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反流性食管炎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谢克亮 《吉林医学》2010,31(12):1600-1601
目的:研究内镜所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探讨其内镜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经胃镜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及与各项检查的关系。结果:RE占总胃镜检查人数的2.02%,24~56岁,平均36.3岁。以中、轻度多见,重度少见。结论:中国人RE的患病率较西方国家低,以男性多见,程度多较轻,与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均有密切关系,仅依据症状来诊断RE的敏感性较低,内镜对R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反流性食管炎4 3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院24 a间胃镜检查后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RE的内镜和临床特点.方法:1982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本院就诊并行胃镜检查诊断为RE者4 311例,按洛杉矶标准进行分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症状、伴发疾病及与各项检查的关系.结果:RE占总胃镜检查总人数的8.39%,1996年至2005年间达12.3%.男女之比为1.97∶1.RE年龄(50.98±15.18)岁.RE患者中22.1%合并消化性溃疡,仅4.0%有典型的反流症状.RE以轻度(洛杉矶标准的A、B级)为多见(74.70%),中、重度较少(25.3%).结论:本院RE的胃镜检出率较高,为门诊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以男性老年人多见,以轻度RE为主;合并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发生RE的危险因素;仅依据反流症状来诊断RE的敏感性较低,内镜对R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汪涛  陈杰  刘斌  龚均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8):677-679
目的 :探讨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的最佳方案。方法 :将 60只 SD大鼠分为 3组 ,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建立胃十二指肠混合反流模型 ,A组 :全层间断缝合组 ,B组 :全层间断 +浆肌层包埋缝合组 ,C组 :全层间断密集缝合组 ,并对 3组模型术后不同时期的食管标本进行大体和组织学改变的观察。结果 :术后 A、B、C组的死亡率分别为 75 %、70 %和1 0 % ,主要死亡原因为吻合口瘘、梗阻、肺部及腹腔感染 ,C组与 A、B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 ;3组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及组织学改变均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全层间断密集缝合是此模型最佳的吻合方式 ,成功模型的建立需要注重多方面的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4月 ,我院胃镜室共检查胃镜 3 5 84例 ,其中检出反流性食管炎 186例 ,占所检人数的 5 19%。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使用OlympusGIF -XQ3 0型胃镜配置显像仪检查。内镜下见食管有条索状或斑片状充血、水肿或 /和糜烂、溃疡。结合临床主要有烧心、反酸、进食后胸骨后烧灼痛、恶心、呕吐病史者作为本组病例。 (有部分患者虽有明显烧心、反酸症状 ,但内镜检查无食管炎表现者除外。)对所有病例食管粘膜均用卢戈氏液染色 ,检测是否为Barrett食管 ,Ⅱ级以上病例取活检排除癌变。有 8例疑食道Ca经病理证实 ,不列为…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286-1288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8例给予奥美拉唑口服;研究组37例给予埃索美拉唑口服。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胃镜检查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好,症状改善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李绍琼  简春晴  李彩妮 《医学综述》2006,12(9):F0003-F0003
为了探讨内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titis,RE)的这一重要检查方法,本文收集了我院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1年间经内镜诊断的88例RE进行总结,现将其临床症状及内镜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近 5年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RE)病例 ,探讨 RE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点。 方法 :对 1997~ 2 0 0 2年经内镜检查诊断的 916例江苏里下河地区 RE患者 ,按 1999年中国烟台标准进行分级 ,部分病例取食管黏膜做病理切片检查 ,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组成 ,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变化。 结果 :RE占胃镜检查人数的 7.4 %(916 /12 376 ) ,男女之比为 2 .2∶ 1,平均年龄 (5 4 .4 2± 15 .0 5 )岁 ,≥ 6 0岁患者占 4 6 .5 % ,(42 6 /916 )临床表现有明显反流症状者仅 32 .6 % (2 99/916 )。内镜诊断以 ~ 级为主 ,占 85 .3% (781/916 ) ,病理诊断以轻、中度为主 ,继发性 RE则以重度多见。部分患者合并胆汁反流、食管裂孔疝和消化性溃疡。 结论 :江苏里下河地区 RE发病率较高 ,中老年 (尤其老年 )男性多见 ,以 ~ 级为主。病理改变以鳞状上皮增生及慢性炎细胞浸润为主 ,部分有不典型增生、糜烂及溃疡形成 ,偶见早期癌变现象。由于患者临床反流症状诊断 RE敏感性较低 ,内镜诊断简单易行且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临床与内镜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胃镜确诊的55例RE临床资料。结果:内镜见病变在食管中、下段,呈充血、糜烂等炎性改变。病变分级:Ⅰ级34例,Ⅱ组16例,Ⅲ级5例;其中7例无相关症状而内镜下有RE改变。漏诊原因:合并Barrett食管(BE),与RE有因果关系的呼吸系统病变。结论:RE并不少见,内镜可以确诊,并可判定病变严重程度,以及伴随的并发症,如食管裂孔疝,BE等。  相似文献   

9.
10.
胃镜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方法之一。我院自 1992~ 2 0 0 1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纤维胃镜检查 16 486例。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 795例。现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经日本OlympusDIF -XQ4 0 型纤维胃镜检查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 16 486例 ,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 795例。其中 ,男性 6 33例 ,女性 16 2例 ,男女比例为 3.91:1。年龄 16~ 72岁 ,平均年龄4 8.7岁。其中 ,4 1~ 6 0岁年龄组占 4 9.9%。 6 0岁以上年龄组占 2 3.2 % ,中老年组占 72 .9%。1.2 临床表现 以烧心、反酸、嗳气为主要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分析3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在接受胶囊内镜和电子胃镜检查时得出的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38例患者中,胶囊内镜检出胆汁反流性胃炎12例,占总数31.6%;电子胃镜检出胆汁反流性胃炎15例,占总数39.5%,其中经胶囊内镜诊断的26例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行电子胃镜检查检出胆汁反流性胃炎5例;12例胶囊内镜诊断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行电子胃镜检查检出浅表性胃炎2例。结论:胶囊内镜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雷贝拉唑对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疗效及食管内pH的影响。方法:59例经内镜诊断为RE的患者,其中男36例,女23例,平均年龄(37±5.72)岁,随机分为A组及B组,A组患者服用雷贝拉唑10mg,每日一次,共14天;B组患者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14天。结果:A组治疗前食管内pH<4的时间(min)、pH<4的次数、pH<4(%)分别为:120±51、106±70、13±3.2;治疗后则分别为12.58±6、63.33±9.5及1.4±0.2;B组治疗前食管内pH<4的时间(min)、pH<4的次数、pH<4(%)分别为115±66、133±71及15±1.9;治疗后则分别为15.21±11、13.1±10.2及2.9±1.5。两组治疗前后均差别有显著性(P<0.001),两组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内镜检查的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雷贝拉唑是治疗RE的首选药物,个体差异性较小,其疗效与抑酸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酸和胆汁混合灌注制备家兔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盐酸和猪胆汁混合灌注建立家兔混合反流性食管炎模型,模型组以灌注不同时间分为4 d组、7 d组及10 d组,正常组则灌注生理盐水;分别在肉眼下、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食管变化,并进行分级比较。结果混合灌注后食管下端病理改变明显。3组模型家兔食管下段存在不同程度黏膜粗糙、充血、黏膜下血管增生,见散在或广泛糜烂,并可见不同程度溃疡。3组模型家兔食管肉眼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家兔可见部分鳞状上皮固缩脱落,固有层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下层内血管扩张、充血,见不同程度的溃疡、组织坏死,食管肌层也可见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3组模型家兔食管病理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模型家兔见不同程度线粒体肿胀、肌质网扩张。结论酸和胆汁混合灌注可以成功制备家兔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放大胃镜和普通胃镜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评价放大胃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申请胃镜检查的2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43例行放大胃镜检查患者作为放大胃镜组,观察其胃小凹形态,指导靶向活检,标本送病理检查;143例行普通胃镜检查患者作为普通胃镜组,对其进行常规黏膜活检,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两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胃小凹分型及不同微血管形态之间组织病理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胃小凹分型Hp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胃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普通胃镜,应用放大胃镜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形态学方面的改变。方法:对106例患者采用数字化连续摄片观察食管的形态、蠕动、廓清及返流情况,观察与其他胃肠疾病的相互关系。结果:10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黏膜增粗,合并食管溃疡10例,食管裂孔疝伴返流性食管炎82例,单纯性食管返流22例。Barrett食管2例。X线显示功能异常出现频繁第三收缩波、痉挛、食管廓清延迟51例,食管黏膜增粗106例,合并食管溃疡10例,食管狭窄15例。结论:数字化连续摄片可动态观察食管返流程度、病变范围及胃肠病变对返流的影响,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内镜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镜疗效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且标本兼治、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炎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强 《医学综述》2009,15(8):1202-1205
本文从动物模型制作、胃肠激素、细胞因子、胃肠动力以及食管黏膜通透性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反流性食管炎的基础研究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与反流性食管炎相关的各种因素以及实验方法,为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谭芳 《中外医疗》2011,30(19):17-18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80例进行阴道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正常阴道镜图像95例(1.51%),宫颈炎症5196例(82.74%),不典型增生815例(12.98%),宫颈癌174例(2.77%);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正常者90例(1.43%),诊断为慢性炎症5225例(83.20%),组织学异常771例(12.17%),包括CINI398例,CINⅡ205例,CINⅢ168例,原位癌125例(1.99%),宫颈浸润癌76例(1.21%)。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与病理学诊断比较符合率高,同时具有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也便于动态监测病变的发展和转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