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加艾箱灸对恢复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膀胱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病情基本相同的脊髓损伤截瘫病人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间歇导尿技术进行护理,观察组予间歇导尿联合艾箱灸气海、关元穴,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病人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和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排尿恢复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容量等均有明显改善(P0.01);病人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间歇导尿加艾箱灸气海、关元穴对于促进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配合艾箱灸对恢复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膀胱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脊髓损伤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间歇导尿配合艾箱灸气海、关元。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自主排尿恢复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容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间歇导尿配合艾箱灸有利于促进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膀胱扫描仪指导下间歇导尿术治疗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膀胱扫描仪指导下进行间歇导尿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间歇导尿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膀胱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及临床护理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膀胱容量显著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55.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膀胱扫描仪指导下间歇导尿术,能显著提高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排尿功能,降低尿路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艾灸气海穴关元穴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艾灸气海、关元穴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脊髓休克期采用持续留置尿管间歇开放法,脊髓恢复期采用饮水计划及间歇导尿.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气海、关元穴艾灸.入院后第2天及治疗2周后评价膀胱功能积分;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膀胱功能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艾灸气海、关元穴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138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按就诊顺序及病人意愿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实施清洁间歇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导尿法。观察两组治疗2周、4周时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自主排尿量和泌尿系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2周、4周后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早期实施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配合饮水计划,可明显降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间歇导尿综合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等综合疗法对脊髓损伤(SCI)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行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膀胱功能训练、针刺及心理护理等综合疗法;对照组进行留置导尿及常规护理。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建立反射性膀胱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与45.7%,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及排尿障碍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通过改进的间歇导尿等综合疗法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对促进SCI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欢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1):1137-1138
目的:临床观察针灸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55例处于脊髓损伤恢复期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采用饮水计划及间歇导尿。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气海、关元、水道、归来、阴交、阴陵泉针刺及中频电刺激治疗。评价膀胱功能积分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2组膀胱功能积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间歇导尿基础上采用针刺及中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间歇导尿技术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将104例病情基本相同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应用间歇导尿技术进行护理,对照组应用传统的保留尿管方法进行护理。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尿常规、尿培养、膀胱残余尿量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建立反射性膀胱者(膀胱残余尿量≤100 ml)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间歇导尿技术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综合疗法对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及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40例SCI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及护理,治疗组采用无菌间歇导尿术、膀胱功能训练、心理护理等综合疗法。观察两组患者膀胱功能积分、尿路感染发生率以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1月后,两组膀胱功能均较前有显著改善,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综合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间歇导尿综合疗法对SCI患者膀胱功能具有显著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142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伴膀胱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2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膀胱引流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膀胱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病人留置尿管时间缩短,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率降低(P均<0.05);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为18.00%,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排尿功能,降低尿路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及心理护理等治疗,对照组进行留置导尿常规护理。2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膀胱容量恢复或接近正常,泌尿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间歇导尿可使患者较快地恢复自主排尿功能,膀胱容量增加或恢复至正常,残余尿量减少,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我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4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留置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患者给予自我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于入选时、导尿2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者膀胱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2个月导尿训练后,发现治疗组患者残余尿量[(80.6±16.7)ml]、尿路结石发生率(2.1%)及尿路感染发生率(2.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膀胱最大排尿量[(313.8±0.4)ml]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另外2组患者入选时均不能自主排尿,经2个月导尿训练后,发现治疗组恢复自主排尿的患者例数(46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我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有助于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路结石及尿路感染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晚期脊髓损伤病人行膀胱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2例晚期脊髓损伤病人按病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功能训练对晚期脊髓损伤病人的膀胱功能恢复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痉挛性膀胱患者恢复膀胱功能和自主排尿的方法。方法对实验组30例患者间歇导尿6次/d,音频电疗、微波治疗各2次/d;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留置尿管方法,观察2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恢复自行排尿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结合音频电疗、微波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地促进SCI后痉挛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李春梅  郭珊珊  李敏 《全科护理》2016,(12):1244-1246
[目的]探讨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脊髓损伤病人按照不同损伤部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导尿术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4周,4周后观察两组病人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残余尿量减少,膀胱容量增加,膀胱功能平衡状态得到改善,但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间歇导尿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间歇导尿一般护理措施中融入同伴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饮水计划依从性、膀胱功能、尿路感染。结果经有效护理措施,观察组饮水依从性以及膀胱功能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给予同伴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饮水依从性,促进膀胱功能康复,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无菌式间歇导尿术在神经外科尿潴留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神经外科住院期间存在尿潴留的73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病人根据病人膀胱充盈情况给予间歇导尿,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留置导尿术,比较两组病人尿路感染、尿道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尿路感染率、尿道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尿潴留病人实施无菌式间歇导尿术,可降低尿路感染率和尿道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授权教育对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90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间歇导尿培训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工作坊式”授权教育.于人选时及自行导尿2个月后对2组患者膀胱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自行导尿2个月后,发现其膀胱残余尿量[治疗组为(80±16.7)ml,对照组为(150±19.4)ml]均较入选时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尿路结石(共9例)及尿路感染(共11例)发生情况较入选时明显增加(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其尿路结石(共2例)及尿路感染(共1例)发生情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恢复自主排尿的患者例数(38例)亦显著多于对照组(20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间歇导尿培训及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辅以授权教育,能进一步促进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掌握间歇导尿的操作要点,有助于加速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路结石及尿路感染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艾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 按脊髓损伤部位将9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术辅以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艾灸6周,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膀胱功能.结果 两组均减少残余尿量,增加膀胱容量,改善膀胱功能平衡状态,但观察组各顶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艾灸配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有较好效果,尤为胸、腰髓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结合盆底肌治疗对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采用间歇导尿和饮水计划,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盆底肌电刺激和盆底肌运动训练。两组病人在治疗前、治疗后均采用B超检查膀胱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检查和拔除导尿管实验。[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除导尿管实验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导尿结合盆底肌训练明显改善膀胱功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