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经术前腹腔穿刺确诊胆道自发性穿孔,其中5例经B超或CT诊断胆总管囊肿。3例行一期胆总管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术(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6例行胆道外引流加腹腔引流术,2例行胆囊置管引流加腹腔引流术,3~6个月后行胆总管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术。11例患儿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婴幼儿胆总管囊肿自发穿孔容易误诊,掌握其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意识以及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术前诊断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儿年龄均小于4岁,平均年龄23个月。临床表现为胆胀,腹痛,呕吐及发热,同时有全腹压痛,10例术前经腹腔穿刺明确胆道自发性穿孔的诊断,其中5例经B超或CT检查证实有胆总管囊肿,采用囊肿外引流加腹腔引流治疗。16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3个月左右再地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穿孔与胆道梗阻有关,对小婴儿有腹膜炎表现,全腹压痛并以右上腹为著者,应常规行腹腔穿刺检查,急诊治疗宜选择囊肿外引流术,而后再行囊肿切除和胆道重建。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胆道穿孔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5个月~ 2岁 ,平均 1 2岁。病程 2~ 2 0d不等 ,均以腹胀、呕吐等就诊。查体 :全腹肌紧张 ,移动性浊音阳性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15~ 30 )× 10 9/L。腹腔穿刺 :腹水胆红素阳性。腹部B超 :5例提示有腹水 ,其中 1例提示肝肿大 ,胆囊炎 ,1例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X线检查 :3例提示肠梗阻 ,腹腔积液。腹部CT :1例有大量腹水 ,胆囊区可见造影剂泄露至腹腔。诊断 :胆道穿孔。本组 5例均行穿孔修补 +胆道T型管引流 +腹腔引流术。术中见 2 5 0~ 16 0 0ml不等黄绿色腹水。穿孔部位 :肝总管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胆道穿孔的临床体会。方法: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2例胆道穿孔患儿,均经腹腔镜探查证实为胆道穿孔,根据病情分别行胆总管囊肿T管引流+腹腔引流、胆囊造瘘术+腹腔引流、单纯腹腔引流。结果:12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胆道出血、胆漏等并发症。胆汁引流及腹腔引流24~72 h后,临床症状缓解,腹痛显著减轻,体温降至正常,黄疸逐步消退。8例胆总管囊肿穿孔患者术后6个月行二期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其中5例在腹腔镜下完成二期手术,3例因胆总管周围粘连重、分离困难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用于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的诊断与治疗避免了盲目开腹探查的缺点,创伤小,手术视野广,对腹腔及肠管干扰小,手术时间短,胆总管囊肿穿孔不影响二次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继发性胆道结石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继发胆道结石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105例患者依据检查结果采用2种不同的胆道探查方式:(1)胆囊结石合并胆道继发结石,胆囊管有明显扩张或经胆囊管扩张术可顺利通过胆道镜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c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术后不放“T”管引流;(2)若胆囊管细且无扩张,或胆囊管存在变异,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胆道取石术(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其中若胆道内结石较少,结石无嵌顿则一期缝合胆道且不放“T”管,术后放腹腔引流管。若胆道下端结石嵌顿取石过程困难,或结石多、取石时间长则放“T”管引流同时放腹腔引流管。结果 共行LT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70例,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35例,其中放T管14例,不放T管21例。术后腹腔积液17例,其中LTCBDE组6例,LCBDE组11例。胆汁性腹膜炎5例,LTCBDE组1例,LCBDE组4例。腹部疼痛13例,LTCBDE组4例,LCBDE组9例。体温增高11例,LTCBDE组3例,LCBDE组8例。以上并发症均经腹腔穿刺引流保守治疗痊愈。LCBDE组术后T管脱出2例,分别发生在术后当天和术后第2天,经再手术治愈。LCBDE组胆道残余结石14例,均经胆道镜完全取出;LTCBDE组随访43例,术后3个月复查B超未发现残余胆道结石。LTCBDE组中1例出现胆囊动脉夹脱落出血再次腹腔镜止血痊愈;LCBDE组术后放T管中有1例出现胆漏经腹腔引流10 d治愈。所有病例术后无胰腺炎发作。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继发胆道结石可通过术前确切评估和术中正确处理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例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胆道变异情况,均于腹腔镜胆道手术中出现Luschka管损伤,其中2例患者用电钩电切剥离胆囊床,术中发现胆漏,进一步检查发现Luschka管损伤,用可吸收线缝合Luschka管,术后未发生胆漏;1例患者术中用超声刀剥离胆囊床,未发现明显胆漏,术后2 d出现腹痛、黄疸,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胆汁,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证实Luschka管损伤,经腹腔穿刺置管引流+鼻胆管引流术治疗后治愈出院。术后随诊6个月,均未发现胆道狭窄、胆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胆管损伤难以避免,熟悉解剖、术中提高警惕是防范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Nagoya大学医院外科在过去24年中共收治123例胆总管囊肿,其中5例(4.1%)发生自发性穿孔,病因不清,可能与胆道内蛋白塞子和胰胆管连接异常有关.该5例的年龄为9月~8岁,均有腹胀、疼痛、恶心和呕吐症状,4例有发热,2例有黄疸,均未能扪及胆总管囊肿的块物.术前化验检查示血清胆红素值增高5例、血清淀粉酶增高1例、GOT增高3例和GPT增高1例.术前确诊3例,依据腹腔穿刺所得的胆汁和超声扫描提示胆总管扩张的结果.均行急症剖腹探查,见穿孔均在胆总管与胆囊管交接处的前方,穿孔自针尖至6mm直径不等,在穿孔处置入T管,并作腹腔引流.胆总管均呈梭形,伴胆胰管连接异常.术后恢复顺利.第一次术后1~4月再施行根治术,切除扩张的胆总管以及胰内狭窄的胆管远端,作空肠肝管Roux-Y型吻合,术后良好.组织学检查示胆总管穿孔壁增厚,复盖有肉芽组织,后者的范围局限,穿孔处以外的胆管粘膜完整良好,近穿孔处的纤维肌层含有大而活跃核的成纤维细胞,血管丰富.讨论 1932年Dijkstra报道首例胆管自发性穿孔,此后陆续有病案报道.病理机制不明,推测可能与胆管壁先天性薄弱、胆管壁存有憩室或异常腺体,胆管内反流的胰液刺激其粘膜以及胆管病毒感染有关.胆管自发性穿孔与穿孔性胆总管囊肿是不同的疾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探讨16例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的临床特点、病理改变、诊治方法和改善预后的途径。方法 综合分析16例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原发肿瘤切除 胆道癌栓清除 T管引流-化疗14例,单纯癌栓清除 T管引流2例,术后TACE14例,化疗药物T管滴注或灌注9例,术后二者同时化疗者9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原发灶未切除仅T管引流2例,术后生存时间为2.5个月和4.5个月。14例原发灶切除者,术后生存1年、1.5~2年、2~2.5年、2.5~3年分别为12例、9例、6例和3例,其中1例存活4.5年。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患者,积极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是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0~1999年收治胆道疾患2951例,其中胆漏95例.男23例,女72例,平均年龄48.1岁.病因: ①因胆石压迫致胆道穿孔16例; ②外伤致胆管损伤13例,其中合并伤11例(肝脏损伤5例,两处以上伤6例); ③医源性胆漏66例,其中开腹手术后胆漏51例(外院转入44例): 胆囊切除术后32例,T管引流术后9例,胆肠吻合术后10例; 胆道术后拔除T管致胆漏15例.临床表现: 腹膜炎体征阳性52例,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液26例,伴休克者17例,仅有右上腹深压痛43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B超、窦道造影、腹腔穿刺等检查证实诊断.治疗方法: 采用非手术治疗52例,其中45例系胆囊切除术后或T管拔除后出现胆漏者,经原有窦道安置引流; 余7例则在B超引导下用PTC针穿刺引流.行手术治疗43例: ①胆道引流术19例; ②胆道引流术后3个月再行Roux-Y胆肠吻合术6例; ③不规则肝叶切除、胆道引流术8例; ④单纯腹腔引流术10例.结果: 临床治愈86例,其中非手术治疗52例均治愈.死亡9例,死亡率为9.47%.死因: 1例为中毒性脑病并糖尿病高渗性昏迷,2例为外伤后失血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死于全身性严重感染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均无胆漏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ROLT)的胆道重建方式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5年11月间99例再次肝移植病人胆道重建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情况。99例病人胆道重建过程中有88例行胆管端端吻合,全部放置T管引流;11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5例放置外支撑管引流、5例内支撑管引流、1例未放置支撑管。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B超、T管造影、胆道镜、ERCP、MRCP等检查。结果99例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术后2个月)平均死亡率20.1%;存活1年病人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1%(5/45),其中2例为术后早期胆漏,1例为拔除T管后胆漏,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为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经内镜球囊扩张、安放内支架处理后治愈;1例为胆肠吻合口漏,经吻合口周围放置的冲洗套管冲洗、引流1个月后治愈。结论再次肝移植胆道重建的关键是良好的受体胆道血供、胆道吻合确切、无张力。术后积极控制胆道感染、选择恰当的介入方法是诊断和治疗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