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翻畸形的膝关节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15例合并有膝外翻畸形的需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前评估畸形程度及造成畸形的原因和局部软组织情况,术中进行合理截骨和恰当的膝后外侧的软组织松解,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活动度、X线股胫角及美国膝关节协会的KSS膝关节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随访1~5.5年,平均2.3年,所有患者外翻畸形基本矫正,末次随访时股胫角平均为(9.1±2.3)°,较术前(28.5±2.7)°明显改善,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23.3±5.1)分提高到(87.8±4.9)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52.6±6.5)°改善至术后的(112.4±5.8)°,手术前后的K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外翻畸形患者合理的软组织松解配合常规的截骨,应用后稳定性假体植入可以矫正膝外翻畸形并获得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膝外翻畸形常合并有一些骨与软组织的特征性改变,全膝关节置换术旨在矫正外翻畸形,恢复下肢力线。术前负重位的双下肢全长片有助于测量下肢力线与解剖轴关系。手术多采用前内侧入路,切骨时,注意股骨和胫骨的切骨平面、角度和厚度,如有骨缺损,需进行修复。外翻畸形时内外侧软组织失衡,通过松解平衡后恢复关节力线,但是具体软组织松解策略仍有争议。假体选择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术后疗效和使用寿命等,应结合患者关节及软组织综合考虑。术后注意有无腓总神经损伤,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关节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研究在合并股骨外侧弓畸形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外移股骨开髓位置对术后影像学及短期临 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院关节外科的合并股骨侧弓角超过3°的膝关节 炎患者40例(60膝),均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28膝未做股骨开髓位置的调 整为标准位置开髓组(常规组),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32膝股骨开髓位置较常规组水平外移5 mm,为开髓 位置外移组(设计组)。2组股骨截骨均采用髓内定位的方法,以固定6°作为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比较2组手术情 况、影像学及术后1年临床疗效的差异;影像学评价包括股骨外弓角、术前髋膝踝角、股骨外翻角、术后髋膝踝角、股 骨假体角、胫骨假体角、髌股关节对合角等,临床疗效评估包括术前、术后1年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 骨关节炎指数、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临床评分和Feller髌骨评分等。分别以180°±3°、90°±2°、90°±2°、≤10°作为术后 下肢力线、股骨假体位置、胫骨假体位置和髌股关节对合优良的标准。结果 2组手术均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 (CR)膝关节假体,无1例发生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或止点断裂,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2组均未发生感染、 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2组手术时间、股骨外弓角、术前髋膝踝角、股骨外翻角、术后胫骨假体角、术后 胫骨假体优良率、髌股关节对合优良率、术前WOMAC指数、KSS临床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及术后1年WOMAC指数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设计组术后髋膝踝角、股骨假体角、髌股对合角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下肢力线和股 骨假体位置的优良率以及术后1年KSS临床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于合并中重度 股骨外侧弓畸形的TKA病例,合理外移股骨开髓的位置,可以改善下肢力线、假体位置及髌股对合关系,短期随访临 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下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结合胫骨高位楔形截骨矫形术治疗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例,随访12~30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所有膝内翻畸形得到矫正,胫股角从术前的平均内翻4°达到术后平均外翻11°,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Lysholm评分)从术前的平均(51.3±8.2)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2.6±6.5)分。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合并内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张力钢丝螺钉固定治疗伴有膝外翻畸形膝外侧室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张力钢丝螺钉固定治疗42例(52膝)伴有膝外翻畸形膝外侧室骨关节炎患者,评定手术后膝关节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42例(52膝)矫正度数21 ~33°,平均23.7°,骨性愈合时间8~14周,平均9.3周.X线片及膝关节功能评定,优33例,良8例,可1例.结论 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张力钢丝螺钉固定是治疗伴有膝外翻畸形膝外侧室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经济实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并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重度膝骨性关节炎并屈曲畸形患者进行全膝置换,术前平均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21.6±10.2)°、膝关节HSS平均评分(36.9±6.5)分。结果患者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和HSS评分术后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正确的截骨及软组织平衡,结合术后规范的康复训练,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并屈曲挛缩畸形可达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并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并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影响手术效果的部分临床因素。方法2003年1~7月采用关节镜并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骨性关节炎患者35例(42膝)。拍摄患膝站立负重位的X线片,对比观察术前和术后X线片的股骨胫骨角的改变。随访手术效果,HSS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随访1~2年,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站立负重位X线片股骨胫骨角术后较术前减少[(171.8±2.59)度比(189.2±4.22)度],膝内翻畸形得到矫正。手术优良率为98%。结论关节镜清理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使用可提高对膝内翻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吴云华  代前军  李军 《安徽医药》2019,40(9):1044-1046
目的 通过对比双下肢全景负重位平片的股骨外翻角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截骨外旋角的差异,探讨采用狭缝曝光采集技术(Slot Scan)获取双下肢全景负重位片在TKA术前手术设计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4年12月至2018年8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40例行TKA的患者术前运用Slot Scan技术获取双下肢全景负重位平片,测量股骨外翻角。将所得数据与临床TKA中股骨髓内定位法测得的截骨外旋角进行对比。结果 40例患者均采用Slot Scan技术一次性扫描成像。通过计算机技术测量股骨外翻角与术中实际截骨外旋角相比较[股骨外翻角平均值为(6.56±1.23)°,术中截骨外旋角为(6.52±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Slot Scan技术获得双下肢全景负重位平片测得股骨外翻角与术中测得的截骨外旋角无明显差异,可为TKA术前个体化和标准化手术方案提供精确、客观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摄影中,DR双下肢全长摄影的技术方法及该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中的200例双下肢全长检查患者,总结拍片投照技术要点,对比分析术前、术后影像图片。结果 200例患者均能进行良好的无缝拼接,形成双下肢全景片,通过调节合适的图像对比,为临床提供了满意的术前参考及测量图片,并为术后评估提供了依据。结论 DR双下肢全长全景片操作相对简便,对膝关节、髋关节置换的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清理联合胫骨近端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4月,采用关节镜清理联合胫骨近端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8例(10侧),男3例,女5例。年龄45~67岁,平均49岁。单侧6例,双侧2例,左侧6例,右侧4例。钢板内固定2例、外固定架固定6例。结果 8例术后随访4~48个月,平均20个月。截骨愈合时间3~5个月,无切口感染及化脓性关节炎、截骨不愈合发生。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术前平均51分,术后平均87分;胫股角术前平均内翻5.6°,术后平均外翻5.2°。膝关节疼痛消失6例,明显改善2例。结论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胫骨近端外翻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