组在同时间点对PAC-1、CD62P抑制率、MACE无统计学差异;A组的出血并发症、消化道事件显著少于B组(P〈0.05)。结论合并UGH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血小板活化抑制效果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周菏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426-426,428
目的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140例单纯肺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超声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结扩大、心前区不适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梗死等病史、典型性心绞痛、电轴严重偏左、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以及经X线检查提示左心室增大等症状对于合并冠心病具有诊断意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心电图等检查能够有效的诊断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症状,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放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而接受药物综合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17例,按治疗方案分成手术组105例和非手术组112例。除基础治疗外,手术组患者在PCI手术前后均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非手术组患者长期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自患者出院至2015年5月,定期通过门诊、电话或复查冠脉造影方式随访,随访时间为24~38个月。记录随访期间全因死亡或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造成再次住院和再次血运重建等事件。结果:手术组患者失访7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非手术组患者失访8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与手术组比较,非手术组患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者例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3年生存人数94例,生存率为95.9%;非手术组患者3年生存人数66例,生存率为6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组比较,非手术组患者在随访期的生存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仍不能得出药物治疗和PCI术治疗孰优孰劣的结论,但未行PCI术的患者3年生存率不容乐观;心肌缺血症状较重的冠心病患者应首先考虑PCI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2组(n=78),所有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A组服用剂量为100mg,B组服用剂量为200mg,比较PAG在服药前及服药2周后的差异。结果与服用阿司匹林前比较,服药后两组患者的PAG(1)、PAG(5)、PAG(m)值均显著的降低(P<0.05),但是B组降低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每天口服阿司匹林200mg能够更好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其治疗剂量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79例介入术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将其分为研究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天两次,每次10mg。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C反应蛋白(CRP)、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脂全套,同时观察记录患者住院情况。结果而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情况对比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WBC计数、hsCRP以及LVEF均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观察组,病死率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够改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75例慢性肺心病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绀、呼吸困难;急性呼吸道与肺部感染是肺心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发病因素;75例患者经治疗。好转出院34例,死亡31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0例;病死率为41.3%。结论慢性肺心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伴发病及并发症多,出血不易控制,死亡率高,临床医师应熟悉掌握其病情特点,根据病情发展变化作出果断救治措施,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冠心病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因素。方法:记录72例冠心病患者病史、体质量等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各因素与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结果:女性阿司匹林抵抗多见(χ^2=5.556,P=0.018),并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t=3.257,P=0.002)、CRP(t=2.547,P=0.013)显著相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结论: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可能与性别、低密度脂蛋白、CRP等因素有关,在这些状态下应警惕阿斯匹林抵抗的发生,必要时增加剂量或其他替代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