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44-145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入早期胃癌患者共136例,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及无转移组,对比两组患者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肿大。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肿大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肿大均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肿大均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67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灶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术后淋巴结病检转移情况及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全组5年生存率为59.7%;无淋巴结转移组预后好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两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8,P=0.000)。结论直肠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是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更准确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做一回顾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普外科259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性别和年龄对胃癌的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大体分型(Borrmann分型)、肿瘤所处的部位、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度与胃癌的预后相关(P<0.01).胃癌的组织学分型、肿瘤所处的部位、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度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子.结论 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较多,以肿瘤的TNM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最密切,其中淋巴结转移度对预后的影响比肿瘤浸润深度更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23):220-222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与卵巢癌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016年7月我院手术切除、病例确诊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卵巢癌组织标本25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TAM标志物CD68的表达量,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分析TAM与卵巢癌发生、进展的关系。结果 CD68表达量与卵巢癌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远处转移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CD68表达量呈正相关(r=0.742,P0.05);高表达组PFS、OS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 TAM水平在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83例,探讨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直肠肿瘤的分化程度、大体类型和浸润深度是影响直肠癌淋巴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直肠癌的一些临床病理特征可不同程度的反映患者的巴结转移情况,癌组织的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情况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掌握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判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协作组3122例结直肠癌手术根治病例,都有随访资料。全部病例5年生存率为50.2%。肿瘤浸润肠壁不同深度时,各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当肿瘤侵犯肠壁不同深度时:各年龄组、解剖部位、侵犯肠管周径、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之间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2~0.001)。淋巴结转移的有无,转移淋巴结个数,转移淋巴结分群之间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0.001)。本文还比较了国内外结直肠癌各种临床病理分期改良法,结合本组材料5年生存率差异的显著性,建议将肿瘤浸润粘膜内外统一为 A_1期,浅肌层和深肌层分别为 A_2 和 A_3 期,浆膜内外分别为 B_1 和 B_2 期。有关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各种因素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导。从各种因素分析看,肿瘤部位,肿瘤体积,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肠壁浸润,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反应,肿瘤免疫细胞反应等因素对预后均有影响。其中以肠壁浸润深度和免疫细胞反应两项指标有最显著的意义。现就本协作组3122例预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反映肿瘤浸润范围的临床病理分期进行探讨,并提出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组化表型,为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外科手术脾切除标本及淋巴结标本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多种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细胞。结果:肿瘤累及脾白髓边缘区,瘤细胞中等大小,胞质透明,胞核稍不规则。免疫组化LCA+,L26+,CD79α+,bcl-2 ,UCHL-1-,CD3-,CD5-,CD10-,Kp-1,CyclinD1-。结论: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为一种极少见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可累及淋巴结,根据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EG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EGC的预后相关,与该因素其他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不是EGC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EGC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EGC预后相关,应注意提高EGC检出率,以降低胃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4 4 V6、C erbB 2、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评价其各自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D4 4 V6、C erbB 2、ER、PR单克隆抗体对 12 6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4 4 V6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 ,而与组织学类型相关 ,单纯癌、硬癌和髓样癌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黏液腺癌和浸润性小叶癌 ;C erbB 2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 ,而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 ;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结论 CD4 4 V6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不够理想 ,C erbB 2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ER和PR测定的意义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ER-2与CD44v6表达与乳腺癌的关系,为患者判断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筛选近2年乳腺癌根治标本100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分析。结果CD44v6的阳性率为81%(81/100);HER-2的阳性率为74%(74/100);CD44v6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HER-2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CD44v6和HER-2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CD44v6与组织学类型有关,均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CD44v6、p53、nm23-HI和COX-2表达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统计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6、1353、rim23-H1和COX-2在结直肠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率随着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加(P〈0.05);结直肠癌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大(P〈0.05);不同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结直肠癌淋巴转移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类型及不同Dukes分期CD44v6、COX-2、nm23-H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与浆膜浸润有关(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患者3年生存率相关,CD44v6、COX-2、p53、nm23-H1可作为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小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3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正常组织中MRP1和CD34表达进行检测,将结果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MRP1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1%和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29,P<0.01).MRP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均无关.CD34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的表达分别为(35.63±12.23) MVD/HP和(6.12 ±0.97) MVD/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65,P<0.01).CD34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生长部位均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均有关(均P<0.05).结论 MRP1和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MRP1可能与原发性多药耐药性有关,CD34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联合检测可为大肠癌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因素,为合理的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22例切除胃癌原发灶患者的病理资料,对肿瘤原发部位、大体形态、细胞来源、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以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分化程度不是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部位、大体分型、细胞来源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根据肿瘤直径与浸润深度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4.
任明强  陈琦  李佑福 《贵州医药》2010,34(4):294-297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CD40、CD40L表达与NHL预后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CD40、CD40L的表达。结果 (1)NHL中CD40过度阳性率(66.0%)显著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36.4%),P〈0.05;NHL中CD40L过度阳性率(20.0%)显著低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63.6%),P〈0.05。(2)NHL中CD40与CD40L表达呈负相关,r=-0.486,P〈0.05。(3)NHL患者CD40、CD40L的过度阳性率与恶性程度、结外浸润及临床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1)CD40、CD40L过度阳性率与恶性程度、结外浸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其可能与NHL侵袭性及预后有关。(2)NHL中CD40表达的增高、CD40L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影响其发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有淋巴结转移和16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在各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病理类型和浸润深度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其中组织学类型的影响最大(OR=16.96)。结论了解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对于正确判断和预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以及采取干预措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与临床病理因素间关系。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直肠癌患者359例。回顾性分析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选择性别、年龄、血清CEA水平、血清CA19-9水平、病程、大体类型、组织类型、肠壁侵袭深度、病理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等10个可能影响肝转移的因素,单因素用χ2检验及t检验,多因素用Logistic回归(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37)、血清CEA水平(P=0.000)、肠壁侵袭深度(P=0.022)、病理淋巴结转移(P=0.000)与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血清CEA水平及病理淋巴结转移与肝转移相关,无论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回归分析,性别、血清CA19-9水平、大体类型、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均与肝转移无关。结论血清CEA水平及病理淋巴结转移是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的2个显著性危险因素。性别、血清CA19-9水平、病程、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及肿瘤大小与肝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7.
胸苷酸磷化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Ⅱ(MMP-Ⅱ)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60例胃癌中TP、MMP-Ⅱ表达情况,分析TP、MMP-Ⅱ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及淋巴结胃癌转移灶中TP与MMP-11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TP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TP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较高有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Ⅱ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P表达阳性的胃癌中MMP-Ⅱ阳性率86.84%高于TP阴性组的50.00%。结论 TP与MMP-Ⅱ在胃癌中表达增高与胃癌进展的临床病理指标存在相关性;TP与MMP-Ⅱ的表达有关,推测TP可能通过MMP-Ⅱ促进胃癌的浸润转移,从而参与并影响了胃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