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痛主要有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高血压头痛、高脂血症头痛等。中医辨治头痛有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少阴头痛、厥阴头痛。辨头痛既要辨病变部位,又要辨病变属性,还要辨致病原因。辨头痛还必须重视辨外感与内伤,辨外感头痛有风寒头痛、风热头痛等;辨内伤头痛有瘀血头痛、气郁头痛等。茵丹芎草汤则是针对肝火头痛,临证  相似文献   

2.
邓红 《食品与健康》2014,(11):28-29
咳嗽是秋冬季节的常见病症,引发的原因也很多。用中成药治疗咳嗽,需对症选择。中医治疗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内伤所致咳嗽,一般无外感症状,起病慢,病程长,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一、治疗外感咳嗽的中成药首先介绍治疗外感咳嗽的中成药,其应用有寒热之分。  相似文献   

3.
头痛是一种自我感觉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医学有头风、脑风之分。临床上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和外伤头痛3种。外感头痛主要由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内伤头痛与肝、脾、肾等功能失调有关:外伤头痛则有头部外伤或脑震荡病史。中医学认为,头痛是由于经络阻滞、气血失和所致,“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自我推拿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付 《家庭医学》2007,(21):59-59
头痛主要有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高血压头痛、高脂血症头痛等。中医辨治头痛有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少阴头痛、厥阴头痛。辨头痛既要辨病变部位,又要辨病变属性,还要辨致病原因。辨头痛还必须重视辨外感与内伤,辨外感头痛有风寒头痛、风热头痛等;辨内伤头痛有瘀血头痛、气郁头痛等。茵丹芎草汤则是针对肝火头痛,临证若能以法用之,则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如许某,男,29岁。经检查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数经中西药治疗,但治疗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头痛按病因可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按头的部位可分太阳头痛(痛在太阳穴连耳部)、阳明头痛(痛在前额及眉棱骨处)、厥阴头痛(痛在巅顶连目);按疾病分,除感冒、热病及内伤头痛外,耳、鼻、眼、颈的疾病都可引起头痛。  相似文献   

6.
伏邪是潜伏于体内而不即发的潜在健康危害,分为外感伏邪和内伤伏邪。随着对伏邪发病机制及特点的不断认识,内伤伏邪具有正气多虚、邪气深伏、脏腑受损等特点。慢性肺系疾病患者多阳虚体质,易受外感和内伤诱发发病,病程缠绵,经久难愈,多有内伤伏邪。运用伏邪理论指导慢性肺系疾病的防治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祖国中医药学对高血压的治疗有悠久历史。中医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给予高血压患者治疗,能够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能够更加平稳地降低血压水平,并有效改善患者头晕、眩晕等不适症状。从中医角度看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中医学将高血压病纳入"眩晕"和"头痛"的范畴中,认为诱发该疾病的因素与七情内伤、疲劳过度及饮食失节等有关,进而使得机体阴阳失衡、肝肾阴虚,  相似文献   

8.
《医药与保健》2010,18(7):33-33
<正>祖国医学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痔的发病原因,不单纯是局部因素,更主要的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加之外感、内伤、六淫、七情等因素所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张军 《家庭医学》2010,(8):13-16
头痛是一种自觉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既可单独出现为病,也可并发于其他疾病中为症。头痛可急可慢,可轻可重,凡以头痛为主者均属此病。中医根据临床表现把头痛分成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又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前额痛、后头痛、巅顶痛、偏头痛等。香熏对头痛有较好的疗效,但应明确原因,分清急缓,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香熏,以加强疗效,减轻头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头痛在西医临床中是一个临床症状,而在中医临床中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名称进行中医诊断。它可以单独出现,如:神经血管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等;也可以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当中,如:感冒所致头痛、高血压头痛、脑血管病所致头痛以及脑肿瘤所致头痛等等。中医认为头痛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大致分为风寒头痛、风热头痛和风湿头痛;内伤头痛又可分为肝阳头痛、肾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等等。现将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介绍如下。1风寒头痛头痛阵阵发作,疼痛有固定部位,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周身…  相似文献   

11.
咳嗽是由于身体虚弱,肺卫不固,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所至;或因其它脏腑病变,累及肺脏,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不利而成。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根据症候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肺燥咳嗽;内伤咳嗽分为肺热咳嗽、痰热咳嗽、痰湿咳嗽、气虚咳嗽、阴虚咳嗽。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多因内伤、挫闪或外感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闭阻引起.  相似文献   

13.
咳嗽是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症状,其致病原因主要为外部的邪气。此外,痰饮和浊气内生以及气阴两虚,也可引起咳嗽。中医临床上对咳嗽的类型常有外感和内伤之别,外感咳嗽有风寒、风热咳嗽等;内伤咳嗽又分痰热、痰湿、气虚、阴虚咳嗽等类型。  相似文献   

14.
人们患上高血压后,喜欢以西医方式治疗.其实中医治疗高血压效果也很好.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中医是怎样看待高血压,又是怎样治疗高血压的. 高血压与内伤、情志等因素相关 我国古代中医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名,往往将其归为"眩晕""中风""头痛"领域,认为此病的发生和患者内伤导致虚损、情志不协调、饮食无节制等因素相关.例如,情志长时间不协调或者精神持续紧张,会导致肝气郁结,耗损肝阴,造成肝阳过旺,引发阴虚阳亢型高血压;饮食不节制,摄取肥腻甘甜的食物,抑或过量饮酒,可能伤害脾胃,导致体内滋生湿浊,聚湿生痰,引发痰浊型高血压;若内伤导致身体虚弱,就会肾阴不足,造成肝阳过旺,引发阴虚阳亢型高血压.  相似文献   

15.
头痛是自我感觉到的一种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盖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脏腑经络气血皆上会于头,故无论外感或内伤都可通过经络气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头部。头痛一症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发于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6.
咳嗽是呼吸科常见症状,相当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炎等多种疾病;本症虽非大病,但治不得法,缠绵难愈。根据《内经》云:"咳证虽多,无非肺病",本病以外感、内伤二证括之。外感咳嗽必由皮毛而入,内伤咳嗽多属脏气所伤。其治疗大法:外感者邪自外而入,治当以辛温,邪得温而自散;内伤者,阴气先伤于内,治以甘平养阴,阴气  相似文献   

17.
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而小柴胡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及少阳证的代表方,是治疗邪居少阳,枢机不利的主方。本文以少阳病头痛和经行头痛两个方面,分别举例论述了小柴胡汤在治疗头痛证的经验和临床疗效,说明小柴胡汤在治疗少阳枢机不畅的头痛证,能够和解少阳,疏利少阳枢机,在临床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都是常用解暑药,均能治疗夏季暑热引起的胃肠不适、腹痛恶心等症状,但两者在药物组成、功效主治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能贸然替用。藿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脘腹胀痛等症。夏季炎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秋季后,气温下降。人体若没有适应气候变化,肠胃功能容易失调。加上秋天是花果飘香的季节,螃蟹、虾肉肥美,过量食用,肠胃可能会提出抗议,引起胃肠腹泻。秋季腹泻分为五种:外感风寒、内伤寒湿、伤食证、情志失调、湿热证,其中内伤寒湿最多,湿热证最少。[外感风寒,疏风温中止泻]  相似文献   

20.
中医将小儿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又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痰热咳嗽等。如果咳嗽时间长,且伴有咳嗽无力、虚弱发汗或手足心发热,甚至有时痰中带血,就要考虑是内伤咳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