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能够有效保护外周静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感染率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病人。随着PICC在临床的推广应用,由于维护不当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日益增多。我科收治1例留置PICC导管病人在院外护理时发生导管在浅静脉盘旋打折,经积极处理将导管位置纠正。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女,47岁,本科,2013年9月确诊为左例乳腺癌,为行化疗于2013年10月8日B超引导下给予  相似文献   

2.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为病人提供长期化疗、静脉营养及用药的很好途径。PICC导管是肿瘤患儿化疗输液的安全通道,能有效预防化疗药物导致的静脉炎和静脉损伤,给患儿带来安全、舒适的感觉,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1]。由于导管材质柔软,患儿好动,自我防护意识差,较成人易发生导管破裂、脱管等并发症。按照常规,导管均为一次性使用,一旦破损后只能拔除[2],造成导管浪费。再次置管会带来穿刺的痛苦并增加病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我中心于2013年6月28日用导管连接器为1例B细胞性淋巴瘤患儿实施PICC导管破裂修补术获得成功,追踪1个月,患儿无不适,导管留置良好。  相似文献   

3.
邱婷  朱伟燕   《护理与康复》2017,16(9):968-969
总结1例PICC导管体内破裂的护理。导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三向瓣式PICC材质柔软不耐压力、肌腱收缩对导管的磨损、进针角度大。PICC导管体内破裂的护理措施是用硫酸镁湿敷肿胀部位,修剪导管后重新安装连接器,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导管重新修剪安装连接器后,输液通畅,肢体肿胀消退。  相似文献   

4.
谢彩琴  赵锐祎 《护理与康复》2013,(10):1002-100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操作简单、创伤小、留置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有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等。导管断裂发生率很低,一般由于高压或用力冲管、固定不当、肢体活动过度等引起,人为自行损毁导管国内外罕有报道,然而由于患者情绪发生变化、知识缺乏等因素自行损坏导管致严重后果也难以预料。2010年11月,本院血液科1例患者自行将PICC导管剪断并滑入体内,经积极采取紧急措施,通过血管介入术将PICC导管取出。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目前被广泛使用[1-3].但在导管留置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从而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其中导管破损而导致漏液的并发症虽不多见,一旦发生即需重新置管.我科2009年8月对1例PICC导管损坏导致漏液的病人进行原位置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莉 《全科护理》2012,10(25):2400-240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能避免液体外漏及静脉炎的发生,减轻反复静脉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是目前静脉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为长期化疗及晚期肿瘤病人静脉药物治疗的一种最佳途径[1]。在PICC留置期间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导管脱出,目前临床上常见处理措施是拔管,尚无脱出后继续留置的报道。我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早产儿不同穿刺部位PICC 体表定位方法,PICC 导管尖端定位的技术方法及导管尖端位置与并发症的关系。导管尖端最适宜位置存在争议,导管尖端位置与新生儿体位、手臂姿势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随着新生儿身长体重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需要医务人员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输液工具,已成为化疗输液的安全通道[1]。PICC优点是极大减少了频繁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导管不易滑出、避免化疗药物外渗、保留时间长等[2]。但有报道[3-4]指出,导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有0.67%~3.5%的患者会发生体外或体内不同部位的断裂,从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早产儿不同穿刺部位PICC体表定位方法,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技术方法及导管尖端位置与并发症的关系。导管尖端最适宜位置存在争议,导管尖端位置与新生儿体位、手臂姿势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随着新生儿身长体重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需要医务人员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丹  王燕  张琴 《全科护理》2022,20(12):1637-1639
对X线片、腔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定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尖端位置方法的优缺点、准确率、并发症及操作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生儿PICC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继发性异位指的是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位置正常,而在患者留置导管期间导管尖端移行到腔静脉以外的位置,包括颈内静脉、无名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右心房等。有关文献报道,PICC继发性导管异位发生率约为4%~12%[1-2]。导管继发性异位是严重的导管相关并发症,且会明显增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ly-inserted cent ral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优点是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深静脉置管少,但易发生导管异位。血管畸形是导致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之一,可在X线透视下进行调  相似文献   

13.
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引起堵塞的原因分类、堵管后的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护理等方面综述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引起堵塞的原因分类、堵管后的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护理等方面综述 PICC 导管堵塞的护理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婉媚  朱丽贞 《护理研究》2013,(26):2910-2911
[目的]探讨引起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2年2月实施PICC导管留置病人18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导管相关性感染组和无导管相关性感染组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80例留置PICC导管病人中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者17例(9.4%),操作人员经验少、穿刺次数多、不正规换药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因素。[结论]PICC导管容易发生相关感染,且与多个因素有关,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A-C-L”导管维护程序用于预防PICC堵管的效果.方法 对30例PICC患者按“A-C-L”导管维护程序(A-导管功能评估,C-冲管,L-封管)维护,观察导管堵塞的发生率.结果30例患者未发生导管堵塞.结论 PICC按“A-C-L”导管维护程序维护能有效预防堵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惠玉  张芳  杨静 《护理研究》2014,(14):1741-1742
[目的]推导一种成人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最佳留置长度测量公式,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2月肿瘤科在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病人287例分别使用传统横"L"法(传统法)以及推导的公式(公式法)进行置入长度的体外预测,置管后根据胸片结果确定PICC导管尖端位置,得到一个最佳长度(实际长度)。将传统法、公式法得到的长度与实际长度进行比较,误差在1cm以内判定为准确。[结果]287例病人中采用传统法测量准确207例,准确率为72.1%;公式法测量准确264例,准确率为92.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公式法进行PICC置管长度体外测量可提高B超引导下置管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拟探讨不同的体位配合歪头动作置管术后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以期选择出适合的体位,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155例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平卧位组55例、半卧位组49例、坐立位组51例,均采用标准的PICC置管方法.平卧位组患者取平枕仰卧位,半卧位组患者取床头抬高约30°,坐立位组患者取坐位90°,置管后均拍X线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比较3组间的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11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其中半卧位组8例占16.3%,平卧位组2例占3.6%,坐立位组1例占1.9%,半卧位组与其他2组导管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PICC置管术中患者取平卧位是最佳选择,只有当患者伴有呼吸困难或导管异位需要调整时采用坐立位,不推荐床头抬高30°的半卧位体位.  相似文献   

19.
张玉红  黄芬  梅赣红  范彬 《全科护理》2016,(32):3448-3449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留置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是一种常见的体静脉连接异常,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静脉畸形。永存左上腔静脉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为0.3%  相似文献   

20.
硫酸镁不同用法治疗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祖燕  林金香  郭细妹 《护理研究》2008,22(11):2977-2977
[目的]探讨硫酸镁不同用法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炎效果。[方法]将48例置入PICC导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病人随机分为A组(18例)、B组(15例)、C组(15例)。A组采取硫酸镁湿敷;B组先用硫酸镁湿敷后立即用红外线灯照射;C组先用红外线灯照射后立即湿敷硫酸镁。[结果]C组效果较好,有效率达93.33%。[结论]红外线灯照射后立即用硫酸镁湿敷可有效治疗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