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铅防护系列用具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设计铅防护系列用具,收集64例行复合手术使用的照射剂量参数,采用热释光元件测定患者非投照部位(甲状腺、乳腺)的防护效果。 结果 64例平均照射时间为6.4 s,受照部位皮肤表面累积剂量面积乘积平均值为12.7 Gycm2,介入参考点处的皮肤表面入射剂量值为37.47 mGy,其中有12例(18.75%)的受照部位皮肤表面累积剂量面积乘积超过1 Gycm2。乳腺、左侧甲状腺、右侧甲状腺皮肤表面接受散射剂量平均值分别为1.954 mSV、0.418 mSV、1.235 mSV。 结论 遵循防护最优化原则,使用铅防护系列用具对患者进行有效防护,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尽可能低的照射参数。  相似文献   

2.
张海琴  沈静慧 《全科护理》2016,(33):3505-3506
[目的]探讨在腹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中,指导病人使用不同的屏气方法对成像质量及病人射线暴露的影响。[方法]80例拟行腹部DSA的择期病人,随机分为主动屏气法组(A组)和被动屏气法组(P组),每组40例。术前1d指导两组病人使用相应的屏气方式进行练习。观察并记录初次造影时呼吸伪影的产生及程度、DSA总成像次数以及病人总手术时间。[结果]P组病人初次减影出现呼吸伪影的例数和出现严重呼吸伪影的例数均少于A组(P0.05),同时总成像次数和病人总手术时间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指导病人在腹部DSA中使用被动屏气法可提高影像质量,同时减少病人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陈宇 《家庭护士》2009,7(5):391-391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以使手术达到满意效果.[方法]选择16例颅内动脉瘤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有效配合,术中ICG造影时在手术显微镜下实时观察造影血管,术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术中ICG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作用,术后观察病人不良反应,并给予护理.[结果]16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行DSA检查者均证实术中ICG造影结果.[结论]ICG术中造影能够提供血管通畅程度和动脉瘤的实时信息结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熟练掌握ICG造影的护理配合是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正复合手术室(Hybrid手术室)是指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直接安装在手术室中,可同时进行外科手术、血管介入治疗和影像学检查[1]。Hybrid手术是指分期冠脉支架植入和冠脉手术联合治疗冠心病[2]。在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时,行夹闭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存在困难,Hybrid手术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理念。我科于2015年6月收治1例左侧颈内动脉瘤患者,行球囊辅助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  相似文献   

5.
杨群英  周春献 《全科护理》2013,(24):2244-2246
[目的]对52例经皮穿肝胆管造影及引流(PTCD)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在DSA引导下进行PTCD手术过程中,对病人进行观察,记录术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实施护理干预,促进手术顺利进行。[结果]观察组共52例病人,其中51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45例感觉疼痛,5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尿急,10例出现迷走反射,1例酣睡,2例输液不畅。经护理干预,所有52例病人手术顺利完成,安全返回病房。[结论]PTCD手术在手术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如何进行术中优质护理对手术是否顺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威  王文丽  谭晓菊 《全科护理》2014,(16):1490-1491
[目的]总结原发性骶骨肿瘤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40例原发性骶骨肿瘤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栓塞术后护理、肠道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伤口及引流管、脑脊液漏、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及护理。[结果]40例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术期,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原发性骶骨肿瘤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采用双平板DSA)和对照组(n=59,采用单平板DSA),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电影序列数、摄影帧数、剂量面积乘积以及空气比释动能。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33.50(25.00,40.50)min vs 45.00(40.00,50.00)min,P < 0.001]、对比剂用量(62.68±22.40 mL vs 100.46±20.91 mL,P < 0.001)、以及电影序列数[10.00(8.00,13.25)vs 14.00(12.00, 16.00),P < 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电影序列数均与手术时间(r=0.586,P < 0.001)、术中对比剂用量(r=0.637,P < 0.001)成正相关。两组患者在剂量面积乘积、空气比释动能、摄影帧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平板DSA机造影的辐射剂量与常规采用单平板DSA无明显差别,但使用双平板DSA造影,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对比剂用量明显减少,有益于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病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经股动脉行DSA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手术顺利,术后发生并发症22例,经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未出现相关后遗症,无一例死亡。[结论]针对DSA术后常见并发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吴惠娟  王瑶  任海林  于谦 《全科护理》2016,(27):2858-2859
[目的]探讨烟雾病病人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收治的8例烟雾病病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是血压的监测,给予恰当的体位摆放,预防癫痫,做好用药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8例病人恢复良好,没有出现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对确保手术成功、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射线粒子植入术后病人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和防护对策。[方法]选择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的68例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术后监测不同时间、不同距离粒子辐射剂量,同室内天然剂量进行比较,根据结果采取防护措施。[结果]随着放射源距离增大,体表辐射剂量降低,距离体表100cm时辐射剂量同室内本底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推移体表辐射剂量降低,4个月后和室内天然本底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6个月内及距离病人100cm以内应采取积极防护措施,以避免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1.
<正>头颈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能够清晰显示Willis环、椎基底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其效果接近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故能够用于对头颈部动脉狭窄、斑块以及动脉瘤等的诊断[1]。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是头颈部CTA检查中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病人术中体温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56例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病人,监测病人术中体温变化,分析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256例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78例,低体温发生率为30.5%,入室体温、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术前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术中大量输血及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长及大量输血是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损伤病人长时间手术过程容易发生低体温,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低体温防护,减少低体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0.47%~9.26%[1-2]。由于该部位动脉瘤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瘤体形态,外科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视野受限,开颅手术治疗风险较大[3]。近年来,采用传统外科手术和腔内技术的结合已成为眼动脉段动脉瘤治疗首选方法。复合手术室是指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直接安装在手术室中,可同时进行外科手术、血管介入治疗和影像学检查[4]。本院2016年10月收治1例眼动脉段动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电外科设备在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对手术病人的影响,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认知率、满意度。[方法]成立调查小组,通过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院实施局部麻醉、全身麻醉且术中使用电刀的手术病人各抽取100例,共计200例病人进行调查、随访。[结果]电刀所产生的烟雾对局部麻醉病人影响较大,对全身麻醉病人影响不大,对初次手术病人影响显著,对多次手术病人影响不大。[结论]调查分析手术室烟雾对手术病人的影响对提高手术病人满意度和医院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步进式DSA技术在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要求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20例行步进式DSA造影,对照组20例行传统分段式DSA造影。由介入科主治以上医生及技师共同将图像满意率、造影耗时、吸收辐射剂量(DAP)、造影剂用量等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步进式DSA造影与传统分段式DSA造影相比较,2种方法造影图像质量相仿,但步进式DSA造影对观察由下而上血流的连续性,血流动态流向,判断静脉的解剖形态及病理血管血流状况,图像更加富有整体性,一次性成功率85%(17/20)。其次吸收辐射剂量,造影剂用量,总体检查时间均明显减少。结论对下肢静脉病变,步进式DSA造影较传统分段式DSA造影环节更为简化,图像整体观及实用性强,对下肢静脉病变介入治疗方案的决策以及外科手术有很重要的客观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2例行DSA病人在加强心理护理同时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一般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穿刺部位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22例病人均成功完成DSA,1例主诉肢体疼痛,2例主诉头痛,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DSA病人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张桂花 《全科护理》2011,(4):296-297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2例行DSA病人在加强心理护理同时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一般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穿刺部位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22例病人均成功完成DSA,1例主诉肢体疼痛,2例主诉头痛,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DSA病人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黄筱青 《全科护理》2016,(2):149-150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原因及相应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90例病人,对在不同因素情况下导致的血管痉挛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及护理措施。[结果]病人均顺利完成脑血管造影术,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5例,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结论]通过对病人脑功能进行严密观察及生命体征的早期监测,对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进行确定,在使用预防性药物以及采取有效的护理后可治愈。  相似文献   

19.
^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职业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5I植入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护理的职业防护问题。[方法]通过测量接受^125I植入术治疗病人,观察不同时间、距病灶不同距离的辐射强度和护理该类病人护士的个人累积辐射剂量。[结果]^125I粒子源辐射的射线大多作用在病人体内:护士的个人累积辐射剂量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结论]护士在护理^125I植入术治疗进展期陵昧癌病人时,应注意尽量缩短接触时间,保持安全距离和屏蔽防护。  相似文献   

20.
DE—CTA和DS—CTA在头颈部CTA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军  张朝利  陈宁  刘军华  郑冬  程鹏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40-1842
[目的]探讨头颈血管双能量血管造影(DE-CTA)的辐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减影血管成像(DS-CTA)对60例疑头颈部血管病变者进行扫描,并同时进行DE-CTA的模拟扫描,比较两者的辐射剂量;另选取一组60例疑头颈部血管病变者行DE-CTA扫描,在DS-CTA、DE-CTA两组扫描图像中分别选择四个解剖部位,对比测定其血管内造影剂浓度并统计两组扫描的时间.[结果]头颈血管DE-CTA辐射剂量高于DS-CTA约17.12%,近段血管图像质量等同于DS-CTA,远段血管图像质量逊于DS-CTA,完成扫描时间明显短于DS-CTA.[结论]头颈部血管DE-CTA与DS-CTA扫描各有其长处及缺点,应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选择合理的扫描方案,获得最佳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