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按照定位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臂丛神经痛觉阻滞起效总时间、阻滞完善总时间以及各臂丛神经痛觉阻滞完善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总时间、阻滞完善总时间分别为(3.49±0.62)min、(20.88±2.32)min和(52.97±3.08)min,对照组分别为(4.73±0.68)min、(31.05±2.47)min和(78.96±3.77)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痛觉阻滞完善率为100.00%(3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24/27,P<0.05).两组桡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痛觉阻滞完善率和麻醉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麻醉优秀率为96.97%(32/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8%(22/27,P<0.05).结论: 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单纯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中进行B超定位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进行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进行常规配制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运动时间、麻醉持续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等,臂丛神经阻滞优良率,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恢复运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持续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的臂丛神经阻滞优良率分别为88.9%、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手术患者在B超定位下行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行上肢手术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2.68%高于对照组的70.73%,神经阻滞起效时间(4.53±0.78)min短于对照组的(6.17±1.29)min,神经阻滞持续时间(319.29±21.45)min长于对照组的(248.98±27.61)min,并发症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上肢手术中麻醉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10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Ⅰ组应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操作,Ⅱ组采用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方法,对比观察两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并发症也显著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可显著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10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Ⅰ组应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操作,Ⅱ组采用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方法,对比观察两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并发症也显著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可显著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用外周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针刺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断指再植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断指再植的小儿患者50例均等分为两组,均采用基础麻醉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Ⅰ组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传统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组穿刺点均用两点法麻醉。神经阻滞药物为0.375%罗哌卡因(耐乐品0.75%)注射液,按3 mg/kg给药。完成阻滞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作用效果,维持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在基础麻醉下阻滞起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阻滞成功率Ⅰ组显著高于Ⅱ组,阻滞维持时间Ⅰ组显著长于Ⅱ组(P<0.05)。结论小儿断指再植手术在基础麻醉下使用外周神经刺激仪,施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较准确的实施,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其中给予传统解剖定位穿刺麻醉的30例患者作为A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30例患者作为B组,两组上肢手术患者均给予盐酸利多卡因(C:1%)、盐酸罗哌卡因(C:0.375%)混合液进行局部麻醉,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完成时间、麻醉效果(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测定),记录其不良反应,并采用针刺法对患者对各分支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情况进行测定。结果 B组上肢手术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3.67±2.81)min,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2.65±0.51)分,均优于A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完成时间为(9.20±3.31)min,长于A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即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A组,P<0.05,且B组患者的尺神经阻滞完全,两组患者的桡神经阻滞及正中神经阻滞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显著,相比于传统解剖定位穿刺麻醉,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短,止痛效果更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保证了麻醉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门诊上肢清创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拟行上肢清创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盲探穿刺寻找异感法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所用局麻药与对照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操作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短,麻醉起效快,麻醉维持时间长,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门诊上肢清创手术中,具有麻醉效果确切,术中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运动与感觉分离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筛选我院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一针法,观察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完善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尺神经阻滞完善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降低麻醉操作时间,并可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许峰  李熹 《淮海医药》2012,30(1):64-65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方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前臂及手部手术患者58例,其中男42例,女16例,随机分为2组:即神经刺激定位组(Ⅰ组)、传统方法组(Ⅱ组),记录麻醉操作时间、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即局麻药注毕至可以开始手术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观察手术开始前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情况,评定每组麻醉阻滞效果及术中情况和有无并发症。结果 I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桡神经及肌皮神经阻滞满意率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麻醉操作时间、正中神经及尺神经阻滞满意率、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操作过程中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方便、麻醉起效快,阻滞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经培训后操作时间与传统臂丛阻滞无明显差异,可代替传统腋路臂丛阻滞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