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虚"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单位骨体积内骨量减少 ,松质骨的骨小梁变疏松 ,皮质骨变薄 ,从而产生腰背四肢疼痛、体态改变以致出现“龟背”甚至骨折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伴随年龄增加妇女绝经的骨质疏松症属原发性 ,是由于绝经造成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 ,影响正常的骨代谢 ,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骨量逐渐丢失 ,造成骨质疏松。1 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骨质疏松的临床主证及发病机理当属中医的“肾虚腰痛”、“肾精不足”、“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肾密切相关。肾藏精生髓主骨、主水、主生殖和生长发育。肾藏精 ,精化…  相似文献   

2.
<正>赖祥林教授是广西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现将赖老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经验介绍如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以骨痛、腰背下肢酸痛、乏力、麻木及骨折为主要表现。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痹"、"骨萎"范畴。赖祥林教授用骨疏宁治疗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辨证分型肾虚。1肾阴不足:主症为腰背酸痛,或全身骨  相似文献   

3.
基于"络病"理论的骨质疏松症病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络病理论,对骨质疏松症的病机进行探讨。阐述了①骨质疏松症中医病机理论主要以肾虚为主,累及肝脾,导致气血失调,骨骼失养所致。②络脉系统是濡养骨骼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载体,骨络失养是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基础。在此理论指导下,将有望进一步提高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呈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目减少;皮质骨则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增加的一种系统性骨代谢性疾病~[1]。骨质疏松症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2]。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年人70岁后发  相似文献   

5.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骨的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不断深入,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也显示了优势,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的概念最早是由欧洲病理学家Pommer于1885年提出。1941年,Albright明确提出骨质疏松症的概念。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退化或废用退化性的代谢障碍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结构退化,骨皮质多孔、变薄为主要特征,并由此导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OP);第二类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第三类是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7.
<正>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表了关于骨质疏松症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降低、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1],有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3大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为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降钙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量逐渐丢  相似文献   

8.
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人口的老年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骨质疏松症居于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的第七位。骨质疏松症早期一般无症状,当出现腰酸背疼、身矮、骨折等症状时,通常已有较长病程。骨质疏松症的本质是成骨细胞活性下降,新的骨盐形成减少;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加,陈旧性骨盐吸收溶骨,这种新陈代谢不平衡的现象导致体内骨量减少,就形成骨质疏松症[1]。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病机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 ,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 ,临床以疼痛、身高缩短、驼背、骨折等为主要表现 ,属祖国医学“骨痿”范畴。骨质疏松症是现代医学病名 ,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本文仅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从中医内伤致病角度出发 ,对其病机进行探讨 ,以供同道商榷。祖国医学对人的生长壮老及筋、骨、脉的盛衰进程早有阐述。《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 ,肾气盛 ,齿更发长 ;……四七筋骨坚 ,发长极 ,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 ,面始焦 ,…  相似文献   

10.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美国国立卫生实验院将其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2]。近年来,我科应用仙灵骨葆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资料来源于赤壁市中医医院骨科门诊,均符合1986年美国骨质疏松学会关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和放射线分类标准》。年龄50-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包括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笔者联合应用补肾健脾活血汤和复方氨基酸螫合钙胶囊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57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诊断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患病率虽有种族和地区的差异,但60~70岁老年人中约1/3有骨质疏松症,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半数以上有骨质疏松症。在我国,已有1000万骨质疏松症现患者和1800万可能发展为骨质疏松症的低骨量患者。  相似文献   

13.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Ⅱ型)。Ⅰ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活跃,但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妇女绝经后5~10年;Ⅱ型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不活跃,但仍以骨吸收为主,一般指70岁后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变以及骨的脆性增加为特征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强度降低导致抗骨折能力下降,从而使骨折危险频度增加。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  相似文献   

15.
古代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以腰背、四肢疼痛为主,从轻度的间断疼痛以后发展为持续性骨痛;久坐、久站等长时间固定姿势时加剧.根据骨质疏松症身长缩短、驼背、不能负重等临床表现,结合历代医籍"腰腿痛"、"骨缩"、"年老"、"衰老"等病证的记载,我们认为,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发展大约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1 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后果[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低骨量、骨结构退变以及骨脆性增加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升高骨骼系统疾病 (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区分成为与绝经相关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与增龄相关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中 ,对于绝经后妇女而言 ,早期既要受到绝经的影响 ,晚期又要同时受到绝经与增龄的双重影响。因此 ,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症防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终点 ;显然 ,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是骨…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骨质脆性和骨折危险频度增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称为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1〕。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雌激素缺乏、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亢进所致,属高代谢转换型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成骨细胞老化、成骨细胞功能不全所致,属低代谢转换型骨质疏松症。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内分泌、营养、废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的研究特点。方法翻阅在2008—2018年发表的有关针灸治疗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影响的相关文献,并对针灸治疗的文献类型、疗效性、指导原则、骨代谢指标应用规律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发现在文献中以临床研究为主,机制研究和综述较少;针灸疗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具有改善作用,主要是针灸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途径;指导原则以补肾健骨、健脾补肾调肝、活血化瘀为主;代谢指标中首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和骨吸收标志物中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结论针灸疗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的影响上,现在还处于初起阶段,临床研究逐渐增多,机制探索渐趋完善;在临床中疗效显著;指导原则基本确立;骨代谢指标中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和骨吸收标志物中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因其敏感性、动态监测性等今后将成为研究者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1],同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的骨量、骨密度损失及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强度降低,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疾病.近年来,我院采用仙灵骨葆胶囊配合金天格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的脆性增加,极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上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最多见,主要因肾精亏虚导致的骨髓和气血生化不足,骨失髓血的充养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