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在重型肝炎(SH)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别采用Griess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了45例SH并发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中NO、TNF-α、IL-6和IL-12含量,其中腹水感染30例,腹水非感染组15例,结果显示SH并发SBP血清和腹水NO、TNF-α、IL-6和IL-12水平均明显高于腹水非感染组(P<0.05),其升高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SB)、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与血清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NO、TNF-α、IL-6、IL-1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汉能降至非感染组水平。表明:NO、TNF-α、IL-6和IL-12参与SH及SBP形成腹水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联合检测对SH并发SBP的早期诊断、病情轻重及强后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TNF-α、IL-6和IL-8在重型肝炎(SH)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了45例SH并发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中TNF-α、IL-6和IL-8含量,其中腹水感染组30例,腹水非感染组15例。发现SH并发SBP组血清和腹水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腹水非感染组(均为P<0.05),其升高水平与血清胆红素(SB)、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与血清胆固醇(T-ch)呈负相关(P<0.01)。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下降,但仅能降至非感染组水平(P>0.05),经治疗无效死亡组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和IL-8的初始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均为P<0.05)。结果表明TNF-α、IL-6和IL-8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和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检测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和IL-8含量变化对SH并发SBP的早期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在重型肝炎(SH)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别采用Griess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了45例SH并发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中NO、TNF-α、IL-6和IL-12含量,其中腹水感染组30例、腹水非感染组15例,结果显示SH并发SBP血清和腹水NO、TNF-α、IL-6和IL-1 2水平均明显高于腹水非感染组(P<O.O5),其升高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SB)、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与血清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NO、TNF-α、IL-6、IL-1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仅能降至非感染组水平.表明NO、TNF-α、IL-6和IL-12参与SH及SBP形成腹水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联合检测对SH并发SBP的早期诊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腹膜炎(SBP)系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其诊断除临床表现、腹水细菌培养外,关键性指标是腹水常规检查。目前尚无其他更为敏感指标诊断本病,寻找灵敏的指标早期诊断SBP一直是临床医师研究的重要课题。1999~2001年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肝硬化、SBP患者血清及腹水中TNF-α、IL-6的浓度,以探讨TNF-α、IL-6与SBP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6、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院27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上述两种细胞因子进行检验。结果: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6、TNF-α水平有显著异常,从而为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中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6例无SBP和97例有SBP的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作腹水LPS、TNFα和PCT水平检测,对SBP患者同时作腹水细菌培养.结果 SBP患者腹水LPS、TNFα和PCT水平明显高于无SBP患者(均P<0.01);G-菌SBP腹水中的LPS、TNFα水平明显高于G 菌SBP腹水(均P<0.01).结论 腹水LPS、TNFα和PCT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对SBP的诊断;腹水LPS、TNFα水平的检测则有助于SBP病原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症状,病原菌及治疗。方法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并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128例作为观察对象。详细记录其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血细菌培养、腹水细菌培养及治疗和转归。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腹部压痛及反跳痛、里急后重;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腹水白细胞,戳£及多核细胞数(PMN)升高。结论判断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有无合并SBP应尽早行腹水培养,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多项辅助检查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SBP感染的病原菌,其中绝大多数为大肠埃希菌。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因体质、肝功能差,耐药率高,故其预后差,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肝炎肝硬化患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HC)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41例HC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HC合并感染组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合并感染组(P〈0.01),死亡/恶化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好转组(P〈0.005和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IL-8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肝炎患者血清(n=42)中IL-6、IL-8水平,健康体检者血清(n=15)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与慢性重型肝炎IL-6分别为(9.31±5.78)ng/L和(382.93±403.95)ng/L,P<0.01;IL-8分别为(3.50±4.87)ng/L和(746.55±836.97)ng/L,P<0.01。结论IL-6、IL-8在慢性重型肝炎中显著升高,在慢性重型肝炎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检测两指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及癌性腹水患者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并发SBP及癌性腹水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较肝硬化腹水患者明显升高(P<0.05)。经抗生素治疗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下降(P<0.05)。提示:检测血清或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可反映机体的感染状况、预测治疗的效果与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ritonitis,SBP)的常见致病菌和对抗生素治疗的敏感性。方法对本院近4年来收治的120例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本组病例的腹水细菌培养,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并发SBP以革兰阴性杆菌条件致病菌所致感染率高,根据药敏结果,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和广谱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率高。结论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并发SBP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9.2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4.29%。对大肠埃希菌可选用头孢曲松、氧氟沙星或呱拉西林等,克雷伯杆菌首选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或呱拉西林等。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严重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106例严重肝病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06例肝病患者中有90例(85%)有腹胀,82例(77%)有腹部压痛或反跳痛;73例(69%)有发热,52例(49%)有自觉腹痛,44例(42%)有腹泻.54例(51%)腹水白细胞≥0.5×109/L;37例(35%)腹水白细胞≥0.3×109/L;PMN(腹水多形核白细胞)≥0.5者61例(58%),PMN≥0.25者45例(42%).16例(15%)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细菌16株,6种细菌,革兰氏阴性菌占88%,革兰氏阳性菌占12%.结论:肝病患者并发SBP者临床表现多样,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第三代头孢、第三代喹诺酮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17.
18.
IFN—a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NF、IL—6和IL—4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α -干扰素 (IFN -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收集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 0例 ,分别在IFN -α治疗前 ,治疗后 1个月、 3个月、 6个月和 9个月留取血标本 ,用放免法 (RI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 6(IL - 6)水平 ,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水平 ,并与 3 0例正常献血员的各值分别进行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IL - 6水平升高 (P <0 0 1) ,IL - 4水平降低 (P <0 0 1) ;经IFN -α治疗后 ,血清TNF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血清IL - 4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IFN -α通过诱导体内细胞因子变化 ,参与细胞免疫调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HC)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41例HC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HC合并感染组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合并感染组(P<0.01),死亡/恶化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好转组(P<0.005和P<0.001)。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腹水IL6水平显著高于无合并SBP患者(P<0.001)。以腹水IL6≥1200ng/L作为阳性,则SBP和无SBP两组间的阳性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这一检测方法的灵敏性为87.5%(7/8),特异性为92.8%(13/14)。结论:HC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的检测对判断感染的存在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IL-6,IL-8及TNF-α与肝硬化病情演化关系. 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6,IL-8,TNF-α含量. 结果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分别为(0.35±0.15)μg*L-1, (0.36±0.08) μg*L-1及(25±8) pmol*L-1,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分别为(0.51±0.19) μg*L-1,(0.64±0.12) μg*L-1及(33±8) pmol*L-1,明显高于无腹水感染组(P<0.01). IL-6,IL-8及TNF-α含量随Child-Pugh分级的递增而增高. 结论 IL-6,IL-8及TNF-α在肝硬化病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提示利用IL-6,IL-8及TNF-α拮抗剂或其他方法阻断这一环节,对减缓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恶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