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式。风药以"风"冠名,不仅有治风之用,而且具如风之性,功效独特,在临床上运用较广。风药法象风木之属性,其主要性能也具有风木之特点,表现为"升、散、透、窜、燥、动"。从象思维的角度认识风药,能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风药的独特性能和功效,深化对风药的理解,有利于发挥风药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风类药物的理论基础源于古人对风之象、风之气、风之性的朴素认识。古人认为风神为句芒,凡著句生芒之物,与风有关为风药,如石楠、蒺藜、五加、钩藤、全蝎之类;物感风而生,感风而病,均禀风气而为风药,如僵蚕、蝉、桑之类;与风之性轻扬升散相类者,发散升举而为风药,如防风、柴胡、升麻、细辛之类。  相似文献   

3.
运用风药治疗便秘的理论基础主要为:升清阳以调升降,祛风邪以通表里、胜湿浊以除黏滞、散火郁以助甘温、疏肝胆以畅腑气。回顾医案可见使用风药治便秘误用之害。治疗便秘不同证型风药用量各有不同,风湿重者可稍多于常量,升清降火及疏肝之用可少量。  相似文献   

4.
风药在脾胃病临床用药中运用广泛,风药治风,对症使用风药往往效如桴鼓;因风有动、行、变的特性,责之于风邪之脾胃病,其病证表现多样,一言难以蔽之,故脾胃之风邪的理论较零散,值得整理阐述。  相似文献   

5.
从文献研究角度 ,探索风药治疗血证的机制主要有 :①风药治气(行气、升气、降气、益气)以治血 ;②风药能活血、止血、凉血、补血 ;③风药治藏血之肝(宁风、熄风、升发郁火、解郁)以治血 ;④风药能祛除致病因素 ;⑤其它如辛味激用从治、风燥胜湿止血、风药为血证之使等。表明风药有确切的治疗血证作用 ,可作为血证治疗的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6.
风药是治疗血证新的切入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献研究角度,探索风药治疗血证的机制主要有:①风药治气(行气、升气、降气、益气)以治血;②风药能活血、止血、凉血、补血;③风药治藏血之肝(宁风、熄风、升发郁火、解郁)以治血;④风药能祛除致病因素;⑤其它如辛味激用从治、风燥胜湿止血、风药为血证之使等。表明风药有确切的治疗血证作用,可作为血证治疗的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7.
吴娇  吴煜 《环球中医药》2024,(4):641-644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脾虚是其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痰瘀互结是其发病和进展的关键机制。风药不仅有“治风”之用,还具有“如风”之性,具有“升、散、透、窜、燥、动”等特点,其临床运用广泛,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可升脾胃清阳、醒脾燥湿,助健脾养胃药物使其补而不滞;可化痰浊瘀血,搜剔全身上下皮里膜外痰瘀之邪;可走窜透达,破伏至骨骼机窍的癌瘤毒邪;可引药入脑,直至肿瘤病所达抗肿瘤之效。本文就结直肠癌“虚—痰—瘀”的关键病机,探讨风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洪泓  李海波 《光明中医》2022,(12):2148-2150
汉代《神农本草经》已载入了89味治“风”药物。到了金元时期,李东垣第一次系统论述风药,他继承和发扬其师张元素的“药类法象”理论,依据“风药”“风升生”特性,将风药广泛运用于外感内伤疾病治疗中。近现代将风药从狭义延伸为广义。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认为风药不仅有疏散之性,也有收涩之用,还有固摄之功。疏风就是收涩,升清就是固摄的观点,在临床中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艾军 《广西中医药》1997,20(3):29-30
风药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艾军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关键词风药;温病;辨证论治风药常指诸治外风之药,具疏风散邪功效之品,如荆芥、防风、苏叶、白芷、羌活、独活、桑叶、菊花、柴胡、升麻、薄荷、淡豆豉、牛蒡子、蝉蜕、葛根等,为治疗温病邪犯...  相似文献   

10.
羌活为常用风药,祛风解痉止抽搐,用治破伤风,疏散经络之风,如成药玉真散即以羌活为主药。风药可疗目疾,疏散风邪,明目退翳,中医明目退翳的眼药,多含此药,取其散风明目。羌活一药中药学分类为解表散寒药,一般外感风寒头痛、一身肢节疼痛皆可用此。常与防风、细辛、川芎同用,羌活、防风功用类似,皆为风药,川芎为血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相似文献   

11.
刘贯华  张怀亮 《光明中医》2013,28(2):261+282
郁证,是一常见病,几乎见于临床各科,以致有"十病九郁"之说;且常并发于其他疾病之中,或因郁致病,或因病致郁,使病机复杂化,故治疗起来颇为棘手。张怀亮教授临证善治郁证,并提出了"风药治郁"的观点,认为风药具有调肝、散火、活血、理脾等作用,如巧妙配伍运用,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临床尤擅脾胃病之诊治,徐老运用风药治疗便秘,常获良效。风药以"风"冠名,辛散升浮,如防风、柴胡、羌活、独活、升麻、细辛、葛根等皆属风药,从脏腑辨证可取其祛风宣肺、升发脾阳、疏肝理气之功,从气血辨证,可借其散火澄源、扬帆鼓气之力,配合其他通便之法治疗便秘。徐老强调临床运用风药治疗便秘之时,应注意首选风药中润剂,如防风、荆芥一类,合理配伍养阴、清热、益气之品,用量宜轻、中病即止,以防其耗气伤阴之弊。  相似文献   

13.
<正>"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出自清代医家汪昂的《医方集解·发表之剂》:"此足三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白芷治阳明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因风为百病之长,属于阳邪,易袭阳位,且善行而数变,故临床上风药的应用较为常见,然则大多医家过分拘泥于风药可达巅顶之效,多用以治疗头痛、面痛等,大大缩小了风药的应用范围。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精晓医理,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中医学角度阐述了风药治血的机制 ,其主要有 :祛除致病因素 ,风药治气 ,风药治肝 ,风药治脾 ,风药直接治血 ,风药补血 ,风药凉血。  相似文献   

15.
张志远应用风药治疗肝胆病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志远教授运用风药治疗肝胆病的经验,从风肝气血互用互患的生理、病理出发,阐发了风药治肝胆病的机制,并详述风药在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汁性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经验。有很高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蠢子医》系清代医家龙之章晚年所撰,记载了内、外、妇、儿、眼科诸疾的丰富诊疗经验,尤其对于风药的运用见解独到,别具一格,书中多处提到风药且有数篇关于风药与治风的专论。其对风药甚为推崇,认为诸病不离风药,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笔者分析龙之章高度重视风药运用的机理,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于风邪致病的广泛性,二是基于风药作用的特殊性,总之龙之章运用风药的独特经验值得深一步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17.
易继龙 《河南中医》2014,34(2):256-257
随着对"风药"认识的深入,风药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多方面的作用都得到肯定。笔者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同时佐以风药,取得较好效果,以冀为血管性痴呆的证治拓展新思路,增添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痛泻要方”最早见于《丹溪心法》卷二,由白术、芍药、陈皮、防风四味药物组成。笔者认为“防风”之用体现了医家朱丹溪“泄泻从湿治有多法”、“风药发郁”、“风能胜湿”的制方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正变应性鼻炎(AR)是机体通过接触变应原后因激发IgE介导的鼻腔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风药是具有"味薄质轻、升浮发散"特性,并有似"风"特点的一类药物。吾师郑小伟教授业医近四十载,运用风药治疗变应性鼻炎,颇具特色,今浅析如下,以期为治疗本病提供更有利的思路和方法。1风药特点"风药"名称最早约见于南宋,窦材《扁鹊心书》中有载"觉左臂黑肿如蛇形,服风药渐减,今又发"[1]。并提出  相似文献   

20.
论风药治血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传统中医学角度阐述了风药治血的机制,其主要有:祛除致病因素,风药治气,风药治肝,风药治脾,风药直接治血,风药补血,风药凉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