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黄体酮注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86例注射黄体酮患者,同一患者一侧采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一侧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观察不同注射方法药液外溢、疼痛、瘙痒、红肿等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时,局部不良反应12例、发生率13.95%,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局部不良反应28例,发生率32.56%,两种方法药液外溢、疼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体酮肌内注射宜采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Z径路肌内注射法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需黄体酮支持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自身对照,左侧应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对照组),右侧应用Z径路肌内注射法(观察组)。观察记录每例患者两侧臀部注射黄体酮1、4、8、12周后药液外渗、硬结、疼痛程度及瘙痒发生情况。结果 Z径路注射法较常规注射法药液外渗、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Z径路肌内注射法在黄体酮治疗中能有效减少药液外渗及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黄体酮的剂量和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Z型注射法在黄体酮肌内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需黄体酮支持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Z型注射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法,两组注射前后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药液外渗、疼痛程度、局部不良反应及受孕成功率。结果:Z型注射法较常规注射法受孕成功率高,药液外渗、疼痛程度、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Z型注射法能有效减少药液外渗及局部不良反应,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何雅萍 《护理学报》2010,17(10):49-50
目的探讨黄体酮采用Z径路肌内注射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先兆流产需使用黄体酮肌内注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改良组采用Z径路肌内注射法,于注射前以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使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朝同一方向侧移(皮肤侧移1~2 cm左右),然后以左手拇指朝同一方向绷紧固定局部皮肤,维持到拔针后,迅速松开左手,此时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位置还原,原先垂直的针刺通道随即变成Z型。观察两组患者7 d内药(血)液渗出及皮下硬结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药(血)液渗出及皮下硬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Z径路肌内注射法在黄体酮治疗中能有效减少黄体酮外渗及局部硬结形成,保证黄体酮剂量的准确,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肌内注射黄体酮局部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168例IVF-ET术后患者,均采用Z径路肌内注射法配合留置气泡技术进行肌内注射黄体酮,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68例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出现轻度硬结者130例、中度硬结者33例、重度硬结者5例,其中伴有皮肤红肿者9例、伴有皮肤痒者3例、伴有药液外渗者3例。结论肌内注射黄体酮后,应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缓解患者疼痛和不适,明显降低患者的局部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龙何英 《护理研究》2010,24(7):1740-1741
[目的]观察腹壁不同注射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法后局部出血情况。[方法]选取肺栓塞病人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38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每日首次注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第2次采用改良注射法,各注射266例次,比较两组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与常规注射法比较,改良注射法出血发生率低、出血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良注射法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明显减轻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程度、降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针注射降低突发性耳聋病人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的86例病人,单日纳入研究的病人采用右臀部常规注射的方法(对照组),双日纳入的采用左侧臀部同时双针注射法(试验组),采用五指疼痛法对两组病人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病人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双针注射法有助于减轻突发性耳聋病人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将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应用在罂粟碱肌内注射的效果。方法:将需肌内注射罂粟碱给药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观察组使用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罂粟碱。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硬结、红肿、渗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注射后硬结、红肿、渗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应用于罂粟碱注射,能够有效减少注射部位疼痛,降低注射部位局部硬结、红肿、渗液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壁不同注射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法后局部出血情况.[方法]选取肺栓塞病人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38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每日首次注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第2次采用改良注射法,各注射266例次,比较两组注射部位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与常规注射法比较,改良注射法出血发生率低、出血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良注射法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明显减轻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程度、降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内注射维生素K3导致局部疼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将60例注射维生素K3导致局部疼痛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常规注射法出现疼痛后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及红外线烤灯照射,连续3 d,每天2次;对照组常规注射法出现疼痛后采用观察局部情况,下次注射时更换部位,比较两组患儿疼痛减轻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疼痛减轻率为96.7%,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50%硫酸镁湿热敷及红外线烤灯照射减少注射维生素K3导致局部疼痛的效果优于常规法。  相似文献   

11.
魏永娟 《全科护理》2011,(3):191-192
[目的]探讨肌内注射维生素K3导致局部疼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将60例注射维生素K3导致局部疼痛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常规注射法出现疼痛后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及红外线烤灯照射,连续3 d,每天2次;对照组常规注射法出现疼痛后采用观察局部情况,下次注射时更换部位,比较两组患儿疼痛减轻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疼痛减轻率为96.7%,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50%硫酸镁湿热敷及红外线烤灯照射减少注射维生素K3导致局部疼痛的效果优于常规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手术后应用长效奥曲肽的护理效果。[方法]将30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切除病人,术后应用长效奥曲肽预防复发,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注射方法及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注射方法及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局部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注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局部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注射方法及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后病人采取改良的长效奥曲肽注射方法及护理,能有效确保一次注射成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减轻病人局部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按压注射法在臀部肌内注射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肿瘤患者按单双日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注射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局部按压注射法。观察比较两组肌内注射后部位肿块、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分数情况。结果:实验组肌内注射后部位肿块、疼痛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肌内注射后疼痛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按压注射法可有效减轻肿瘤患者臀部注射部位疼痛感,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两种常用肌内注射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肌内注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需要肌内注射给药治疗的住院患者386例。采用自身对照,在每例患者的两侧臀大肌首次注射给药时,分别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track肌内注射法,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血)液外溢、皮肤变色、组织变形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386例病人中,使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给药时有4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而当他们接受常规肌内注射法给药时则有8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6,P=0.000)。结论Z-track肌内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药物利用度高,适合在临床上,尤其在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肌内注射方法用于注射油性制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116例接受苯甲酸雌二醇深部肌内注射的患者按肌内注射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54例,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改良组62例,采用改良式Z型肌内注射法。观察两组药液渗漏及皮下硬结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和改良组药液渗漏发生率分别为42.6%、9.7%,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皮下硬结发生率,常规组和改良组各为22.2%、8.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Z型肌内注射法注射油性制剂可减少药液渗漏和皮下硬结发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赵芬  刘丽丽  朱丽娜 《全科护理》2016,(36):3833-3834
[目的]探讨改良的恒康正清服用方法在妇科手术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94例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7例,观察组病人采用改良法服用,对照组病人采用原有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的服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用后在大便次数和术中肠道清洁度上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法服用恒康正清优于传统的服用方法,其能保证清肠效果,不良反应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注射法在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155例门诊注射长效青霉素患者分成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均抽吸生理盐水3.5 ml溶解备用,消毒皮肤后抽吸药液再抽吸生理盐水0.5~1.0 ml后进行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改良注射法,比较两组一次注射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注射法能显著提高长效青霉素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徐芬  熊辉  邹树芳 《护理研究》2004,18(22):2041-2041
[目的 ]探讨减轻糖尿病病人皮下注射胰岛素疼痛及皮肤不良反应的方法。 [方法 ]随机将 80例糖尿病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采用垂直进针法、斜刺法注射胰岛素 ,比较两组的疗效、疼痛程度、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糖以及局部红肿、硬节、感染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疼痛程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垂直注射法可保证疗效 ,减轻局部疼痛的发生率 ,从而提高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化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技术,减少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使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的病人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按照左下腹、左大腿外侧、右大腿外侧、右下腹顺序进行皮下注射,观察组采用抽吸0.1mL空气后,大腿外侧进针角度为40°~45°和腹部应用Z路径注射,以及拔针后用棉球按压并延长按压时间的皮下注射技术,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注射。观察两组病人注射30min内疼痛情况及注射后24h内注射局部情况,包括药液外渗、肿胀、红斑和硬结。[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疼痛评分以及注射局部发生药液外渗、肿胀、红斑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改良皮下注射技术能有效减少硼替佐米皮下注射引起的局部不良反应,减少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3种肌内注射缩宫素方法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及各100例次,分别采用常规注射法、留置气泡注射法、0.9%生理盐水稀释注射法对3组患者进行肌内注射缩宫素。比较3组患者注射后疼痛程度和局部反应情况。结果 3组患者肌内注射缩宫素疼痛程度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采用0.9%生理盐水溶液稀释法比其他两组肌内注射时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但是3组患者肌内注射缩宫素局部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0.9%生理盐水溶液稀释法肌内注射缩宫素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且安全可靠,不影响药物疗效,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