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2岁儿童散光轴向分布特点,为本地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1~2岁儿童进行屈光检查,随机收集232例(男133例,女99例)464眼分析。结果男童265散光眼,顺规散光206眼,占77.74%,逆规散光43眼,占16.04%,斜向散光16眼,占6.04%;女童197散光眼,顺规散光139眼,占70.56%,逆规散光38眼,占19.29%,斜向散光20眼,占20.15%;女童的逆规散光、斜向散光均比男童高,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学龄前散光性弱视儿童眼散光轴向以顺规散光为主,其次是逆规散光、斜向散光最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与散光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24例592只眼中390只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类型、散光程度和散光参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最多38.37%,其次为复性近视散光27%,单纯远视散光13.72%,混合散光11.3%,单纯近视散光9.62%。结论导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度:单纯远视散光为1.62±0.52D,单纯近视散光为1.53±0.48D,散光参差度1.28±0.33D,单纯和复合散光及混合散光的最低球镜、柱镜度数均为1.0~1.5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6岁弱视集体儿童在幼儿园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与我区持有《医疗许可证》的正规幼儿园合作,在幼儿园建立弱视治疗保健室,选择合作中幼儿园的96例弱视儿童作为实验组,在医院门诊进行治疗的9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根据患儿的视功能情况,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与护理计划。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两组均有进步,但相比有差异,3~4岁的治疗效果比5~6岁明显。结论高质量的幼儿园集体集中治疗与护理,对于促进弱视患儿的视功能恢复,对于儿童弱视的治愈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7~15岁儿童散光眼的散光类型、散光程度及分布规律。方法从2009年8至10月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门诊就诊患者中随机选择7~15岁儿童249例(498只眼),用1%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瞳孔散大后进行屈光度检查。结果 498只屈光不正眼中,散光眼占80.3%(400/498)。各种散光眼中,复合型近视散光最多,占50.2%,其他依次为复合型远视散光21.1%,混合散光7%。散光程度≤1.00D者占57%,≤2.00D者占22.5%,≤3.00D者占12.5%,≥3.25D者占8%。按散光轴向分,顺规散光占87.5%,逆规散光占6.5%,斜轴散光占6%。结论散光在7~15岁儿童中的检出率为80.3%,各年龄组散光分布均以低中度散光为主,7~9岁儿童以复合型远视散光为主,10~15岁儿童以复合型近视散光为主,各年龄组散轴向均以顺规散光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6~12月婴儿与自然群体3~4岁儿童眼屈光分布,为本地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随机收集3~4岁儿童317例(儿童组)与6~12岁婴儿237例(婴儿组),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2组患儿进行屈光检查,对屈光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婴儿组远视性屈光占83.12%,近视性屈光占6.12%,混合散光占10.76%;儿童组远视性屈光占96.05%,近视性屈光占1.58%,混合散光占2.37%。2组近视性屈光和混合散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12岁婴儿的屈光状态呈不稳定状态,由近视状态向远视状态发展为主,由远视状态向近视状态发展为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分析6~12月婴儿与自然群体3~4岁儿童眼屈光分布,为本地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随机收集3~4岁儿童317例(儿童组)与6~12岁婴儿237例(婴儿组),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2组患儿进行屈光检查,对屈光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婴儿组远视性屈光占83.12%,近视性屈光占6.12%,混合散光占10.76%;儿童组远视性屈光占96.05%,近视性屈光占1.58%,混合散光占2.37%.2组近视性屈光和混合散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12岁婴儿的屈光状态呈不稳定状态,由近视状态向远视状态发展为主,由远视状态向近视状态发展为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3~6岁儿童弱视发生情况,并分析弱视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3月-2021年9月接收的670例儿童,依据相关标准评估儿童弱视发生情况并分组;由研究人员设计基线资料调查问卷,由儿童父母填写,询问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同时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3~6岁儿童弱视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670例3~6岁儿童经检测,有40例发生弱视,发生率为5.97%;发生组早产、父母长期吸烟或饮酒、近(弱)视家族遗传史、居住环境采光情况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父母长期吸烟或饮酒、有近(弱)视家族遗传史、居住环境采光差均是3~6岁儿童弱视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3~6岁儿童弱视发生可能与早产、父母长期吸烟或饮酒、有近(弱)视家族遗传史、居住环境采光差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开封市部分城区7~12岁儿童弱视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其预防保健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开封市部分城区5所小学的3469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调查对象。均进行裸眼视力的检查,对裸眼视力<0.7的儿童进一步开展散瞳验光和眼底检查,依据《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年)》确诊弱视。统计弱视儿童不同年龄、性别、弱视类型的患病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弱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的开封市部分城区的34690例儿童中,弱视298例,其患病率为0.84%,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弱视患病率分别为0.86%、0.85%;7~8岁、9~10岁、11~12岁年龄段儿童的弱视患病率依次为0.75%、0.82%、1.02%;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斜视性、形觉剥夺性弱视的占比依次为45.97%、34.22%、12.75%、7.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斜视、弱视家族史、早产史占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斜视(P=0.020,OR=4.170)、弱视家族史(P=0.018,OR=3.550)...  相似文献   

10.
11.
梁杰 《北方药学》2014,(3):172-172
目的:分析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情况。方法:从2010年10月~2012年10月这段时间内,我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中抽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并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完全治愈8例,基本治愈24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完全治愈4例,基本治愈15例,好转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法能有效提高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综合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于2012年2月~2012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5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以以下方式治疗,进行眼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者,以10%的阿托品眼水散瞳,3次/d,持续3~6d,待睫状肌麻痹后,进行检影验光,选择合适矫治眼镜;对中心注视两眼差距在两行以上者全遮,在其视力提高至相差两行以内后改为半遮;重度弱视者用近压抑法,戴大于全部矫正+2.00D眼镜,每天滴阿托品,轻度弱视用远压抑法,健眼戴过矫正+3.00D眼镜并每天滴用阿托品;增视仪治疗;远视性弱视进行精细目力训练。首次治疗者半月或一个月复查一次,以后依据病情延长复查间隔、调整遮盖程度,每三个月重新调节矫治度数。结果 5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中,14例轻度弱视全部痊愈,31例中度弱视痊愈26例,有效5例,无效0例,5例重度弱视痊愈3例,有效2例,无效0例;31例中心注视痊愈26例,有效5例,无效0例,19例旁中心注视痊愈18例,有效1例,无效0例。结论综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并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本组普查对象为大庆市东风新村地区3~6岁儿童共973名。1.2调查方法与时间培训普查医生,制定普查问卷,课题组选派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各厂矿医院眼科医生、妇幼医生和托幼机构保健医生学习眼解剖与生理,弱视的成因、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贡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自贡市市区不同类型的8所幼儿园共688名儿童采用NYLS的3~7岁儿童气质量表的家长评定问卷和自拟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应用气质量表进行气质类型评定.结果:中间型占72.3%,易养型占5.8%,启动缓慢型占9.5%,难养型占12.2%.学龄前儿童的气质发展与养育类型、家庭类型与父母相处的时间等因素有关.结论:儿童气质的发展受多因素影响,必须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其气质特征,使儿童的气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有利于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正常儿童的立体视觉。方法运用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同视机,对57例矫正视力正常(≥0.9)的屈光不正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立体视觉测定,并予统计学处理。结果(1)与正常儿童比,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和远立体视均明显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融合范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矫正前,轻度组与中度组交叉视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严重影响儿童立体视觉的形成;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有效矫正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儿童屈光性弱视是一种儿童视觉发育期间,多种原因导致的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导致视觉系统发育异常的疾病。儿童弱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弱视取得较大的进展,结合大量的文献分析和临床病例观察,作者采用黄芪注射液眼部离子导入疗法治疗儿童屈光性弱视100例(197眼),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0例(197眼)均为2012年10月~2014  相似文献   

17.
董玉红  霍敏  张静 《安徽医药》2019,23(3):510-512
目的 研究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对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矫治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11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予以RGP矫正视力,对照组则佩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视力矫正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儿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配镜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矫正视力分别为(4.33±0.31)、(4.52±0.47)、(4.76±0.29),均高于对照组的(4.19±0.30)、(4.33±0.40)、(4.4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80%(40/59),高于对照组的43.14%(2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100.00%(59/59),高于对照组的90.20%(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龄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分别采用单纯遮盖与短时遮盖加乒乓球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74只眼)大龄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根据患儿对乒乓球训练的爱好程度的不同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37只眼)。治疗组采用短时遮盖加乒乓球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短时遮盖治疗。对比两组的基本治愈率。结果随访1年后,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75.68%,对照组基本治愈率为40.54%,治疗组基本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龄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短时遮盖加乒乓球训练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9.
宋宗艳  曾小平 《贵州医药》2011,35(6):526-528
立体视是人类后天获得的一种视觉功能,是双眼视功能的最高级形式,建立正常立体视也是治疗远视性弱视儿童的理想目标。立体视觉的形成与出生后眼的发育有关。视觉发育过程中任何不利因素均可造成立体视觉发育不良。远视性弱视儿童的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及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杨明  马彦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4,(18):151-152,168
目的:探讨约3岁儿童营养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2011年3月~2014年4月从本市的幼儿园中随机选择10所进行研究,对所有幼儿园约3岁的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一共有2993名儿童入选,判定为营养不良的儿童一共有237名,占入选总人数的7.9%。经单因素分析,男童、贫血、私立幼儿园儿童的营养不良比例较大,年龄越大,营养不良比例越小,患有龋齿的儿童营养不良比例较小。经多因素分析,私立幼儿园为儿童营养不良危险因素,保护因素有年龄大、女童、牙齿数。结论本市低龄儿童和私立幼儿园儿童的营养不良比例较大,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可以有效控制<3岁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