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洗胃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率.[方法]把16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按来诊先后随机分组,采用不同洗胃方法进行洗胃并对效果比较分析.[结果]左侧卧位插胃管洗胃、延长胃管插入长度洗胃与低压少量洗胃液洗胃在插胃管、洗胃时间、洗胃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左侧卧位插胃管、延长胃管插入长度至55 cm~70 cm、低压少量洗胃液反复洗胃,可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改进胃管插管方法和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改进胃管插管方法和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4例口服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3例,对照组8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管方法;观察组采用头低脚高左侧卧位并使用塑料口咬协助插管,置管成功后再延长插入长度10~15cm,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所需时间、洗胃耽搁时间、总洗胃时间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置入胃管所需时间、洗胃耽搁时间、总洗胃时间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缩短,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结论:洗胃时采用头低脚高左侧卧位,使用塑料口咬协助插管并延长插入长度的方法,较传统方法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率.[方法]把16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按来诊先后随机分组,采用不同洗胃方法进行洗胃并对效果比较分析.[结果]左侧卧位插胃管洗胃、延长胃管插入长度洗胃与低压少量洗胃液洗胃在插胃管、洗胃时间、洗胃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左侧卧位插胃管、延长胃管插入长度至55 cm~70 cm、低压少量洗胃液反复洗胃,可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率。[方法]把16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按来诊先后随机分组,采用不同洗胃方法进行洗胃并时效果比较分析。[结果]左侧卧位插胃管洗胃、延长胃管插入长度洗胃与低压少量洗胃液洗胃在插胃管、洗胃时间、洗胃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左侧卧位插胃管、延长胃管插入长度至55cm~70cm、低压少量洗胃液反复洗胃,可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传统插管长度的基础上再延长插入10~15cm的临床研究来实现最佳洗胃效果.方法将140例口服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A组)71例和对照组(B组)69例.B组采用传统洗胃方法和插入长度;A组采用多孔胃管并延长插入长度10~15cm.结果总洗胃时间:A组比B组缩短了11min(P<0.01);不良反应、并发症及胃内残留液发生率:A组占14.08%,B组占56.52%(P<0.01).结论采用多孔胃管并延长插入长度的方法,达到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张琴光 《护理学报》2012,19(7):63-65
总结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改进洗胃方法,以及时、彻底洗胃,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经检索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对洗胃液的选择、洗胃液温度的控制、置管技巧、胃管插入的长度、洗胃的体位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视服毒农药性质选用相应的洗胃液,洗胃液温度控制在30~35℃,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选择插管途径,按患者身高在传统插管长度基础上再延长,取不同卧位洗胃,逐渐增加每次灌洗量、反复洗胃、洗胃间隙期持续胃肠减压.结果 1次置管成功率93%,洗胃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比常规洗胃方法减少,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对现代护理的更高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2种洗胃方法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方法 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24例,按不同的洗胃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为主,左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胃管插入的长度延长为55~70 cm,并留置胃管4~6 h重复间歇洗胃,对照组采用患者取坐位或或半坐位,胃管插入长度为45~55 cm,单次洗胃.结果 观察组洗胃时间缩短、洗胃次数减少、洗胃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死亡率与反跳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改进洗胃方法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两种洗胃方法用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洗胃方法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常规组按常规插胃管抽到胃液后注入洗胃液,洗胃后置右侧卧位。改良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增加洗胃液量,强调洗胃液温度以及插胃管时的插管长度,洗胃时取左侧卧位,洗胃后放置右侧卧位。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改良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时最佳体位为左侧卧位,洗胃液总量不超过60ml,洗胃液温度30~35℃,洗胃后抬高上半身取右侧卧位为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全自动洗胃机对急性中毒患者进行洗胃时延长胃管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的胃管插入长度,即插入胃管45~55 cm;观察组(30例),采取在传统胃管长度基础上延长插入10~15 cm,即胃管插入长度为55~70cm,观察两组的洗胃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洗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洗出的液体中出现血性液体、腹痛、胃内容物自口鼻涌出等,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全自动洗胃机洗胃时延长胃管插入的长度,可达到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洗胃彻底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洗胃胃管插入的深度。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急诊科口服药物中毒的患儿58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小儿胃管,深度为鼻尖到耳垂+耳垂到剑突的距离;观察组用成人鼻饲管,深度为鼻尖到耳垂+耳垂到剑突的距离再延长5~10 cm。记录两组患儿洗胃插管后是否抽出胃内容物、灌洗1000 ml洗胃液所用的时间,胃管是否堵塞,是否洗出血性液体等。结果:观察组患儿洗胃灌洗1000 ml洗胃液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抽出胃内容物率高于对照组(P0.05),胃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洗出血性液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成人鼻饲管为小儿洗胃插入长度延长5~10 cm,在灌洗1000 ml的洗胃液体所用的时间短,抽出胃内容物比较容易,胃管堵塞等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抢救口服中毒患者的安全洗胃模式,以提高洗胃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方法将62例口服中毒需实施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的操作者采用患者头顶站立位插管、使用改良的低侧孔胃管、延长胃管插入长度等方法洗胃;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就两组插管所需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首次吸出液体时间、总洗胃时间、洗胃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操作者自身受污染情况作比较。结果两组插管所需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首次吸出液体时间、总洗胃时间、洗胃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操作者自身受污染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洗胃模式可明显提高洗胃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又利于操作者的自身防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进的经口洗胃管置入方法对提高气管插管患者插胃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将7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行气管插管后实施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采取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头正位",从牙垫孔经口插入洗胃管;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去枕头后仰卧位"的体位方法经口插入洗胃管,比较2组的插管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胃管一次置入成功率为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实验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管插管后患者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头正位"从牙垫孔经口置入洗胃管法明显优于常规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万花油湿敷对深Ⅱ、Ⅲ度压疮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压疮是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导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压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好发于老年体质衰竭、翻身不方便、肢体感觉障碍、伤残和危重症的患者。一旦发生压疮,不但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而且常常由于压疮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造成死亡。临床上传统治疗方法虽多,但治疗时间长,效果不甚理想。2005年12月-2007年6月,我科应用万花油湿敷对深Ⅱ、Ⅲ度压疮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两种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成功率,减少反复插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将脑卒中吞咽障碍并需要安置胃管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抬高床头70~80°,头部正位"(以下简称头部正位法)法留置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卧位再托头"法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留置胃管插管成功率为91.2%,对照组一次胃管插管成功率为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抬高床头70~80°,头正位"法留置胃管一次插管成功率比传统法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气管插管后洗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窒息新生儿40例(观察组),应用喉镜下气管插管后行插胃管洗胃操作,并与同期分娩的窒息新生儿43例(对照组)未用喉镜引导进行插管洗胃对比研究。插胃管长度与洗胃方法相同,两组新生儿均排除新生儿胃肠道闭锁畸形、感染性疾病,观察两组插胃管时间、插胃管一次成功率、洗胃效果等指标。结果:两组插管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意义(t=-4.658,P=0.0000)。插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8,P=0.0000),而洗胃后咽下综合征发生率无差异(χ2=0.7053,P=0.4010)。结论:在插胃管困难的洗胃操作中,应用喉镜引导下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只要操作轻柔很容易实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K点刺激辅助置入胃管在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痴呆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观察组46例采用冰酸K点刺激辅助置胃管法,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970,P<0.001),平均置管时间及置管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冰酸K点刺激辅助置管法可以提高痴呆患者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和操作效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减轻全麻下留置胃管患者不良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管置入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1]。传统胃管置入法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的,当胃管插到咽喉部时,对咽喉感受器产生刺激,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或剧烈咳嗽,容易将胃管由口腔咯出,而反复插管不仅容易产生黏膜损伤等并发症[2],也给患者增加痛苦,对其心理、生理造成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建立人工气道后昏迷患者胃管置人方法,以提高插胃管成功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建立人工气道后需要置入胃管的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传统插胃管方法进行,观察组采用导丝加利多卡因进行插管操作。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过程中烦躁呛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导丝加利多卡因能提高人工气道昏迷患者置胃管成功率,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不大,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口服中毒患者洗胃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以寻求有效降低洗胃并发症的护理方法,确保洗胃效果及患者安全。方法:选取2012年1~10月急诊口服中毒洗胃患者154例为对照组,2013年1~10月急诊口服中毒洗胃患者15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洗胃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按QCC活动步骤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洗胃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洗胃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降低口服中毒患者洗胃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