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结核病仍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估计每年死亡人数为200万。目前批准人用的结核病疫苗只有BCG,而且口服BCG有效与否取决于BCG在体内主动代谢所提供的保护作用。新西兰奥塔戈大学的Aldwell制备了脂质包被的BCG(L—BCG),并比较了L—BCG口服免疫、BCG皮下注射免疫及传统BCG口服免疫的效力。  相似文献   

2.
许多国家通过反复接种卡介苗(BCG)来预防结核病和麻风,但对其效果尚缺乏评价.将死麻风杆菌加入BCG中也许能提高其预防麻风的效果.为此作者在马拉维北部卡龙加地区进行了1次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接种单剂、双剂BCG或BCG加死麻风杆菌预防结核病和麻风的效果.在1986~1989年间,作者随机给无BCG疤痕者接种BCG(27904人)或BCG加死麻风杆菌(38251人);随机给有BCG疤痕者接种安慰剂(23307人)、第2剂BCG(23456人)或BCG加死麻风杆菌(8102人).于1995年5月调查接种后5~9年间麻风及结核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Aldwell  FE  Brandt  L  Fitzpatrick  C  黄维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29(3):138-138
先前研究证实,口服单剂脂质包裹的卡介苗(BCG)能保护BALB/c小鼠免受牛型分枝杆菌83/6325株气溶胶攻击,此项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价小鼠口服该脂质包裹的BCG能否抵抗有毒力人结核杆菌H37Rv气溶胶攻击。  相似文献   

4.
卡介苗 ( BCG)被广泛用于预防结核杆菌感染。为了了解口服 BCG是否需在咽部转位后才能获得免疫力及口服或胃内两条免疫途径是否具有相同的功效 ,作者分别给 BALB/c和 C5 7B1/6小鼠口服或经胃接种 2 0 0 μlBCG,接种后分离小鼠的颈淋巴组织、下颌腺( SMG)、腺周淋巴结 ( PGL N)、集合淋巴结( PP)、肠系膜淋巴结 ( ML N)、脾和肺 ,分别培养 ,18天后测定 BCG的 CFU数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 ( ELISPOT)测定 PP和脾脏中白细胞介素 2 ( IL- 2 )、IL- 4、IL- 5、γ干扰素( IFN- γ)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特异性斑点形成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组hIFN-α-2b-卡介苗(hIFN-α-2b-BCG)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cytes,PBMC)活化增殖,以及BCG激活杀伤细胞(bacilliCalmette-Guérinactivatedkillercell,BAK细胞)对膀胱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分别利用野生型BCG、野生型BCG 干扰素作为对照诱导活化PBMC,比较重组BCG对PBMC的活化增殖效应,采用噻唑兰比色分析法(MTT法),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检测上述各成分对PBMC增殖活化效果;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LDH法)研究不同浓度重组BCG活化PBMC后对膀胱肿瘤细胞的不同杀伤效果。结果:MTT测定表明,重组BCG诱导PBMC活化增殖的能力明显强于同浓度的对照组刺激效果(P<0.05),且重组BCG在72h仍保持较强的活化能力;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显示,不同浓度重组BCG诱导的BAK细胞抗癌效应均高于对照组诱导的抗癌效果(P<0.05)。结论:重组BCG对人PBMC具有较强的活化增殖作用,增强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6.
作者将基因重组卡介苗(BCG)1173 P2和lacZ-BCG株在含0.05%Triton Wl339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并将其悬浮液冻存备用。将105只豚鼠分为3组,第1组45只经口服、呼吸道和皮内途径用重组BCG免疫,每种途径使用15只。  相似文献   

7.
卡介苗 ( BCG)是全世界应用最广的疫苗 ,自发现以来已接种达 30亿剂 ,但其保护效力变化不一 ,从 0 %至 80 %不等 ,研究表明BCG接种能使肺结核 ( TB)的危险性降低50 % ,TB的死亡率降低 70 %。本文报道了新型脂质化 BCG配方的研制 ,及其在小鼠中的口服试验结果。  作者将 BCG与脂质混合制成脂质化BCG口饲 6~ 8周龄 BALB/ c雌鼠 ,对照小鼠则给予单纯脂质化或未脂质化 BCG,所有小鼠均间隔 2 4小时接种 2剂疫苗。免疫后 8周用有毒力牛分枝杆菌 86 / 6 2 35株进行气溶胶攻击 ,攻击后 37~ 4 0天取肺和脾进行细菌计数 ,测定疫苗的保…  相似文献   

8.
误用BCG     
1981年10月,美国田纳西州某医院按制度给49名雇员做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时,错将BCG当作结核菌素PPD使用,结果有47人在前臂接种部位出现对BCG的局部反应,1人无局部反应,另1人除局部反应外,还有腋下淋巴结肿大。所有这些反应都自然消退。接种BCG 10周后,49人中有20人再志愿接受5个结核菌素单位(TU)的PPD皮肤试  相似文献   

9.
观察不同剂量的奥克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将62例球部溃疡伴出血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进行比较,A组口服奥克20 mg,每日一次,晨起服;B组口服奥克20 mg,每日二次,晨起与睡前服;C组口服奥克20mg,每日三次,空腹服,疗程共2周。治疗期间随时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出血停止时间及不良反应,两周末检测胃酸pH的变化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率、出血停止时间、pH值以及溃疡的愈合率明显长(低)于B、C两组(P<0.05),B、C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在无结核病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Karimui地区,用BCG菌苗预防麻风的效果.作者于1963年至1979年间,对5356人随机接种BCG或盐水.BCG接种组2707人,对照组2649人.接种用ECG来自日本BCG实验室.接种对象于1963年作第1次接种,  相似文献   

11.
狒狒免疫系统的基因序列与人类高度同源,因此,狒狒可能是评价人用疫苗的有价值动物模型。有报道显示,南非大型狒狒在野生及笼养环境下均可感染结核杆菌和牛分枝杆菌。但尚不了解狒狒对卡介苗(BCG)的免疫应答情况。为此,南非开普敦大学的Chege等用BCG接种大型狒狒,观察其对BCG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BCG激活的淋巴细胞对膀胱肿瘤细胞株TBC-1的杀伤作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分别经BCG和IL-2刺激,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其对TBC-1的杀伤活性。结果BCG刺激的淋巴细胞于不同效靶比40∶1、20∶1、10∶1对TBC-1的杀伤活性分别为(42·36±3·86)%、(29·19±2·39)%、(14·36±1·68)%。结论BCG刺激的淋巴细胞对膀胱肿瘤细胞株TBC-1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染料结合法直接测定血清白蛋白,国内外日趋多见,免去了用盐析法分离白、球蛋白的手续,较为简易快速。近年来我们应用溴甲酚绿(简称BCG)法直接测定白蛋白,并作了重复试验、回收试验、本法与双缩脲法对比试验,观察了BCG浓度、吐温80浓度、BCG的pH值,认为本法简易可靠,适于一般实验室常规应用。一、试剂 1.1%溴甲酚绿贮存液:精称BCG 1.0克,加入0.1当量氢氧化钠50毫升,待全溶后加水至100毫升,过滤备用。 2.10%吐溢80溶液(重量/体积)。 3.枸橼酸缓冲溶液:枸橼酸10.5克加水约900毫升,加入10%叠氮钠2毫升,加当量氢氧化钠50  相似文献   

14.
蔡文清 《河北医药》1992,14(3):160-161
自1976年Morales首次报告用卡介苗(BCG)治疗表浅性膀胱肺瘤及预防复发以来,国内外广泛采用该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常用方法为膀胱灌注,另有皮肤划痕、口服,最近Studer等报告经皮肾瘘后BCG灌注治疗肾盂及输尿管原位癌。用量从小到大,一次用量达600mg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以往认为BCG膀胱灌注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但最近几年陆续报告可引起较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其中一部分系由使用方法不当引起,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极大注意。1 主要并发症及其发生率 1986年Lamm收集了1278例BCG膀胱灌注的病例,主要并发症有膀胱炎(91%),发烧(在103°F以上3.9%),肉芽肿性前列腺炎(1.3%),BCG性肺炎或肝炎(0.9%),关节炎或关节痛(0.5%),血尿(须保留尿管或输血者0.5%),皮疹(0.4%).皮肤脓肿(0.4%),输尿管梗阻(0.3%),附  相似文献   

15.
硫酸沙丁胺醇大鼠在体肠吸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硫酸沙丁胺醇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法进行动力学试验,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值等方面对药物在体内的各个肠段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硫酸沙丁胺醇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不受药物浓度、回流介质pH值等的影响,在分肠段试验中,吸收速率常数Ka(1/h)依次为十二指肠0.052,空肠0.046,回肠0.042,结肠0.030,结肠的吸收显著低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段;在pH5.4~7.8回流介质中吸收无显著差异,在50~200μg/mL浓度范围内,药物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结论硫酸沙丁胺醇在大鼠体内各肠段均有吸收,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为主,适于制成Tlag<5 h的口服迟释制剂。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品标准》2014,15(1):54-54
溴甲酚绿(BCG)是一种阴离子染料,在pH 4.2的环境中,在非离子去垢剂聚氧乙烯月桂醚存在下,可与白蛋白结合,形成蓝绿色复合物。  相似文献   

17.
由于分枝杆菌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越来越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结核病高发区对新生儿进行卡介苗(BCG)接种。尽管BCG已广泛应用,但其效力仍有争议。BCG接种疤痕常用来作为BCG接种或有效接种的替代标志。因此作者对BCG接  相似文献   

18.
不同药物对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THP)、卡介苗(BCG)以及THP与BCG交替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方法 163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UR-BT)后,随机分为3组:THP组,BCG组以及THP+BCG组,分别用THP,BCG以及THP与BCG交替3种方法行膀胱灌注,比较3组肿瘤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HP组的肿瘤复发率为1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BCG组的肿瘤复发率为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THP+BCG组的肿瘤复发率为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结论 THP+BCG组的效果优于THP组和BCG组,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泮托拉唑钠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医疗效果及对人体的安全性。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认4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每20人1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天晚间给予泮托拉唑40mg口服,对照组每天晚间给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服药4周共1个疗程。停药后对40例患者全部进行胃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情况、有无不良反应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2.5%和89.6%,其他各项症状的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和治愈情况与奥美拉唑基本一致,疗效相当,对消化性溃疡有比较高的治愈率,临床不良反应较少,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人 IL-2与 HBsAg融合基因并转化到BCG中构建重组BCG(recombinant BCG,rBCG),为制备治疗和预防乙型肝炎和结核病的二联疫苗奠定基础。 方法:以IL-2 pMalLP质粒和HBsAg pMalLP质粒为模板,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