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痛证发病甚广 ,患者每为其所苦 ,现就痛证治验实例载述如下 ,向中医界前辈及同道汇报。1 肾结石伴发肠梗阻 王某某 ,男 ,33岁。于 1998年 12月 2 2日来诊自诉 :腹部疼痛 1周 ,疼痛剧烈。B超诊断 :左侧肾结石。曾多次肌注 6 54- 2针 ,口服排石之类药物未见明显好转 ,故来本院求余诊治。证见腹部绞痛难忍 ,以左腹部为重 ,3日未大便 ,伴恶心 ,苔薄黄 ,脉弦。诊为石淋。西医 :肾结石。治以清热止痛 ,通淋排石。方用三金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味 :海金沙、金钱草各 50g ,鸡内金、牛膝、白芍、枸杞子各30 g ,大黄 15g ,延胡索 2 5g ,五灵脂、… 相似文献
2.
3.
血府逐瘀汤为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创制的活血化瘀名方,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方中桃仁、红花、川穹、赤芍活血祛瘀,配合当归、生地黄活血养血,使瘀血去而又不伤血;柴胡、积壳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牛膝被瘀通经,引瘀下行;桔梗人肺经,载药上行,使药力发挥于胸(血府);甘草缓急,通百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本方在临床上应用极其广泛,笔者根据其组方机制,灵活化裁治疗多种不同痛疾,疗效显著。兹举验案如下,以飨同道。五顽固性失保李某,男,40岁,工人,1996年3月15日初诊。自诉5年前因车祸头部受… 相似文献
4.
刘玉洁教授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临证30余载,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症,临证之时,灵活运用,每收良效。笔者在实习期间有幸侍诊左右,现将刘教授临证治验3则介绍如下。1巅顶时冷时热李某,男,68岁。2007—05—15初诊。巅顶时冷时热,反复发作3年余,伴头晕头沉。曾于其他医院行核磁、CT等检查均未见异常,也未曾明确诊断,给予对症治疗效果甚微。刻诊:巅顶时冷时热,痛苦难忍,头晕头沉, 相似文献
5.
沈英森教授为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创始人之一,现为广东省名老中医,全国第三、四批师带徒老教授,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40余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很高的理论造诣。沈老临诊每每辨证精确.善用经方,收效甚佳。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受益匪浅.兹将沈老治疗咳喘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7.
何良志,男,主任医师,教授,1983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内科主任医师,特需专家,康复理疗科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痛证、消化内科专业近30年,拜师于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施奠邦教授并学习5年。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获益良多,兹录何师验案3则,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刘福奇主任医师,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及甲状腺疾病。刘福奇主任医师认为自汗证多属虚实两端,虚证多为脾肺气虚、卫外不固,治疗以益气固表为主,代表方为玉屏风散;实证多属湿热内伏、迫津外泄,治疗以清热化湿为主,代表方为温胆汤;虚实互现者,既有卫表不固,又兼湿热内伏,治以玉屏风散合温胆汤化裁可收良效。现将其治疗自 相似文献
9.
吴银根教授是上海市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在中医辨治慢性呼吸道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左右,收益匪浅,现将吴师运用伤寒经方辨治顽固性咳嗽验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马大正主任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硕士生导师,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负责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其编写出版了六部学术著作,其中<中国妇产科发展史>一书,填补了我国妇产科发展史研究的空白;<中医妇科临床药物手册>一书,开辟了编著专科药物学的先河;<妇科证治经方心裁-206首仲景方剂新用广验集>,对仲景方剂进行超范围、发挥性使用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在临床上博古通今,中西结合,擅用经方,独创验方,辨证用药,别具一格,常常效如鼓桴.笔者多年侍从学习.对于运用经方治疗妇科疾病,已有一番心得.现将我师运用经方治疗闭经验案4则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其临床多以心悸、胸闷、气短、脉结代为主症,治疗颇为棘手。我们在临床上使用炙甘草汤、真武汤、枳实薤白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经方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明显。现择验案3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正>刘玉洁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首批20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先后师从王国三、郝万山、鲁兆麟,临证三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崇尚仲景,擅用经方愈顽疾。笔者随刘玉洁老师(以下称刘师)从事临床学习,感悟颇深,尤其是刘师深谙经方之法理,屡屡活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治疗效果良好,现举验案4则如下。1发作性睡病苏某,男,68岁。2012年7月9日初诊。 相似文献
17.
1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带下病蔡某,女,33岁,农民,1990年7月15日就诊。患者于4月插秧后出现恶寒、鼻塞、身痛,经治有所好转,但身痛不除,继之带下增多,屡治无效,求余诊治。症见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无臭味,伴身痛、乏力、纳少、便溏,舌质谈,苔薄白,脉浮缓。系风湿在表,湿浊下注。拟生麻黄10g,薏苡仁30g,炙甘草60g,漂苍术20g。3剂而愈。按:张仲景指出:“病者一身尽疼……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本病虽值炎热天气,但表证仍在,故“当先解其外”,解表祛湿以振脾阳,使脾能运湿,加苍术者,含“湿家身烦痛”之急。表… 相似文献
18.
<正>汗证是因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出汗异常为表现的病证。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七一教授认为汗证常表现为多证型夹杂,治疗时不必强分自汗盗汗,应寻找病理因素,辨明阴阳虚实,根据虚实主次遣方用药,兹择验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1汗证李某,女,49岁,1993年7月26日诊。曾多产失血,气血衰少,复甲状腺肿行手术切除,之后恶风不欲去衣,动则汗出如珠,夜来盗汗,小阳冷痛,肢冷如冰。西医疑诊甲状腺机能减退,然经多项内分泌学检查无。异常.诊时正值盛夏,仍棉衣裹体,身汗如珠,面色跳白,畏寒肢冷,舌体胖大,首白滑,脉沉迟。此阳虚不固,营卫不和之证。予枝枝加附子汤:制附子12g,枝枝gg,沙白芍gg,大枣3枚,生姜2片,炙甘草6g。3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汗出如初。因其晨起身有微热,又脉来沉迟,遂诊为太、少两经同病,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制附子12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