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动脉颅内段及颅外段联合超声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110例VBI和30例对照组的患者椎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TCCD诊断VBI的敏感性89.1%,CDFI诊断VBI敏感性为81.8%,TCCD联合CDFI检查的敏感性92.7%。结论:TCCD联合CDFI检查可系统地了解椎动脉颅内外的供血情况及血管的形态结构,明显的提高对VBI的诊断率,可作为VBI病因诊断、治疗效果观察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较为常见,自2004年起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临床诊断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患者行椎动脉(VA)检查,观察其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影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眩晕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简称VBI)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治疗多予扩血管,活血化瘀药物如“脉络宁”“丹参”“维脑路通”等注射静点,疗效均不满意。我院近两年观察了45例VBI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力隆胶丸口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我院从2001年1月~2003年9月选择病例94例,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且符合1989年WHO推荐的“可能VBI"诊断标准,起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病因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2例无症状者及42例临床拟诊VBI患者行椎动脉MSCTA检查,原始数据于图形工作站行三维图像处理。结果12例无症状患者中椎动脉发育异常1例,迂曲1例,其他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无异常。42例拟诊VBI患者,先天发育变异13例,迂曲5例,盘绕3例,钩椎关节增生压迫(Ⅱ+Ⅲ度)20例,椎体横行移位致血管变形1例,粥样硬化斑块20例,局限性狭窄2例。结论MSCTA可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全程及其与颈椎的解剖关系,直观显示发育变异,对椎动脉流人孔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VBI的常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TCD和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TCD和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34例在发病3d内进行TCD和BAEP检查,并与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健康人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TCD诊断VBI的敏感度79.4%,特异度为95%;BAEP诊断VBI的敏感度73%,特异度为90%;将两者结合则敏感度为91.2%.结论:TCD和BAEP相结合提高了对VBI诊断的敏感性,可以作为诊断VBI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比较常见,多见于年龄较大者。现将我们收治的100例诊断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椎动脉血流总量(S-BFV)为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VBI组51例,VBI伴颈动脉硬化组33例及健康对照组84例的S-BFV,均做配对t检验。结果 VBI组、VBI伴颈动脉硬化组与对照组的S-BFV有显著差异(P<0.001),但VBI组与VBI伴颈动脉硬化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S-BFV可作为VBI的量化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临床的相关性,提供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的用药依据。方法:应用经颅彩色多谱勒[TCD]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椎基度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结果: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经TCD检查大多数有异常改变,可表现脑血流速度的变化[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频谱形态及频谱性质的改变,以及转颈试验时峰值流速的变化。结论:TCD是一种无损伤性检查,简单、快速,可为医生诊断椎基底动脉脉供血不足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对医生选择用药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肝动脉多次灌注化疗和/或栓塞术治疗肝癌,选择其中资料齐全者56例,就其治疗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本组56例均为男性,年龄39~72岁,平均55.5岁。介入治疗前均经B超、CT证实,甲胎球蛋白测定全部病例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会制定的标准。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送入导管,首先选插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动脉行间接门静脉造影,了解门静脉情况,继而行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后,根据病人一般情况、肿瘤类型、门静脉受侵情况、肝癌供血情况再决定治疗…  相似文献   

10.
小脑出血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明 《西南军医》2008,10(4):22-23
目的通过对小脑出血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分析,进一步提高小脑出血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08年1月收治入院的小脑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在住院过程中将其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结果共有12例小脑出血病人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与医生对小脑出血的认识不足、临床体格检查不仔细、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快以及未及时行头颅CT检查有关。结论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及时头颅CT检查和专科医生治疗是减少小脑出血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脑干功能与经颅多普勒 (TCD)的相关性。方法 对 6 8例临床诊断VBI的患者及 30例非VBI患者进行BR ,BAEP和TCD检测。结果 VBI组脑干功能损害 84 6 % ,TCD异常率为 83 1% ,χ2 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 ;非VBI组脑干功能损害 8 3% ,TCD异常率为 46 6 % ,χ2 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VBI组脑干功能损害及TCD异常者为 98/136 ,皆正常者为 2 4/136 ,两者占 89 7% ;非VBI皆异常者为 4/6 0 ,皆正常者为 32 /6 0 ,两者占 6 0 %。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 ,结合BR ,BAEP及TCD检查结果可提高对VBI的诊断价值 ,而单独的TCD结果不足以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高原地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组654—2注射液20mg加入5.0%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1次/d,同时给予利多卡因点鼻,1滴~2滴/次,4次~5次/d,连用1周;对照组654—2注射液20mg加入5.0%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复方丹参液16ml加入10.0%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均1次/d,连用1周。同时治疗前后行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经654—2及利多卡因联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在短期内控制,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93.33%。结论:654—2及利多卡因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且价格低廉,应用安全,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脊髓血管畸形较少见,临床上易误诊。脊髓动脉造影和磁共振检查使诊断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本文报告3例脊髓血管畸形病例,其中2例为硬膜动静脉瘘向脊髓表面静脉引流(DAVF),1例为脊髓动脉供血的硬膜下髓周动静脉畸形(AVM)或/和动静脉瘘(AVF),均经MRI检查首先明确诊断,并得到脊髓动脉造影及手术的证实,现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例1,男,43岁,主诉双下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伴大小便障碍2年,查体:右胸12及左腰1平面以下痛温觉减退,双下肢肌力III~IV级,肌张力正常,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MR…  相似文献   

14.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以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临床诊断往往比较困难。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6年11月以来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综合诊断,现将有完整资料的30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醒脑静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醒脑静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级对照法,将70例(VBI)患分为醒脑静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中显效24例,有效8例,有效率91.4%;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8例,有效率65.7%,二组疗效差异有显性(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及最大效应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 醒脑静具醒神开窍、行痰通瘀、消解毒邪之功,是治疗VBI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2年~2005年经我院门诊收治的诊断为颈椎病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138例,年龄23~78岁,平均54.3岁,病程半年到34年。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肝脏三期扫描,研究肝脏血管成像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75例怀疑或者已知肝脏肿瘤的患者行MSCT肝脏三期扫描,男性4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岁,年龄范围24~77岁。其中肝细胞癌45例,血管瘤15例,腺瘤3例,肝转移癌12例,病理确诊51例(68%),其余24例(32%)经临床随访与治疗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通过病人肘静脉以3ml/s速度注射90~120ml含碘对比剂,在注射对比剂后25s、50s、90s开始扫描,获得相应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图像。所有数据采用1mm薄层重组,0.5mm薄层间距,然后传输到工作站进行VR、MIP图像重组。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血管成像和图像后处理,MSCT图像可清晰显示肿块和部分肿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在肝动脉期,42例肝细胞癌病例清楚显示肿瘤血管及其供血动脉,其中20例DSA对照检查,MSCT图像分析结果与DSA相一致;9例动静脉瘘形成;门静脉期,16例显示门静脉癌栓,门静脉闭塞5例。在肝动脉期,14例肝血管瘤清楚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供血,与DSA所见一致,门静脉期均见其引流静脉及其小分支。3例腺瘤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均见其供血动脉。10例肝脏转移癌在肝动脉期见肿块边缘有细小供血动脉。结论:MS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利用VR和MIP相结合的成像方法可提供更详细的肝脏肿瘤的血管信息,尤其在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肿瘤侵犯血管方面,为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李镇钦孟昕为探讨高压氧(HBO)对椎-基底动脉(VBA)血流速度的影响,对14例经临床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患者予以HBO治疗,并用TCD测定VBA治疗前后峰值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下简称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滴,两组应用其它常规药物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无毒副作用.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阻力、增加椎基底动脉血量,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DVCT)评估肝癌供血动脉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0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2周行320排DVCT腹部CT多期增强检查,利用动脉期CT血管成像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观察分析,以DSA检查结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410例患者中经CT检查发现血供变异91例(100支血管),肝动脉解剖变异供血59例(62支血管)和寄生性供血34例(38支血管)。经DSA检查发现血供变异93例(102支血管),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7例(60支血管)和寄生性供血37例(42支血管)。经CT指导后DSA共发现血供变异的95例(108支血管),肝动脉解剖变异和寄生性供血分别为59例(62支血管)、38例(46支血管)。以经CT指导后 DSA结果为对照,CT检查的病例数和血管支数检出准确率为95.7%(91/95)、92.6%(100/108);DSA检查的病例数和血管支数检出准确率为97.9%(93/95)、94.4%(102/1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动脉解剖变异病例数和寄生性供血血管支数CT的检出准确率分别为100%(59/59)、82.6%(38/46),DSA检出准确率分别为96.6%(57/59)、91.3%(42/46)。结论 320排DVCT可以清晰的显示肝癌的供血动脉,提供充分并直观的肿瘤供血动脉的解剖形态学信息,使TACE术前全面了解肿瘤的供血血管起源及其走行、形态,为TACE治疗提供供血动脉的精准预判,对TACE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