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比较医用输液贴“V”形固定法与平行固定法的静脉输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60例接受静脉输液患者根据输液贴粘贴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穿刺成功后采用平行固定法,观察组穿刺成功后采用“V”形固定法,记录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成功率、针头固定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针头固定所需时间、拔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二次固定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穿刺部位静脉炎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输液贴“V”形固定法较平行固定法,其固定效果更好,能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减少重新穿刺次数,降低胶贴脱落、针头脱出、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对预防静脉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侯银燕 《全科护理》2014,(18):1664-1665
[目的 ]探讨老年门诊输液病人应用手背逆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老年门诊输液病人16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在根据病人血管粗细及暴露长度选用针头的输液器的前提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顺行静脉穿刺法,而观察组则采用逆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渗漏发生率、手指活动受影响、疼痛明显、护理投诉率,探讨手背逆行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液体渗漏发生率、手指活动受影响、疼痛明显与护理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背逆行静脉穿刺的方法可提高老年门诊输液病人穿刺成功率,减轻进针时的疼痛,减少输液过程的不适以及由此引发的护理投诉,能够确保输液过程顺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制固定托板在老年艾滋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16例60~78岁手背静脉输液的住院患者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采用硬纸板固定或者不固定)和实验组(采用自制固定手部托板),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随意改变程度、配合度、满意度、舒适度等,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皮肤肿胀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次性穿刺成功并顺利输液完毕、药液外渗、针头移动或脱出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肢体的随意改变程度、配合度和舒适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自制的手部静脉输液固定托板在临床的使用中方便、有效,能显著提高老年艾滋病患者的输液舒适程度、输液安全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钟嘉英  周少辉 《护理研究》2009,(8):2099-210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固定器在儿科静脉输液患儿手、足部的固定效果。[方法]将500例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静脉输液固定器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法固定。[结果]两组重复穿刺率、患儿家属满意率、固定肢体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科病人输液时使用静脉输液固定器可降低重复穿刺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钟嘉英  周少辉 《护理研究》2009,23(23):2099-210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固定器在儿科静脉输液患儿手、足部的固定效果.[方法]将500例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静脉输液固定器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法固定.[结果]两组重复穿刺率、患儿家属满意率、固定肢体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儿科病人输液时使用静脉输液固定器可降低重复穿刺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0~90 d患儿手背静脉输液中如何降低输液肿胀率、针头脱落率、胶布松脱率、指端发绀率的固定方法,以确保药物及时进入患儿体内,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6例30~90 d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3例采用自由握持式固定,对照组103例按传统平放式固定.结果 自由握持式固定法的输液肿胀、针头脱落、胶布松脱、指端发绀的发生率远低于传统平放式固定法.结论 自由握持式固定法效果优于传统平放式固定法,此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固定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7月~8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78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单日输液的396例患儿为实验组,双日输液的391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针头,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固定针头。比较两组针头固定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胶布松脱的次数明显多于实验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改良方法固定针头可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防止头皮针脱出或胶布松脱,固定效果好,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针头不同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0例静脉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式,分别应用常规固定法和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固定。结果:改良固定法在活动度、舒适度、重新固定率、输液速度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用固定法(P<0.01),而液体外渗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进一步改良输液针头固定法更符合无菌原则,减少了重新固定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顾建英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2):1205-1206
目的:观察小夹板固定法在门诊小儿输液中应用效果。方法:100例特别吵闹、不合作患儿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予小夹板固定法输液,对照组Y型留置针静脉输液进行输液。观察2组静脉输液过程中局部有无外渗,针头脱出、静脉炎、堵管情况。结果:2组输液过程中外渗、针头等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者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小夹板固定法输液减少了患儿穿刺的副作用,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相对于以往的用纸板盒固定又增加了患儿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徐翠珍  徐明侠 《全科护理》2012,10(7):627-62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解决老年慢性肝病病人输液困难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9月31例老年慢性肝病病人为观察组,2010年1月—2010年12月36例老年慢性肝病病人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静脉使用效果及病人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血管再次利用率、指间静脉输液一次性完成输液率、病人和家属对护士输液技术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解决老年慢性肝病病人输液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固定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7月~8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78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单日输液的396例患儿为实验组,双日输液的391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针头,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固定针头.比较两组针头固定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胶布松脱的次数明显多于实验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改良方法固定针头可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防止头皮针脱出或胶布松脱,固定效果好,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液贴在临床静脉输液中快速、有效、整齐的固定针头的方法,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静脉输液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为三条两次固定法,对照组为三条三次固定法,比较两种方法的固定效果、所需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在用时上存在明显优势,美观,患者满意度高,在固定效果方面试验组也更加优越,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推荐使用试验组固定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陈梅香 《全科护理》2012,10(9):784-785
[目的]对小儿头皮静脉固定方法改良,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方法]将门诊输液患儿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70例采用改良输液固定方法,对照组130例采用传统输液固定方法。[结果]实验组固定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改良方法固定输液针效果优于传统输液针固定法,操作简单,固定稳妥,返修固定少,减轻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士进行梯队管理减少婴幼儿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将门诊注射室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120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静脉输液护理干预;观察组在静脉输液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将护士进行梯队管理。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输液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门诊注射室护士实行梯队管理,高年资护士对静脉治疗进行督察指导,有利于提高其工作责任心,提高了婴幼儿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减少了婴幼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游桃花  钱新燕  林雅萱 《全科护理》2016,(27):2866-2867
[目的]观察输液加温器对减轻20%甘露醇静脉输注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静脉输注20%甘露醇125mL每8h1次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输液加温器干预。[结果]观察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结论]输液加温器的使用可明显减轻静脉损伤,大大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徐翠钦  赵若华 《护理研究》2015,(10):1253-1254
[目的]为了改善静脉输液病人的血管充盈度,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设计了输液暖手宝,将其运用于临床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将270例静脉输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静脉输液,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使用"输液暖手宝",评估并记录两组病人的一针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暖手宝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还减轻了病人的疼痛程度,提高了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0—90d患儿手背静脉输液中如何降低输液肿胀率、针头脱落率、胶布松脱率、指端发绀率的固定方法,以确保药物及时进入患儿体内,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6例30~90d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3例采用自由握持式固定,对照组103例按传统平放式固定。结果自由握持式固定法的输液肿胀、针头脱落、胶布松脱、指端发绀的发生率远低于传统平放式固定法。结论自由握持式固定法效果优于传统平放式固定法,此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降低输液外渗及外渗致组织坏死发生率的效果。方法:1 037 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组织坏死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在发生输液外渗患者,观察组患者组织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证护理用于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减少输液外渗患者组织坏死发生效果良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5月门诊输液患儿720例为对照组,按照相同的纳入标准选取2017年3月—2017年5月700例门诊输液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陆刘冰 《全科护理》2013,11(19):1782-1783
[目的]观察神灯联合硫酸镁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将80例静脉输液外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用神灯照射加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对照组单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灯照射联合硫酸镁湿热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效果优于单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