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肺胀的记载,阐述肺胀之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指出"痰"为肺胀最主要的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从而引出"痰"为肺胀病机之关键,"治痰"为肺胀的治疗要点;而二陈汤作为治痰之通剂,凡以痰为病机,随症加减即可,因此使用二陈汤合方辨证治疗肺胀;临床上肺胀急性期多以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瘀互结证为主,治则当以清热化痰祛瘀为主;稳定期多以肺脾两虚、肺脾肾俱虚兼痰瘀为主,治疗以益气祛痰活血为主,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
肺胀以咳、喘、痰、肿为主要特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徐老认为,其病因病机约之有二:一则以肺气虚或脾肾阳虚为始发病因,常易感受外邪引发咳喘,久则痰饮阻肺而致肺胀,属本虚标实证;一则以久嗜烟酒或外感失治为因,咳嗽久延,痰热内蕴,肺络瘀阻而致肺胀,多以实证为主,久则由实致虚。他主张临证之际,概分四型论治。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中医"肺胀"范畴,痰瘀是肺胀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在COPD急性发病过程中,辨证运用化痰通络的中药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故将近年从痰瘀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浅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风痰瘀虚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建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4):244-24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常呈进行性加重。根据其临床症状与体征,隶属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多因肺、脾、肾虚损,风邪外袭,咳喘日久迁延不愈,痰瘀互结,气道阻塞不利之病证。本文笔者试从风痰瘀虚角度探讨慢阻肺临床诊治,浅述于此,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5.
沈宝藩通瘀化痰辨治肺胀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病迁延失治,一方面肺病则宣降失常,津液不布,或久病肺气虚损,气不布津,津液凝聚为痰浊,或肺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浊潴留,伏于肺间,肺气壅滞,久则气还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成肺胀;另一方面痰浊滞留日久,气滞血瘀,或肺虚不能助心主治节而血行不畅,致痰浊与瘀血互结,痰瘀滞留于心肺,进一步加重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成为肺胀 。此外,长期吸烟,干燥地区长期吸入粉尘,亦是损伤肺脏致肺失宣降的重要因素。治疗采取痰瘀同治的方法,临床收到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归属于中医学“肺胀”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或者久病肺虚,迁延失治,痰热停滞,而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痰与热两者病理因素相互胶结,形成兼有痰湿、热邪各自特征的新的复合病理因素,治疗上当清热化痰,  相似文献   

7.
李连岁 《河北中医》2012,34(11):1734-1735
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致肺、脾、肾三脏虚损,导致痰瘀阻结,气道不畅,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1],每因复感外邪而诱发.2006-01-2011-01,我们对60例肺胀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并与常规护理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57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痰瘀阻肺型、肺肾气虚型肺胀相关性。方法选取十堰地区汉族肺肾气虚型肺胀患者78例作为肺肾气虚型组,痰瘀阻肺型肺胀患者64例作为痰瘀阻肺型组,另选择同地区汉族健康受试者18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酶切技术对3组IL-6-57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研究,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水平。结果 3组间CC、CG、GG基因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肾气虚型组和痰瘀阻肺型组血清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肺肾气虚型组和痰瘀阻肺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6-57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痰瘀阻肺型、肺肾气虚型肺胀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肺胀从痰瘀论治浅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肺胀从痰瘀论治浅识江苏省宝应县卫生进修学校(225800)魏全德【关键词】肺胀病化痰祛瘀中医药疗法肺胀病名首见于《内经》。近代大多学者认为本病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迁延转化而成,临床亦为常见。一旦形成,根治颇为棘手,属疑难病证之一。现就该病从痰瘀论治探...  相似文献   

10.
毒邪致病损伤肺络贯穿肺胀的始终而最终成为肺胀神昏发病的重要病机,肺胀神昏发病的毒邪主要有痰毒、瘀毒和热毒,常形成痰、瘀、热毒相互交结上蒙神窍,为临床从毒论治奠定基础。治瘀痰之毒之法可为肺胀神昏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近年,由于生态改变导致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导致生活紧张等原因,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学没有COPD这一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症状及特点,应归属于中医学肺胀、咳嗽、喘病、痰饮等范畴.笔者通过对本病的深入研究及长期的临床观察,认为阳虚痰瘀、壅塞气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现就其发病机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蒙定水教授诊治肺心病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心病与中医学关于肺胀的记载相符.《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记载"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扬,故咳逆短乏气也."可见肺胀的主要病因是久病肺虚,属虚实夹杂之证,论其虚以肺肾两脏为主,论其实,当属痰瘀互结为根.  相似文献   

13.
论阳虚痰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文蓉  卢泰坤 《中医药学刊》2005,23(9):1672-16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近年,由于生态改变导致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导致生活紧张等原因,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学没有COPD这一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症状及特点,应归属于中医学肺胀、咳嗽、喘病、痰饮等范畴。笔者通过对本病的深入研究及长期的临床观察,认为阳虚痰瘀、壅塞气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现就其发病机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医"肺胀"范畴,痰贯穿于COPD疾病全程之中,慢阻肺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之脏腑亏虚,标实主要责之于痰瘀,肺脾肾虚,痰瘀互结为慢阻肺的基本病机,要降低COPD的急性加重及死亡率,须将祛痰质量贯穿于COPD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5.
曹玉山教授是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甘肃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中医学"肺胀"范畴,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本文介绍了曹师多年治疗经验,如活血化瘀,痰瘀同治贯穿始终;温心肾之阳,利水消肿;养阴清热生津,排痰定喘;解肺热、通肺气、下浊污,表里互解;适当益气,升中有降。  相似文献   

16.
痰是肺系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肺胀多为久患肺病之后期,肺气已虚,且累及脾肾,肺脾肾的虚损均影响津液的输布,致痰多为患,故气虚痰阻可贯穿于肺胀病程的始终,肺脾肾的虚损也成为气虚痰阻的根本原因。因此,肺胀的治疗以祛痰治气为本,而调理肺脾肾为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17.
肺系病证瘀热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志英  李向荣  金路 《河南中医》2010,30(11):1047-1048
肺系疾病在病变过程中存在着瘀热蕴结的病机特点。其病因常为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热伤血脉,血滞为瘀;病理因素主要为瘀热,常兼夹痰热、火热、毒热为患;瘀热相搏,阻于肺络,络伤血溢,可致出血之变;痰热瘀阻,目久可耗伤气阴或正虚邪恋,使病情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18.
从瘀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咳嗽”、“喘证”、“肺胀”、“痰饮”等范畴 ,其病机大多以外邪犯肺、痰浊阻肺、正气亏虚为主。笔者通过十余年临床观察 ,认为“血瘀”贯穿于此病的整个病程之中。故临床上辨证应用化瘀法非常重要 ,常可取得很好的疗效。1 瘀血的形成1 1 久病肺气虚致瘀 肺主表、卫外 ,故外邪入侵 ,首先犯肺 ,致肺气宣降不利 ,久则肺虚而主气功能失常 ,肺主气 ,为诸气之枢 ,肺气通调 ,则全身气机畅达 ,而久患肺病 ,肺气必虚 ,肺气虚 ,则无力助心行血 ,从而形成血瘀。1 2 痰浊致瘀 痰的产生 ,病初由肺气郁滞 ,脾失健运 ,津液…  相似文献   

19.
中药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中的应用镇江市中医院(212003)史亚祥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隶属于中医学“肺胀”、“饮证”、“喘证”之范畴。是以肺、心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为呼吸系原发灶病变所致。以痰、喘、瘀为主要病理变化。由于反复发作,可累及心、脾、肾...  相似文献   

20.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迁延,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李国勤教授认为肺胀亦属肺系疾患的重症,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均属本虚标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其中本虚即指肺、脾、肾、心诸脏之虚,标实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交错为患;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内生,或寒化成饮、或化热成痰热内蕴,病久肺气郁闭,治节失司,心脉不利,瘀血内生,故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水饮、瘀血错杂,相互影响,同病为患。治疗应先分清实虚,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