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溶血性输血反应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溶血性输血反应(HTR)是临床输血中遇到的严重的输血反应,最常见于ABO、Rh血型不合。国内曾见有抗-Di~b[1]、抗-Jk~a[2]引起HTR的报导。现将我院1981~1990年10年  相似文献   

2.
临床输血是一种很重要的治疗措施,但是在输血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不良反应,特别是急性溶血反应,往往来势凶猛、发病迅速,有发热、寒颤、腰背酸痛、胸闷、呼吸困难、紫绀、肢端湿冷、酱油色尿,甚至出现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笔者就近年来报道的急性溶血反应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正>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HTR)首先由Hédon(1902)描述。Boorman 等(1946)描述的"迟发性不相合输血反应"似乎是第一个 DHTR病例。患者血型 A_2,在4~7天内接受了8个单位的 A 型血液,在末次输血后1周出现黄疸,血清中测得抗-A_1,在37℃下效价为32。以后有许多作者报告,因输注不相合的血液引起了  相似文献   

4.
小儿溶血性输血反应三例萧露露,戴丽蓉,叶欣(广州血液中心血型研究室,广州,510060)输血是现代儿科常用治疗手段,但是仅考虑到ABO血型相合的血液输注是不够的,本文报道3例小儿输注ABO血型相合血液后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经血型血清学检查证实为Rh血...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39岁,因摔下楼梯致双下肢皮损和骨折入院.入院查血型为B型,Hb 115g/L,凝血功能正常.急诊全麻下行清创、骨折复位和皮损修复手术,术中失血较多(约2 500 m1),输入B型红细胞4 U和B型血浆540 ml.  相似文献   

6.
输血疗法已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但由输血所致的各种不良反应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公民义务献血的开展,献血人数的增加,免疫性非溶血性发热和过敏反应(简称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特别是反复多次输血的病人的输血反应,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复杂问题。为有效地预防输血反应,有必要了解输血反应发生的临床特征,为此笔者调查了一组反复多次输血病人输血反应发生率及其与输血史或妊娠史的关系,并考核了两种预防输血反应药物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在甘南县医院反复输血的住院患者共142人,其中男85人,女57入,年龄11…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5岁,因乏力、面色苍白1年余,伴牙龈出血2d入院.半年前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既往无输血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BP 135/95 mmHg,T 38.7℃,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皮肤粘膜有散在出血点,呼吸音粗,左肺底散在湿啰音.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47 g/L、RBC 2.1×1012/L、WBC 11.2×109/L、N 81%、L 16%、Plt 30×109/L.初步诊断:1)MDS-RAEB;2)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8.
抗-Jk~b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近年来随着同种抗体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不规则抗体是造成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最近,我们在1例溶血性输血反应病人血标本中发现其含有免疫性抗-Jk~b。至今国内尚未见同类报导。  相似文献   

9.
2例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抢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例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抢救610041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羊裔明田云龙1冯锐2宋希铭1吴谨绪免疫介导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HTR)发生率为1/25000(人/U血),致死性的AHTR发生率为(0.5~1)/100000(人/U血)[1]。为引...  相似文献   

10.
11.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治疗是临床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和成分输血的应用,临床上输血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输血除能治疗患者外,也可以引起一些不良反应。随着输血检验技术的进展,因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反应已渐减少,而非溶血输血反应,如发热和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却有增多趋势,但国内对后者的报道还很少见。为此,本文对本院2006年9—12月发生的输血反应及其预防处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43例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输血可以引起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相关疾病。现将本院近 5年来输血反应进行临床分析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有 35 310人次接受输血治疗 ,按 2 0 0ml为 1U ,输全血 1310 2U ,半浆血 5 4 5 4U ,红细胞悬液 2 830 1U ,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30 95U ,洗涤红细胞 134U ,白细胞 788U ,血小板 15 5 2U ,血浆 2 384 4 3U(10 0ml/U) ,冷沉淀 5 33U。反馈卡附在血袋上 ,输血后由临床医生填写 ,有反应时按发热、溶血、过敏等项填 (+) ,2 4h内返回输血科。本科详细询问及记录反应的症状并协助处理。2 …  相似文献   

13.
溶血性输血反应(HTR)是指输血后发生红细胞破坏的症象,主要表现为Hb 尿及黄疸.红细胞破坏可分血管内破坏和血管外破坏两种.前者是指红细胞在  相似文献   

14.
1病例简介患者,男,6岁,,β-地中海贫血,于3a前在当地医院输全血3次,每次200ml,未发生输血反应,本次住进我院预备做脾栓塞术。术前第1次(1997年10月6日)输经盐水、酶介质交叉均配合的ABO同型O型红细胞200ml,4d后即10日上午又送...  相似文献   

15.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0月~2003年10月325名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主要出现在多次输血、多次妊娠等患者中。单纯白细胞比全血、血浆、去白细胞的红细胞输血时的FNHTRs的发生率高(P<0.01)。结论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可有效降低FNHTRs的发生率。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6.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病机制是抗原-抗体复合物触发由免疫介导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活化了神经内分泌补体和血液凝固系统,会导致三个危险后果,即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肾功能衰竭[1],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现  相似文献   

17.
输血前检查的目的是选择用于受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输入的各种成分能在受者体内有效存活,无不良反应[1].尤其对于长期反复输血的患者应抽取新的样本作输血前检查,以免发生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危及患者的生命.笔者报道1例因反复长期输血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从而导致患者肾功能衰竭,严重贫血.  相似文献   

18.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a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是输血反应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反应.它是指患者在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升高≥1℃,并以发热与寒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原因引起发热的一类输血反应.通常每输注一个单位的成分血液制品发生FNHTR的概率为0.5%~1.5%[1],特别是在输注多人份血小板浓缩液(PCs)时概率可能更高.FNHTR在多次输血或多次怀孕妇女中尤为多见.本文就引起FNHTR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9.
输血是现代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输血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不良反应.有的反应是现代医学难以控制的。当不良反应发生时.医护人员应及时发现.当即采取措施.尽量减轻给病人造成的危害。并认真查找反应的原因,进行科学地合理地处理。本文对临床出现的输血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l材料来原本文对市内三级甲等医院(年输血量2046300ml)2年内发生的72例输血反的进行记录、分析。分析出血反应的原因。2统计结果该院输血科2年共发血2046300ml.供血总数8160例.发生输血反应72例。2.五输血反应率为0.88%。可能轻型的输血…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过滤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输血患者 6 6例 ,分为两组。观察组 33例 ,男 17例 ,女 16例 ,年龄 18~ 6 9岁 ,平均 38 6岁。其中无输血史患者 18例 ,有输血史患者和有HLA抗体反应的患者 15例。对照组 33例 ,男 15例 ,女 18例 ,年龄在 19~ 6 7岁 ,平均 36 2岁。本组均为既往有多次输血史的输血患者。1 2 材料 全血和红细胞悬液由长春市中心血站采集供应 ;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输血器为南京双威生物医用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其白细胞清除率 >99% ,红细胞回收率 >90 % ,白细胞残留数 <5× 10 6 ) ;一次性使用输血器由上海康德莱企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