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运用了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摘除椎间隙65个,融合节段65个.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复查X线片,无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完全消失45例,基本消失9例,无明显缓解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0%.结论 运用腰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办法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运用了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摘除椎间隙65个,融合节段65个.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复查X线片,无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完全消失45例,基本消失9例,无明显缓解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0%.结论 运用腰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办法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定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43例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均采用腰椎板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41例随访4年以上,2例随访1年。优33例,良8例,可1例,差1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不稳定所致的脊髓压迫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效果不明显,应早期手术治疗,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固定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梁现会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69-16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1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间不稳患者的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髓核摘除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月,定期行X线、CT、MRI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装置良好。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03例,良38例,可11例,差1例,优良率92.2%。结论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是切实可行的手术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采用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椎间Cage融合加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92例患者,皆随访1年或以上。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比较有明显统计意义;术后2周的优良率为90.2%,术后1年的优良率为88.0%,两个时间点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加锥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一种比较理想方法,值得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行椎间盘切除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或植骨加内固定术,结果优良率达93.8%。并对本术式的适应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后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方法自2003~2006年,我院对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行腰椎动力位摄片、CT、MRI检查,证实全组病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腰椎失稳症,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共13个间隙。本组均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失稳节段横突间、小关节、椎板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1~3年,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优10例、良1例;植骨融合率达100%,未发现螺钉断裂、松动和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横突间、小关节、椎板植骨融合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下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下腰椎失稳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8例行后路腰椎间融合器融合;对照组30例行后路椎旁横突间植骨融合.比较2组的融合成功率与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融合成功率96.4%,对照组76.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70.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腰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下腰椎失稳较椎旁横突间植骨融合疗效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对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5~8年,平均32.53个月。76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评价,优57例、良16例、可3例.融合区均骨性愈合,未见假关节形成和根性疼痛复发.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结论: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经椎弓根螺钉固定、髓核摘除、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64例,并对术后临床疗效及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优40例,良18例,中6例,优良率89.2% 64例平均随访10个月,无断钉断棒现象,椎体复位无丢失,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植骨融合率第1年87.6%,第2年全部骨性融合.结论 采用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可使滑移椎体部分或全部复位、脊柱间融合,达到脊椎稳定及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和手术满意度。结果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4.44%,其中优24例(66.67%),良10例(27.77%),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自评满意度和医生评价满意度均为94.44%;同时半年以后植骨融合率亦为94.44%。结论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可膨胀脊柱融合器(B-Twin)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失稳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1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22例,均采用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B-Twin椎间融合治疗。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应用JOA评分进行评价,并计算改善率,复查时X线片和CT观察椎间融合及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0~110 min,平均83 min;出血量为200~400 mL,平均280 mL;术后随访16~40个月,平均34.3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14.8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7.6分,改善率达75%~100%。复查X线片、CT示椎间高度丢失率为18%(4/22),椎间隙植骨融合率为86%(19/22),无感染、血肿、神经损伤及融合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联合B-Twin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失稳性椎间盘突出症创伤较小,出血量少,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后路脊柱融合术在腰椎退行性不稳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融合术在腰椎不稳症应用的临床疗效及重要性。方法 手术治疗腰椎不稳症78例,其中男34例,女44例;年龄18-74岁,平均52岁;单节段71例,多节段7例。78例患者均采用经后侧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或经后侧路后外侧融合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有神经根和马尾受压表现的,作减压术。结果 随访3-24个月,结果优60例,良10例,可8例。临床植骨融合率96%。结论 后路脊柱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症疗效确切的方法之一,内固定可显著提高融合率,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2例,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按照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优1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5%。治疗过程全部患者无症状加重,无脊髓、硬脊囊、血管、神经等重要脏器损伤。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开荣  赵烽  熊鹰  柳百炼  张仲子 《西部医学》2012,24(8):1487-1489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弯的手术方案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矫形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42例。随访并分析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5~4.5h,平均3h,术中失血量300~850ml,平均400ml,透视时间2~20min,平均5min。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后路减压、钉棒系统矫形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的一种良好手术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Liu HY  Zhou DG  Wang HM  Yi B  Wang B  Jin ZH  Zh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066-1069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经椎弓根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技术要点、手术适应证,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至2002年2月手术治疗的45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其中21例患者使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行后路同定融合并同时进行侧弯矫正;16例患者行椎管减压结合单纯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8例患者行单纯减压手术。随访期间观察侧弯的矫正效果、椎间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6—49个月)。88%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缓解,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使用内固定及融合器患者随访期内矫正度数、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未行内固定者术后残留下腰痛症状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使用内同定患者。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应根据侧弯程度、椎管狭窄程度、间盘及小关节退变情况等多种因素决定。采用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经椎弓根系统是治疗严重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定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拟实施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定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侧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LIF)和双侧组(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LIF),每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疼痛程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单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95.8±11.7)min、(304.8±55.7)mL,均低于双侧组患者的(110.4±17.0)min、(482.6±84.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单侧组患者的ODI指数分别为(22.04±6.95)%、(12.87±4.03)%、(13.16±4.76)%,均低于双侧组的(25.59±7.80)%、(16.48±5.52)%、(16.42±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患者术后骨性融合平均时间为(7.9±1.7)个月,与双侧组的(8.2±1.9)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单侧组患者完全骨性融合率为100.00%,双侧组97.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定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更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TLIF技术结合半坚强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1年3月对21例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后路小切口TLIF结合半坚强内固定系统,全部患者使用后正中切口.经肌间隙入路显露、单侧单节段BIOFIX内固定、单枚椎间CAGE(peek材料)植入,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融合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随访15.6个月。术后即时及末次随访时VAS及ODI评分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为100%。结论使用后路小切口TLIF技术结合半坚强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在提供稳定的力学环境保证椎间融合的同时,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促进康复,并可能避免刚性内固定引起的邻近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中不同植骨融合方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行经后路椎管减压并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同时根据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及椎管狭窄类型选择椎体间隙双Cage植骨融合,双侧或单侧关节突关节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分别对两组手术前、后和随访期的JOA评分、滑移率、滑脱角、椎体间隙高度、融合时间等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比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9~30个月,平均14.7个月。双Cage植骨组滑移率从术前平均(31.70±8.957)%降至(8.20±2.44)%,滑脱角从术前平均(7.08±1.32)°降至(-3.19±0.633)°,椎间隙平均高度从术前(4.47±0.80)mm升至(12.30±0.73)mm,关节突关节和横突间植骨组滑移率从术前平均(31.73±8.85)%降至(8.23±2.33)%,滑脱角从术前平均(7.05±1.305)°降至(-3.23±0.623)°,椎间隙平均高度从术前(4.45±0.81)mm升至(12.17±0.70)mm。JOA评分由术前的6.1分术后升至12.5分,改善率为72.2%,优良率80%。植骨骨性融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6.3个月。结论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进行彻底的椎管减压并内固定,根据椎间盘退变程度及椎管狭窄类型选择相应的植骨融合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能恢复脊椎的正常解剖序列,并获得三柱间永久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改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27~65岁,平均47岁,病程4~18年,平均7.5年.单节段18例,其中L3/4 5例,L4/5 8例,L5/S1 5例,同时合并其他节段退行性变28例.术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为(8.9±1.3)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57.3±5.2)分.患者均经至少3个月正规非手术治疗后无明显疗效.结果 46例获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单侧椎间孔入路减压38例,双侧椎间孔入路减压8例.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400~800 ml,平均550 ml.所有患者伤口一期愈合,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0±0.4)分和(15.2±3.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VAS评分改善率为(80.1±4.7)%,ODI评分改善率为(73.6±2.8)%.术后12个月内椎体间均骨性融合,融合率100%.疗效评价:优34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91.3%.术后3 d佩戴支具下地活动,3个月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改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需要术前检查与临床症状密切结合制定具体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