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73岁,农民。主因反复发作性腹痛、腹胀3年,近1月来症状加重伴腹部明显增大。检查:腹部明显膨隆,右下腹、下腹正中压痛,诊断: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穿孔?入院做上消化道造影,透视下见双膈下大量游离气体,拍腹部立位片,左侧卧位片,示:腹腔游离气体,提示消化道穿孔。经反复讨论及会诊,考虑肠气囊肿破裂,钡灌肠造影示:横结肠,乙状结肠、升结肠、盲肠部可见多个含气囊肿位于肠壁,并见一破入气囊内的龛影,支持肠气囊肿破裂诊断。服用云南白药,一周后症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与创伤性膈疝间影像学误诊、漏诊原因的形成,以及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误诊、漏诊的食管裂孔疝和创伤性膈疝。重点在于观察疝囊和膈肌缺损状况。结果 7例食管裂孔疝误诊为创伤性膈疝。5例创伤性膈疝误诊为食管裂孔疝,1例先天性膈疝误诊为创伤性膈疝,1例创伤性疝漏诊。结论有些食管裂孔疝、创伤性膈疝影像学的误诊、漏诊是可以避免的。DR胸片可以初诊,平片检查快速、简便。但是诊断价值有限,误诊、漏诊较多。经过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及CT的冠状重建是可以明确诊断的。但一定要结合临床,尤其是既往病史,一定要仔细、认真询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憩室的气钡双重造影X线表现与诊断。方法对我院22例食管憩室患者气钡双重造影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摄正侧位及双斜位片,其中男16例,女6例。结果咽食管憩室4例,食管中段憩室12例,膈上憩室6例。一般呈类圆形或乳头状钡影突出,边缘光滑整齐,黏膜像显示黏膜伸入其中。结论食管气钡双重造影X线检查是诊断食管憩室的重要方法,少部分患者可表现出突出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的并发症如憩室穿孔,甚至癌变,故临床高度怀疑病例应尽早行气钡双重X线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评价该检查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5例溃疡性结肠炎应用日本岛津800mA数字胃肠X线诊断机进行了气钡肠道双重造影及肠镜检查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为病变白直肠逆行向上呈连续性发展,早期:结肠边缘见针刺状突出(或棘状突起)及正面的“靶样征”;急性期:出现“锯齿征”、“纽扣征”和“鹅卵石征”;慢性期:局部肠腔呈铅管样狭窄及假息肉形成。结论: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和早期诊断都有着重要意义,是结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病史、进展方式和典型X线征像,本病较易诊断,不难与其他炎性结肠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5.
结肠气囊肿     
结肠气囊肿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046000)何广大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史爱菊结肠气囊肿是少见疾病,X线钡灌肠检查是诊断结肠气囊肿的主要方法,有独特的价值,若对本病认识不足,可致延误治疗,现特证实的2例结肠气囊肿报告如下:1、病例摘要1.1例1:男...  相似文献   

6.
董娜  薛娟 《江苏医药》2012,38(19):2319-2320
目的 探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肠镜检查在小儿大肠息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8例疑诊大肠息肉的患儿,全部病例均先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后行肠镜检查并切除息肉.结果 388例中气钡双重造影检查阳性323例,其中12例假阳性,阴性65例;肠镜检查有363例为大肠息肉,其中气钡双重造影检查阳性311例,有52例未发现息肉.两者诊断符合率86%.结论 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与肠镜检查相结合,可显著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结肠病变的诊断质量,我院开展了双重气钡对比造影检查,1981年5月至1983年5月共进行40例。现报告如下。造影方法 1.检查前病人的准备:结肠的清洁与否是双重气钡造影能否成功的关键,病员受检前一天晚餐最好进流汁,晚上服番泻叶15克的水浸液或50%硫酸镁50毫升。检查当天空腹清洁灌肠2次,灌肠后1~1.5小时开始检查,使肠内水分吸收,钡剂易于附着。 2.钡剂制备:“硫酸钡双重造影悬浮液”要求钡粉颗粒小,浓度高,流动性好及稳  相似文献   

8.
赵金开 《云南医药》2003,24(4):311-312
先天性巨结肠是胃肠道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收集本院近年来利用腹部平片作出诊断并经手术和钡灌肠证实的 2 6例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2 6例 ,男 1 8例 ,女 8例。年龄 2周至 3岁。 2 6例均通过摄抑卧位及右侧卧位 ,水平侧位投照腹部平片 (少数先透视后摄片 ) ,作出肯定性诊断 1 9例 ,占 73 0 7% ,疑诊 7例占2 0 69% ,其中 1 1例经手术证实 ,1 5例经钡剂灌肠证实。本组发生于直肠者 1 8例占 69 2 6% ,发生于乙状结肠者 8例占 3 0 73 % ,其X线表现如下 :1、在小骨盆腔内直肠壶腹部看不到肠内容物和气体 ,系由于乙状结肠扩张段远端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表现特点和X线诊断。方法对我院16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病患者行X线腹部平片与钡剂灌肠检查,分析X线腹部平片表现及钡灌肠X线表现。结果X线腹部平片下均可见肠管扩张、充气的肠管,Ⅰ型(常见型)8例,Ⅱ型(长段型)4例,Ⅲ型(短段型)2例,Ⅳ型(超短段型)2例;钡灌肠X线表现均见到扩张结肠,直肠部均有局限性狭窄,狭窄长度1.2cm~9.0cm,呈环形狭窄,呈不规则的锯齿状,钡灌肠压力增高时可使其被动扩张。狭窄段上方肠腔均示不同程度扩张。结论钡灌肠检查是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较好的临床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儿童肠旋转异常的影像学认识,着重讨论上消化道造影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27例手术证实的儿童肠旋转异常影像学表现。27例均摄腹部平片.上消化道造影24例,钡剂灌肠10例,CT检查3例。结果肠未旋转3例,肠旋转不良24例。合并左膈疝、巨大脐膨出、环状胰腺、肠重复畸形、十二指肠降部膈膜、多处肠闭锁各1例。腹部平片为高位梗阻23例,其中17例为不全性,6例为完全性,1例小肠低位梗阻,左膈疝1例,肠道充气正常2例。24例上消化道造影均有十二指肠梗阻,不全性梗阻21例,其中9例有不同程度的中肠扭转,完全性3例。10例钡剂灌肠均见回盲部位置异常。结论上消化道造影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可反映其基本病理改变,对疑有肠旋转异常的患儿应首选上消化道造影,必要时行钡剂灌肠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食管癌X线片与CT的对比研究,探讨诊断食管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50例,其中43例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39例行CT检查。结果食管癌的主要X线表现为管壁僵硬、充盈缺损、龛影及黏膜中断、破坏;主要CT表现为管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周围组织器官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食管癌的首选方法,CT检查可明确病变侵犯的程度、浸润的方式和部位及纵隔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食管膈段腔外平滑肌肉瘤的X线征象及其误诊原因分析,探讨在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中对本病的术前确诊率。方法:3例患,均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2例行上腹部CT扫描。结果:3例患,术前仅1例拟诊平滑肌肉瘤,1例误诊为食管下段贲门癌,1例误诊为食管下段憩室。结论:在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时,发现食管膈段旁,胃泡内软组织肿块和龛影时,应仔细观察肿块与胃底胃壁的关系,并考虑到本病的可能,CT检查对本病定性诊断优于胃肠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治经验。方法:对57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其中28例明确诊断,19例系钡灌肠检查显示"鸟嘴征"而作出诊断,7例通过结肠镜检查获得诊断,3例经剖腹探查证实本病;4例误诊或漏诊。非手术疗法7例,6例成功,5O例行手术治疗,其中乙状结肠单纯复位15例,乙状结肠复位后固定6例,一期切除吻合术19例,10例行一期坏死肠袢切除结肠造口、二期降结肠直肠吻合术。治愈51例,死亡4例,复发2例。结论:老年腹痛、腹胀和便秘应考虑本病的可能。X线为首选检查。对于无肠坏死及腹膜炎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有明显优点,对于有肠坏死及腹膜炎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一期肠切除吻合术宜慎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影像诊断特点及消化道造影检盎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1例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腹部X线,上消化道造影及钡剂灌肠检查和临床资料.结果 51例全部摄仰卧位或立位腹部平片,主要表现单泡征(扩张的胃囊)12例,双泡征(胃窦或胃底气泡及十二指肠气泡)19例,三泡征(胃泡、扩张的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气泡)8例,腹部肠气少或无,另12例无典型泡征表现.采用奶瓶口服稀钡剂上消化道造影31例,经鼻胃管注入碘油或欧乃派克卜消化道造影19例.采用稀硫酸钡灌肠18例.经外科手术证实肠旋转不良27例,合并中肠扭转5例;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19例,合并巨十二指肠2例;环状胰腺5例.结论 腹部X线平片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辅助钡剂灌肠检崔足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不可替代的影像诊断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和估计预后的重要依据,正确的选择X线检查方法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X线辐射,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治方法与病理特点。方法总结近6年来50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诊断、病理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儿术前均行X线腹部平片检查,45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18例行钡灌肠检查,10例行泛影葡胺灌肠检查,22例行超声检查。50例患儿均在全麻下实施手术治疗,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8例(56%),十二指肠膜状狭窄、闭锁15例(30%),环状胰腺7例(14%),治愈50例。结论术前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为首发病理类型,一旦确诊宜积极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6.
我院 1996~ 2 0 0 2年手术治疗新生儿肠闭锁 2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年间共收治新生儿肠闭锁 2 8例 ,男 2 1例 ,女 7例 ,母孕龄 34~ 4 0周 ,出生体重 2 5~ 4 2kg ,年龄12h~ 4d ,2例产前B超提示消化道畸形。1 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无正常胎便排出。排出灰白色胎便 ,量极少。生后频繁呕吐 2 5例 ,腹胀 2 1例。术前腹部平片均证实有肠梗阻。 6例行钡灌肠检查 ,均显示为胎儿型结肠。合并肠扭转 3例 ,肠旋转不良 2例 ,隐睾 1例。1 3 闭锁部位、病理类型以及手术方式 其中 ,合并肠旋转不良及扭转者术中一并…  相似文献   

17.
张力键 《中国当代医药》2013,(21):123-124,126
目的加强对膈疝的临床X线和CT征象的认识及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或临床胃镜证实的膈疝患者的影像学征象,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6例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在胸片上分别显示左侧膈肌抬高,膈上方见含气液平面的软组织肿块或纵隔及心影后含气液平面囊腔影;2例胸腹膜裂孔疝显示左侧胸腔内蜂窝状透亮影,与膈肌境界不清;2例胸骨旁裂孔疝显示左侧膈肌明显抬高,其上方可见气液平面。11例钡餐及2例钡灌肠均显示部分胃、小肠或结肠疝入胸腔内。CT检查13例中,11例食管裂孔疝,疝囊均经过膈肌食管裂孔疝入胸腔。11例食管裂孔疝中6例胃底部经食管裂孔疝入胸腔,1例大网膜经食管裂孔疝入胸腔,4例外伤性膈疝。5例超声检查中3例探及胸腔内无回声区,且动态观察短时间内变化较大。结论钡餐(泛影葡胺)或胸部上腹部CT扫描对膈疝的诊断及术前定位有重要价值,胸片及超声检查可作为发现病变及鉴别诊断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在慢性阑尾炎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慢性阑尾炎的患者,采用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诊断慢性阑尾炎,分析显像清晰度、分辨率及病变检出率.结果 阑尾未显影3例;17例有管腔粗细不均、边缘毛糙、分节样改变;13例有程度不等的充盈缺损;15例压痛点可随阑尾位置改变而变化,12例压痛点固定;9例阑尾呈形态扭曲;4例阑尾异位.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阑尾显影时间30 min~5.2 h,平均1.4 h.本组30例慢性阑尾炎影像学图像清晰,分辨率高,所有确诊病例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慢性阑尾炎,检出率高.显著提高图像清晰度、分辨率、病变检出率,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 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慢性阑尾炎简单、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2岁,因车祸伤及腹部致胸膜胀痛入院,常规腹腔穿刺(-)。胸部摄片见左膈面明显抬高、模糊;膈面下可见充气之肠曲影.纵隔轻度向右移位。透视见其有“假矛盾运动”.口服少量稀钡下透视见钡剂流入膈上之胃内,4小时30分钟后钡剂流入疝入之结肠,报告为左侧外伤性膈疝,经手术证实为左膈肌撕裂约7~8cm形成疝、疝内容物为胃、网膜及部分横结肠。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 ,国内亦报道 ,由于纤维肠镜的广泛开展和 X线检查技术的改进 ,此病的发现率有所提高。结肠气钡双重造影 ,对结肠黏膜的细微结构变化和表浅溃疡均能明确显示 [1 ,2 ] ,所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能达到满意效果。作者近年用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肠病变中发现 32例溃疡性结肠炎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 18例 ,女性 14例 ;年龄 2 0岁以下 5例 ,30~ 35岁 2 1例 ,5 0岁以上 6例。病程 :3个月~ 1a 17例 ,2~ 8a 15例 ,其中病程最长者 8a,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