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了解脑梗死患者脑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使用MDCBACV -30 0型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仪 ,对 2 7例脑梗死患者和 32例正常人脑血流量、脑血管阻力等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颈动脉平均血流量、平均流速、最大流速和最小流速都低于对照组 ;脉搏波波速和特性阻抗都大于对照组 ;脑血管阻力和动态阻力增大 ;舒张压与临界压之差减小。治疗后 ,这些异常改变明显好转。结论 :脑梗死患者表现有多项血液动力学参数异常 ,这种异常改变可能在脑梗死发生前就已经存在 ,并且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 ;这种异常改变是可以纠正的 ,纠正这些异常可能有助于脑梗死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塞等病人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 对50例脑梗塞患者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测定脑血流动力学有关指标。如平均脑血流量(Qmean),特性阻抗(Zc),脑血管阻力(R)和平均脑血流速度(Vmean)等参数。结果 治疗后脑血管阻力(R)减小,平均脑血流量增加,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后,脑血管阻力减小,脑血流量增加,说明使用该治疗仪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得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脑血管动力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997-06/2000-06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2例,以同期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脑血管动力学检测仪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时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差异.结果:67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高16例(轻度增高2例,中度增高9例,高度增高5例),低流速者7例,正常流速者9例.②脑血管动力学检测结果:32例患者病侧异常28例(82%),对侧异常18例(56%).③两组相关性:与平均血流速度正常组相比,平均血流速度增高和减低组最小血流速度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低(P<0.05或0.01);平均血流速度高度增高组和减低组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大脑半球供血量和动态阻力等参数也低(P<0.01).与平均血流速度中度增高组相比:平均血流速度高度增高组和减低组颈动脉平均和最小血流速度,平均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均低,动态阻力高(P<0.05或0.01).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两指标平均血流速度减低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0.01).其他各项参数(脑血管阻力、顺应性、零压顺应性、临界压力)各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动力学参数中反映两半球供血状况的参数(平均和最小血流速度,平均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及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的参数(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得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余参数无相关性.提示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侧重点,两者联合应用可较全面反映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管血液力学 (CVHD)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61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 ,在发病1w内进行CVHD检测 ,分析各检测指标的特征 ,并与正常男性70岁年龄组的指标作对照。结果全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CVHD的测定值与正常男性70岁年龄组CVHD测定值比较 ,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和舒张压临界压的差值均有明显降低(P<0.01) ,而脉搏波速、外周阻力、特异性阻抗以及临界压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病1w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变。CVHD检测能较敏感地反映脑梗死、脑血管供血不足或预警进一步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量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的指标,探讨其与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的差异。 方法:选择2004-08/2005-02在福建省级机关医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60例,男87例,女73例。按高血压的类型分为单项高血压组61例和双项高血压组99例。应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检测平均脑血流量、平均脑血流速度、最大脑血流速度、最小脑血流速度、外周阻力,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动态阻力、临界压、舒张压与临界压差值。比较两组间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差异。 结果:1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血流量比较:左侧双项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单项高血压组(9.38±2.13,8.87±1.58,P<0.05)。②最小脑血流速度比较:右侧单侧高血压组明显低于双项高血压组(7.42±2.76,8.39±2.58,P<0.05)。③左右侧双项高血压组舒张压与临界压的差值明显高于单项高血压组[左侧(2.49±094,2 11±0.66),右侧(2.53±0.95,2.13±0.79),P<0.05]。 结论:双项高血压组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异常程度显著高于单项高血压组(除外右侧最小脑血流速度)。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加重双项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改变及川芎嗪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ACI患者185例,每日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200 ml,疗程14 d,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观察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结果:ACI患者经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CVDI均有明显变化(P<0.05或P<0.01).与用药前比较治疗后第7 d相对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和压差分别增加45.39%、23.33%、44.64%、185.20%和97.12%,脑血管周围阻力、特性阻抗、波传导速度、动态阻力、临界压力分别降低了55.34%、23.12%、30.93%、22.91%和49.19%,尤以最小血流速度和脑血管外周阻力改变显著,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均<0.01).结论:ACI可引起脑循环动力学异常改变,川芎嗪对ACI导致的脑缺血等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量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的指标,探讨其与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选择2004-08/2005-02在福建省级机关医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60例,男87例,女73例.按高血压的类型分为单项高血压组61例和双项高血压组99例.应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检测平均脑血流量、平均脑血流速度、最大脑血流速度、最小脑血流速度、外周阻力,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动态阻力、临界压、舒张压与临界压差值.比较两组间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差异.结果:1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血流量比较:左侧双项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单项高血压组(9.38&;#177;2.13,8.87&;#177;1.58,P<0.05).②最小脑血流速度比较:右侧单侧高血压组明显低于双项高血压组(7.42&;#177;2.76,8.39&;#177;2.58,P<0.05).③左右侧双项高血压组舒张压与临界压的差值明显高于单项高血压组[左侧(2.49&;#177;0.94,2.11&;#177;0.66),右侧(2.53&;#177;0.95,2.13&;#177;0.79),P<0.05].结论:双项高血压组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异常程度显著高于单项高血压组(除外右侧最小脑血流速度).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加重双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足部热水浴对脑血管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热水浴对脑血管动力学的影响,采用上海研制的CW-100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分析仪,对3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定量分析足部热水浴前后脑血管血流速度、血流量、外周阻力及血管弹性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后平均脑血流速度、外周阻力均有明显改善,达到治疗效果。但特征性阻抗变化不明显,说明血管弹性变化不大,血流速度增加,符合脑动脉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灌注CT成像在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15例伴有急性脑血管意外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起病至就诊时间约为5~20h。常规CT检查后立即行CT灌注检查,所有图像传送到独立工作站进行处理,并用CT Perfusion软件分别计算出下列参数图像:脑血容量,脑血流量,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造影剂达到峰值时间。结果 4/15例患者(发病时间均大于12h)CT平扫图像能隐约或能较明确地显示出脑梗死灶,CT灌注扫描的参数图像能够明确显示出病灶区;6/15例患者(发病时间均小于12h)平扫未发现脑梗死灶,但灌注cT检查均显示了参数图像的异常改变;5/15例患者平扫和灌注CT检查均未发现明显脑梗死灶。结论 脑CT灌注成像是一个新型的功能性影像学检查手段,能较好地评价脑的灌注状态,可理想地应用于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  相似文献   

10.
中频电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朝晖  王俊卿 《现代康复》2001,5(5):36-36,44
目的:观察中频电疗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病)患者脑血液动力学指标(CVDI)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评定其治疗效果。方法:确诊的Binswanger病患者53例,颈部中频电疗前、后分别进行CVDI检测及Bathel指数评定。结果:自身前后对照比较,中频电疗后平均血流量(Qmean)显著增加,脑血管外周阻力(RV)及动态阻力(DR)均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后显著提高。结论:中频电颈部治疗可改善脑血流量及微循环状态,改善脑血管调节功能并显著提高Binswanger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与脑循环动力学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循环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分析58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及脑循环动力学(CVA)并与200例健康成人对照。结果:随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分级增加,患者脑平均血流速度(Vmean),脑平均血流量(Qmean)明显降低,而脑血管床特性阻抗(Zc),管壁弹性波波速(Wv)及外周阻力(R)明显升高,颈动脉IMT与CVA密切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供血障碍和脑循环动力学异常的重要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防治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深吸气联合全身骨骼肌收缩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于2002-05/2003—06选择在解放军第四七六医院健康体检的男性军人32名,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量深吸气联合骨骼肌收缩时颈动脉收缩峰l流速、收缩峰2流速、舒张峰流速、舒张末流速、平均流速、脑血流量、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等参数。结果:纳入受试者32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深吸气骨骼肌收缩状态时收缩晚期峰流速、舒张期峰流速、平均流速和血流量在颈总动脉较安静状态时分别提高了41%,31%,23%,26%;在颈内动脉较安静状态时分别提高了23%,31%,24%,25%。②深吸气骨骼肌收缩状态时血管阻力指数和血管搏动指数在颈总动脉较安静状态时降低了7%,26%;在颈内动脉降低了8%,24%。③平均流速和血流量有相关性(颈总动脉r=0.69,P〈0.05;颈内动脉r=0.72,P〈0.01)。④深吸气骨骼肌收缩状态时收缩早期峰流速、舒张末流速与安静状态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深吸气联合骨骼肌收缩动作主要影响并增大收缩晚期峰流速、舒张期峰流速和平均流速指标,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供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颈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常规组)。采用脑循环动力检测仪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CVDI)。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银杏达莫静脉滴注治疗后,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Vmin)、颈动脉最小血流量(Qmin)的升高和脑血管阻力(R)降低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VD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银杏达莫能降低脑血管的阻力,增加脑动脉的供血量,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结论银杏达莫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防治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5例脑梗死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确诊后均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连续服用3个月。在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2周末、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循环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检测患者左、右颈总动脉流速及压力波形,采用专用软件计算出脑循环动力学相关指标,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进行评价,并根据NIHSS评分改变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周末、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升高,外周阻力(R)、脑血管床特性阻抗(Zc)、管壁弹性波波速(Wv)、动态阻力(DR)、临界压力(CP)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周末、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25%,对照组为55.7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酗酒者脑动脉血液流速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了解长期饮酒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本文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慢性酗酒者和健康人各30例的大脑动脉血液流速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①酗酒者双侧推动脉、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包括收缩期最高流速、舒张末流速、平均流速),尤其是平均流速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②酗酒者较健康人有较多提示脑动脉末梢阻力偏高的三峰波型频谱。我们认为长期酗酒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脑血管床的循环功能,引起脑底动脉未消阻力增高,血液流速下降,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6.
MWA是因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反复性发作性头痛。偏头痛病人发作期TCD检测表明大多数病人有明显血液动力学异常改变,TCD对偏头痛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诊断价值目前基本肯定,TCD检测可直接取得脑血流动态信息,能灵敏地反映脑血管痉挛。通过对偏头痛患者的TCD检测,可以准确迅速地了解脑血管的舒缩状态和脑血流量的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得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脑血管动力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997-06/2000-06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2例,以同期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脑血管动力学检测仪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时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差异。结果:67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高16例(轻度增高2例,中度增高9例,高度增高5 例),低流速者7例,正常流速者9例。②脑血管动力学检测结果:32例患者病侧异常28例(82%),对侧异常18例(56%)。③两组相关性:与平均血流速度正常组相比,平均血流速度增高和减低组最小血流速度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低(P<0.05或0.01);平均血流速度高度增高组和减低组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大脑半球供血量和动态阻力等参数也低(P<0.01)。与平均血流速度中度增高组相比:平均血流速度高度增高组和减低组颈动脉平均和最小血流速度,平均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均低,动态阻力高(P<0.05或0.01)。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两指标平均血流速度减低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0.01)。其他各项参数 (脑血管阻力、顺应性、零压顺应性、临界压力)各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动力学参数中反映两半球供血状况的参数(平均和最小血流速度,平均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及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的参数(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得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余参数无相关性。提示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侧重点,两者联合应用可较全面反映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上海市南汇区航头镇脑卒中高危患者干预3年的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①1999—01/2001—12以整群抽样方式抽取上海市南汇区航头镇35岁以上11913人(全镇约2.2万人),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基线调查,从中筛选出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高血压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的2801例进行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②2801例检测对象中,筛选出至少具有1项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积分值低于70分的脑卒中高危个体623例,作为实验干预对象,进行脑卒中预防的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治疗与控制的指导。⑧在此基础上口服复方中药脑安胶囊(组方为川芎、当归、红花、人参、冰片,国药准字Z31020420,上海祥鹤制药厂生产),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积分值≤25分,4粒/d;26-50分,3粒/d;51-70分,2粒/d。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积分值恢复至75分以上时停药。干预1年后复查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 结果:623例实验干预对象全部进人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1)干预前后脑卒中发病情况:航头镇干预前(1995-1998年)脑卒中平均发病率为0.154%,干预后(1999-2001年)脑卒中平均发病率为0.106%,干预后脑卒中发病率显著下降(X^2=5.74,P=0.0166),下降幅度为30.1%。(2)高危个体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及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积分的变化:623例高危个体,干预1年后血压水平显著降低(P〈0.05),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积分显著升高(P〈0.001)。(3)高危个体干预前后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干预1年后,623例高危个体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除动态阻力外,平均流量.平均流度、最大流速、最小流速、脉搏波速、外周阻力、特性阻抗、指临界压、舒张压与临界压差值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 结论:在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治疗与控制的基础上,实施以脑安胶囊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能够使脑卒中发病率下降,改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脑血流量改变在脑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对183例受检者包括:脑梗死组59例,腔隙性脑梗死组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44例及对照组28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两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径(D)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角度纠正、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计算脑血流量(CBFV),并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1)脑梗死组的全脑血流量下降最明显,TIA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对照组、TIA组、腔隙性脑梗死组、脑梗死组的PSV、EDV、TAMV依次递减,PI和RI呈增高的趋势。结论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和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2组均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针灸和推拿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脑循环动力学指标(脑血管外周阻力、特性阻抗、动态阻抗、血流量、血流速度)的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个月后动态阻抗、特性阻抗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管外周阻力均显著降低,血流量增加、血流速度更快(均P<0.05)。结论中医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患者的脑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