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胆道动脉性出血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官泳松  陈清圣 《普外临床》1997,12(3):136-138
作者自80年代以来,迄今共采用介入法诊治动脉性胆道出血21例。21例既往均有剖腹胆系手术史,患者分别于手术后数天至数月内发生胆道出血。出血常为周期性,少数患者可延续多年。本组病例在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并选择性注入栓塞剂(明胶海绵微粒)后,再次造影均显示出血停止。有3例于栓塞治疗后1 ̄3周再次出血,此3例经剖腹手术(1例)或再次介入治疗后均获治愈,作者认为本法安全,可靠,为一理想的诊治  相似文献   

2.
胆道大出血的导管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用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术对胆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运用Seldinger技术对11例胆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急诊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和栓塞术,栓塞材料运用明胶海绵粒或明胶海绵粒加方纱线段。结果 7例胆道术后、1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1例肝脏外伤后及2例巨块型肝癌破裂后大出血的患者,行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有9例发现异常,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9例),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征(2例)和假性动脉瘤形成(4例)。经导管栓塞术后,11例患者出血均停止,2例导管治疗48小时后复发大出血。结论 胆道大出血的急诊导管治疗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导管治疗后保持胆道引流的通畅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腹腔脏器动脉瘤急性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极为罕见。该院30多年来收治23例,12例为肝动脉瘤,9例胃十二指肠和胰十二指肠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瘤各1例。其中动脉瘤破裂入胆道内致出血13例,而破裂入胃、上段空肠致出血者10例。术前确诊困难,唯选择性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最有价值。本组15例术前由选择性动脉造影确诊。16例经手术治疗,术后6例死亡。经动脉栓塞治疗3例。预后取决于动脉瘤  相似文献   

4.
胆道大出血的放射介入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价血管造影和栓塞治疗在胆道大出血中诊断和治疗的效果。结果 1988年以来,6例胆道大出血患者接受放射介入治疗。6例均为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有1-2次胆系手术史。此次发作出血2-8次。所有的病人均紧急行腹腔动脉及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于出血部位的近远侧动脉内释放明胶海绵颗粒及不锈钢圈进行栓塞。结果 6例患者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中均显示有假性动脉瘤,经栓塞后均成功止血,经3个月-2年随访未再复发。结论 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在胆道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满意的止血效果,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的特点,可作为胆道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胆道大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对胆道大出血的处理效果。
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将导管放置于肝动脉后造影,显示肝脏出血部位,然后将微导管置于出血的分支血管,注入栓塞剂进行止血。
结果:全组23例胆道大出血(13例为肝外伤术后、6例为肝胆管结石病术后、4例为原发性肝癌),造影显示肝右动脉分支出血12例,肝左动脉分支出血5例,肝左右动脉分支均有出血6例。肝动脉分支中断、动脉瘤及造影剂外溢与胆道显影是其典型表现。23例均顺利完成选择性出血血管栓塞,其中多个出血点分支血管栓塞11例。止血成功率100%。无继发出血及开腹止血病例,无出血死亡病例。全组随访0.5~3.0年,无胆道再出血及栓塞所致并发症。
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是胆道大出血的一种有效、简便、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入栓塞治疗胆道大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血管造影和栓塞对胆道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过去 8年间收治胆道大出血6例 ,均采用腹腔动脉和选择性肝右或左动脉造影 ,随即行肝动脉分支出血点近端栓塞。结果 :6例患者经这种方法治疗 ,出血立即停止。其中有一例患者由于再出血而行第二次栓塞。所有患者均存活 ,随访半年 - 5年无再出血。结论 :胆道大出血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是安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与手术比较 ,栓塞治疗具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和栓塞对胆道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8年间收治胆道大出血6例,均采用腹腔动脉和选择性肝右或左动脉造影,随即行肝动脉分支出血点近端栓塞。结果6例患者经这种方法治疗,出血立即停止。其中有一例患者由于再出血而行第2次栓塞,所有患者均存活,随访半年-5年无再出血,结论胆道大出血行选择性肝动脉主栓塞是安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与手术比较,栓塞治疗具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血管造影特点以及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行选择性颈外和(或)颈内动脉造影术及选择性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栓塞术。栓塞剂为明胶海绵颗粒(条)、弹簧圈。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动脉造影见阳性征象,1例为阴性。栓塞靶血管后,14例止血效果良好;对2例合并筛动脉出血患者于栓塞术后次日行筛动脉结扎术,出血得到完全控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栓塞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可快速诊断及有效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对有筛动脉参与的鼻出血,应结合动脉结扎手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治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后胆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5年1月621例因胆道梗阻行PTCD,共发生术后胆道大出血8例(1.29%),7例患者首选经选择性血管造影及引流管造影,证实责任血管后行介入治疗。1例先行手术探查,术后再发大出血,予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假性动脉瘤后行介入治疗。 结果6例患者经造影证实为医源性血管损伤,其中2例为动脉胆管瘘,3例为假性动脉瘤,1例为门静脉胆管瘘。2例动脉胆管瘘及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予栓塞责任血管近端、远端后治愈,门静脉胆管瘘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死亡。剩余2例为胆管癌栓松动后自发出血,经肝动脉栓塞后止血。 结论血管介入治疗为胆道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确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中利多卡因诱发试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栓塞治疗中易引起误栓正常血管,常规血管造影又不能显示这种潜在的血供,诱发性药物试验用于减少这种并发症。我们将利多卡因用于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的诱发试验,以评估其在筛选栓塞血管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共21例患者,男16例,女5例。年龄12~45岁。18例为幕上AVM,3例为小脑AVM;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2例有中枢性面瘫,栓塞前均无其他颅神经麻痹和肢体偏瘫。栓塞前用微导管对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造影,在未发现有正常供应血管支后,用2%利多卡因20~40m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6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17例行肝切除联合脾切除,7例行单纯肝切除,43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脾动脉栓塞。结果 肝切除联合脾切除组术后30d患者脾功能亢进症状消失,外周血细胞恢复正常。单纯肝切除组术后脾功能亢进症状加重,其中6例于术后3~7个月分别行脾动脉栓塞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脾动脉栓塞组治疗后30 d 79%(34/43)的病例脾功能亢进症状改善,外周血细胞恢复正常。结论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处理应争取行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治疗,如肝癌不能切除,则应争取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疾病(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对肾肿瘤、肾脓肿和肾出血性疾病等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行股动脉插管,以明胶海绵为主要栓塞材料,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癌63例、肾脓肿4例、错构瘤9例、外伤性肾破裂23例、及1例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和2例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后严重持续血尿患者,其中60例肾癌及4例肾脓肿栓塞后2~5d(平均3d)行手术治疗,3例晚期肾癌行单纯栓塞治疗;9例错构瘤栓塞用无水酒精和(或)明胶海绵,26例出血性疾病采用明胶海绵或(和)自体凝血块等。结果 60例肾癌、4例肾脓肿栓塞后体积缩小、肾周水肿带明显、出血少;3例晚期肾癌行单纯栓塞治疗后1例已存活5年,2例存活6~9个月,26例肾出血性疾病除1例外伤性肾破裂改行手术外,余均经栓塞治愈,随访1个月~18年,除1例IVU未显影、1例有轻微肾萎缩外,其余均正常。结论 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脏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保留肾脏。  相似文献   

13.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讨论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42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结果42个动脉瘤中38个瘤腔完全闭塞,3个95%闭塞,1个被90%闭塞。术后41例临床痊愈,1例死亡,死亡率2.4%。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1例;术后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全组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2例。术后随访3~5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后交通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循环动脉瘤介入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4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治疗(42枚),其中颈内动脉动脉瘤2例(2枚),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8例(20枚),前交通动脉瘤15例(15枚),大脑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5例(5枚).结果 介入栓塞动脉瘤40例(42个),栓塞率达100%的36个,95%的5个,90%的1个.随访共37例,3例失访.所有患者均复查头颅CT,原则上要求均复查DSA,但5例因经济原因不愿意复查DSA.32例患者均于出院后6个月复查DSA,2例复发,其中1例弹簧圈向瘤内移位,瘤颈部位复发;复查头颅CTA的患者中1例为90%栓塞,6个月后出现瘤颈少许显影,2例患者均再次使用电解可脱式铂金螺旋圈后达100%栓塞.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电解可脱式铂金螺旋圈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8例脾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真性脾动脉瘤14例,假性脾动脉瘤4例;近端型6例,中间型4例,脾门型8例。根据患者脾动脉造影情况,选择普通弹簧圈、微弹簧圈或机械可脱式弹簧圈进行栓塞。术后1周及1、3、9个月行CT增强或CTA复查,随后每月行电话随访。结果对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1例采用隔绝旷置术,4例采用瘤腔填塞术,3例采用隔绝旷置术+瘤腔填塞术。术后12例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其中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脾梗死,梗死体积约10%~35%;余4例为轻微并发症。随访中无瘤体增大、破裂或复发及相关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简单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在诊治骨盆骨折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2例骨盆骨折伴动脉损伤患者资料,骨折采用AO分型:A2型2例;B1型6例,B2型9例,B3型8例;C1型16例,C2型13例,C3型8例.其中开放性损伤6例(Gustilo分型:Ⅱ型1例,Ⅲ型5例).多发伤患者46例,12例发生休克.62例患者在积极补液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同时进行动脉造影检查,其中59例患者行栓塞治疗. 结果 62例患者行动脉造影79次,其中行2次以上动脉造影患者12例.损伤动脉由多至少依次为臀上动脉、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闭孔动脉、臀下动脉、阴部内动脉以及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的主干.32例患者伴有两条以上动脉(分支)损伤.59例行骨盆内动脉损伤栓塞治疗的患者中,56例有效.7例患者因腹腔脏器严重损伤抢救无效而死亡,10例失访,45例患者术后获6~52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11例患者患侧臀部肌肉力量较健侧弱,未见其他明显并发症.12例多次行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或)栓塞治疗的患者均获随访,其中2例发生患侧臀部肌肉力量减弱. 结论 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是诊治骨盆骨折患者动脉损伤的有效措施.对于多发动脉损伤或延迟动脉损伤的患者,重复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是必要且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动脉栓塞治疗肾内动静脉畸形后畸形血管再通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肾内动静脉畸形经动脉栓塞治疗,术后畸形血管发生血管再通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共4例,男1例,女3例,年龄19~70岁。左肾2例,右肾2例;1支肾动脉2例,2支肾动脉2例。经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并应用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术中见栓塞确实,出血停止。术后1~24 h再次出现血尿,发生畸形血管再通。结果行二次动脉造影证实原动静脉畸形处血管再通,应用弹簧圈超选择性栓塞治愈。随诊未发现畸形血管再通。结论经动脉栓塞治疗先天性肾内动静脉畸形应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技术,用明胶海绵栓塞易发生血管再通。应用合适大小的弹簧圈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内动静脉畸形可以取得确实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17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中12例停经后有不规则阴道流血,6例患者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3例人工流产术后阴道淋漓出血,6例术前明确诊断,均通过彩超诊断瘢痕妊娠,14例予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术均治疗成功,1例予药流后行清宫术,2例吸宫术发生大出血致休克直接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术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 with steel coils was performed in two patients who both had large splenic artery aneurysms and hepatic cirrhosis complicated by hypersplenism. A good clinical effect was noticed after the procedure.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is treatment is safe and effective and decreases the risk of splenic artery rupture. It also corrects hypersplenism. Transcatheter embolization appears to be a preferable alternative to surgery in such cases.  相似文献   

20.
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附57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报告肾动脉栓塞术57例均栓塞成功。以明胶海绵、钢丝圈采用整体式栓塞用于肾恶性肿瘤50例,7cm以上的肿瘤48例,占96%。根治性肾切除者平均出血量115ml;5例栓塞前未能切除或放弃手术而栓塞后得以切除。以自家凝血块,明胶海绵超选择性栓塞用于肾出血7例,均获立即止血。栓塞后患者可有程度不等的腰痛,发热。栓塞后48小时以内手术者40例(87.5%)。本组未见合并症。认为肾动脉栓塞术迅速、安全、有效,可用于肾癌术前的辅助治疗及肾癌晚期的姑息治疗和各种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