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刘芬  邓爱辉  王慧荣 《护理研究》2014,(13):1572-1573,1575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产前焦虑孕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焦虑评分≥50分的孕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以聚焦解决模式为依据的心理护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并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孕妇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疼痛感受及泌乳初始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护理能够为初产妇提供很好的心理支持,明显减轻焦虑,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盆底重建术病人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盆底重建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盆底重建术围术期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心理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盆底重建术病人焦虑、抑郁的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焦点解决模式对高危妊娠孕妇的影响。[方法]将82例高危妊娠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焦点解决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高危妊娠孕妇妊娠结局、心理状况、满意度。[结果]临产前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新生儿轻度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点解决模式的实施可改善高危妊娠孕妇的妊娠结局、心理状况,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聚焦解决护理干预模式对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产妇的负性情绪、镇痛效果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进行自然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均行非药物性分娩镇痛,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产妇采取聚焦解决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镇痛效果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分娩后1 d观察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责任感、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护理干预模式可减轻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产妇的负性情绪,提高产妇的镇痛效果以及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孕中晚期孕妇胎心监测时进行心理护理,以探讨胎心监护时孕妇不良情绪应对方法。方法173例孕中晚期孕妇以就诊顺序结合随机号码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心理护理,观察2组监护时情绪变化,并对2组孕妇进行SAS量表评分。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监护时胎心监测合格率77.9%,对照组为63.2%;2组观察对象监护时情绪存在差异,观察组情绪好于对照(P<0.01);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得分(29.23±12.43),对照组SAS得分(37.55±22.34),2组S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中晚期孕妇胎心监测前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孕妇紧张情绪,提高产前胎心监护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对产后抑郁症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病人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52例产后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为期4周的对照研究,分别实施医院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和医院常规治疗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入院4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HAMD、HAMA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可以巩固药物、常规治疗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病人的干预成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卒中病人采用妇科棉枝进行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具有口腔护理适应证的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妇科棉枝进行口腔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口腔护理效果及护士劳累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口腔清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劳累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口腔护理后口腔黏膜、牙龈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采用妇科棉枝进行口腔护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白桦  王小丽 《当代护士》2014,(4):128-12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缓解鼻内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将92例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性心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前30min血压、心率的变化,术前30min及术后12h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性心理干预后术前30min血压及心率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前30min及术后12h S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内镜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性心理干预,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生理变化,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拉玛泽分娩法应用于产前教育与产时对分娩的作用。[方法]将626例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及助产模式,观察组在产前进行拉玛泽分娩法教育与训练,产时应用拉玛泽分娩法助产模式。观察两组孕妇自然分娩认知情况、分娩方式、分娩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临产时的焦虑、抑郁评分值的差别。[结果]观察组孕妇自然分娩知识认知优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1);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分娩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临产时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前及产时应用拉玛泽分娩法训练能帮助孕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学会分娩时应对产痛的技巧,缓解孕妇临产时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减轻临产时的疼痛;产时能较好配合助产,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产妇镇痛效果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50例孕产妇为对照组,并选择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50例孕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护理,比较两组孕产妇镇痛效果和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可缓解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产妇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中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对全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选取择期全子宫切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术前访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轻度、中度、重度焦虑患者分别为25,11,10例,对照组分别为15,28,1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98, P<0.05);观察组干预后中度、重度抑郁患者分别为12,8例,对照组分别为24,1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4,P<0.05)。结论术前访视中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能有效缓解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慢性癌痛病人镇痛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3例病人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均接受相应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和家庭支持干预等。采用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PINRS)和肝癌病人生存质量量表(QOL-LC),在综合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最终完成试验的病人分别为35例和38例;干预后观察组PI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效果、生存质量总分及病人自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病人慢性癌痛的治疗效果,缓解慢性癌痛,并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68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情志护理,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情志护理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抑郁状况,促进其心身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1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抑郁、焦虑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在携T管出院患者中实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在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出院后予以随机电话随访。以胃肠生存质量问卷表( GIQLI)、焦虑自评量表( SAS)、T管护理知识调查问卷、满意度调查表的评定为主要指标,分别在出院前3d、来院拔管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研究组GIQLI得分为(123.5±177;1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3.6±177;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P<0.01)。干预后研究组SAS得分为(48.21±177;3.4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26±177;4.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68,P<0.01)。干预后研究组 T 管护理知识问卷调查得分为(17.5±177;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177;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P<0.01)。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护理满意度和出院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9.50±177;8.55),(90.14±177;7.20)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2.43±177;7.15),(73.49±177;6.9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3,10.25;P<0.01)。结论延续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出院后的生命安全,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出院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车祸后患儿抑郁及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车祸创伤的73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创伤后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组患儿除进行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早期结构化的心理干预。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和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对两组患儿进行3次测量,分别为初测T0(入组时)、干预后 T1(干预结束后2个月)和随访 T2(干预结束后6个月)。[结果]两组患儿抑郁、行为问题总分、退缩行为、躯体主诉、焦虑抑郁和攻击行为维度上的主效应均显著(〈0.01),干预组在干预后2个月、干预后6个月抑郁、行为问题总分、退缩行为、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和攻击行为上比对照组改善显著(〈0.05)。干预时间在抑郁和行为问题总分、退缩行为、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和攻击行为维度上主效应显著(〈0.05或〈0.01),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干预组与对照组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早期结构化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车祸创伤患儿近期抑郁及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晚期孕妇不同意向分娩方式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84例中晚期妊娠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92例,分别在首次建卡及预产期前2周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并在建卡时调查意向性分娩方式;干预组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所有孕妇心理状态,比较两种不同的意向性分娩方式孕妇心理状态,比较两组孕妇实际分娩方式。结果184例孕妇SAS、SDS、SCL-90指标均高于中国常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11±7.64)分比(29.78±10.07)分,(53.29±10.04)分比(41.59±10.54)分,(182.52±30.65)分比(129.96±38.76)分;t分别为20.12,15.80,23.25;P〈0.01];而意向性选择剖宫产的孕妇SAS、SDS、SCL-90指标均高于意向性选择自然分娩,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54±9.23)分比(36.67±7.45)分,(57.95±11.65)分比(47.36±10.67)分,(192.83±31.51)分比(169.73±28.54)分;t分别为5.29,642,4.98;P〈Q01];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意向性剖宫产43例,实际剖宫产33例,对照组意向性剖宫产41例,实际剖宫产4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P〈n05)。结论中晚期妊娠孕妇焦虑及抑郁因素可能是影响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心理干预可能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诊心绞痛患者疼痛与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10月我科收治留观时间6 h的46例急诊心绞痛患者随机等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出科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修改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与疼痛感觉。结果:出科时观察组HAMA和FPS-R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急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疾病所导致疼痛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产妇孕期焦虑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9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围产期观察的妊娠妇女。由专业护士评价孕妇的情况和需要,解释分娩过程和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应对措施,并给予心理护理。结果:干预前后Hamilton量表评分分别为(10.17±7.48)分和(13.93±8.04)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干预前后孕妇心理焦虑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可影响产妇分娩期的心理状态,有效降低孕期焦虑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科VIP门诊通过对孕中晚期初孕妇实施系统运动及饮食干预,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产科VIP门诊就诊的97例初孕妇作为干预组,同期在同一医院普通门诊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274例初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排除运动禁忌并自愿选择阴道分娩。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产前检查和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系统的运动和营养饮食干预。对两组孕妇临产前胎先露高度、宫口扩张程度、孕妇体质量,产程所需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率为70.1%,高于对照组的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88,P<0.01),干预组胎先露高度为(-0.65&#177;1.15)c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177;1.1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干预组总产程、第一产程所需时间分别为(369.10&#177;166.82),(334.72&#177;165.69)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39.48&#177;177.93),(403.06&#177;174.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7,-2.53;P <0.05);干预组孕妇分娩前体质量和新生儿体质量分别为(74.70&#177;4.80)kg,(3489.00&#177;66.89)g,均小于对照组的(77.80&#177;4.70)kg,(3680.00&#177;54.6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3,1.12;P<0.05)。结论通过VIP门诊限号诊治患者数,每天接诊15例,孕妇得到系统的运动和营养饮食干预,可控制孕妇体质量增长过度,减少巨大儿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效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