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74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时机、部位、置管静脉及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结果 174例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率96.0%,置管后主要并发症有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导管异位、导管堵塞、渗液。结论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PICC穿刺时机宜选择在首次化疗时,穿刺部位首选右侧肘上贵要静脉、熟练技术及良好的维护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盲穿置管两种方法在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2月~12月我科住院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盲穿。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比较两组在置管过程中、置管后第2天、第5天、第6天至导管拔除四个阶段,置管一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静脉炎、置管侧肢体舒适度、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导管异位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及肢体肿胀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置管第6天至导管拔除期间,在静脉血栓及肢体舒适度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增加肢体的舒适度,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9例置管困难患者,经视觉和手的触觉无法找到可穿刺的血管,采用超声引导下MST进行PICC置管,观察置管的效果。结果患者置管成功率100.00%;置管时疼痛评分1-3分,平均(1.35±0.64)分,为轻度疼痛;置管时间18-60min,平均(29.52±10.28)min;并发症情况:发生穿刺点出血5例,送管不顺利3例,导管异位至颈静脉9例。结论超声引导下MST应用于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能提高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置管时疼痛,缩短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双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建立正确有效的静脉通路。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对23例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在13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结果在B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的2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6—8次化疗,疗程结束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可有效解决双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静脉通路的问题,一次置管可以完成整个化疗疗程,又不影响患者双侧上肢的术后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总结271例患者经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物品准备,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重视患者评估及穿刺血管定位,熟练掌握穿刺置管技术,在穿刺过程加强观察,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做好穿刺后处理。271例中,1次穿刺成功232例,2次穿刺成功39例。  相似文献   

6.
PICC是一种从肘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静脉穿刺技术。PICC穿刺技术的应用,减少了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并发症,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强的药物。PICC置管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进步,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ICC置管没有被医护人员和患者完全接受的情况下,早期的静脉输液仍采用外周血管,有相当多部分的患者外周无可选的血管时采用会诊置管解决静脉输液问题。对于肘部直视下看不到血管的疑难患者,需要通过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MST)由PICC专业小组成员会诊,解决了血管细、水肿、肥胖等血管暴露差患者的输液问题。2013年2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8例需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肘部血管条件,良好者(即直视或可触及有弹性的肘部静脉)作为对照组(540例),差者﹙即直视或触摸不到肘部静脉﹚为实验组(468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实验组患者通过贵要静脉或肱静脉在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下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术后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置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系统化培训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常规专科培训的护士29名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系统化专科培训的护士29名设为实验组。2个月后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带教老师认为实验组学员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操作技能一次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学员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培训教学模式优于常规培训教学模式,其能明显提高学员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技术及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6例重症难置PICC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部位和进针方向,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本组116例患者均一次性置入,置管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尹艳  李蔷  赵海燕  王春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94-2195
目的探讨儿童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后更换敷料的时间。方法将60例行PICC置管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观察组在置管后72h更换敷料,对照组在置管后24h更换敷料。观察并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渗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更换敷料时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行PICC置管后更换敷料的时间可延长至第3天,并能明显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渗血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使用安全、维护简便、可长期留置,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它为需进行长期治疗的患者,特别是使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提供了舒适且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但成功的置入PICC不仅需要置管护士有丰富的经验,对于患者的血管也有一定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再改良塞丁格技术降低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128例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再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及PICC置管后和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导管异位率3.1%,穿刺点出血14.1%,静脉炎4.7%,静脉血栓6.3%,非计划拔管6.3%,堵管7.8%,导管相关性感染1.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显著降低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B超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解决无法在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的置管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10~12月经我院PICC专科护士会诊后认为无法在直视下穿刺置入PICC的32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成功率达100%,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是一种实用、安全、成功率高的置管方法,对局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更突显其优势,解决了无法直视置入PICC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PICC置管患者记录档案》的书写与留存情况,探讨和完善PICC置管档案的管理模式,为科研和教学提供系统资料。方法通过调取查阅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我院各科室PICC置管的电子医嘱,统计各科室使用HCC导管的数量。采用病历统计调查法,对在此期间使用导管数超过120根的科室进行(PICC置管患者记录档案》收回,并对收回的档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ICC治疗小组置管数量858根,收回档案858份,记录档案的留存率100%,血液病科、中医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档案留存率分别为66.93%、11.99%、98.80%、62.7%。所有科室均有记录项目不全的档案,缺项档案占总档案数15.92%。结论我院PICC置管档案的记录与管理不够完善,需进一步加强护士PICC相关知识、病历书写技能培训及法律意识的培养,制定更加完善的PICC管理制度,降低记录的缺陷率,保证记录档案的书写质量和完整留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送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分析21例肿瘤病人置入PICC时发生送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结果]PICC置管送管失败的原因在于置管静脉的解剖结构、对血管的评估不充分、血管的条件、血管变异及放化疗造成的血管损伤、血管痉挛等,在综合病人情况后分别采取补救措施,5例留置于锁骨下静脉,16例经其他血管成功放置导管。[结论]PICC置管前应充分评估置管可能存在的困难,排除置管困难的因素,评估置管过程,积极应对置管中遇到的困难,合理选择补救措施,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胡茶花  杨水秀  袁海珍 《全科护理》2014,(25):2376-2377
[目的]探讨贝朗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外周血管条件较差的肿瘤病人运用贝朗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 置管。[结果]38例病人均置管成功,其中1针成功30例,2针成功8例。[结论]贝朗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可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经我院PICC专科护士会诊后认为无法在直视下穿刺置入PICC管的60例患者,经Site-Rite 5超声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分析其置管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管,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超声引导下配合改良塞丁格置入PICC管是一种实用、安全、成功率高的置管方法,对局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更突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联合水合氯醛应用于婴幼儿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的镇静效果及置管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婴幼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睡眠剥夺的护理干预联合10%水合氯醛灌肠后行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10%水合氯醛灌肠后行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比较两组置管时的镇静效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送管困难发生率、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发生率及操作时间。结果对照组镇静显效、有效例数为20例、14例,观察组分别为32例、12例,两组比较Z=-2.928,P=0.003;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38例,送管困难10例,导管异位颈内静脉10例,观察组分别为44例、2例和3例,两组比较P均0.05;对照组操作时间(31.98±5.72)min,观察组操作时间(29.09±4.47)min,两组比较,t=2.68,P=0.009。结论睡眠剥夺联合水合氯醛应用于婴幼儿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可提高镇静效果,提升置管效果。  相似文献   

20.
应灵妹 《护理与康复》2010,9(9):795-796
总结B超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体会。52例患者均经肘关节上贵要静脉置管,50例置管成功,2例送管失败,置管成功率96.15%;发生导管异位1例、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