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合一 《家庭中医药》2006,13(12):56-56
可能是广告的效应,近年来,不少男人把服用“六味地黄丸”当成保肾壮阳的妙品。还有些中老年人,只要腰酸腿疼,就购服“六味地黄丸”。因为这些人看到周同服“六味地黄丸”的人越来越多,未见不良反应,以为自己有了“肾虚”而腰酸,也就盲从购服“六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2.
近年研究六味地黄丸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经典名方,由宋朝名医钱乙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肉桂、附片而成,主要用于治疗小儿“五迟”(发育不良)证。现在广泛应用于肾阴亏虚的各种病证。笔者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从1995~2000年以来研究六味地黄丸的文献,以求定量描述,有助于了解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和科研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利用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建立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1995~2000年的文献为资料来源,采用“六味地黄丸”为主题词,获取六味地黄丸的所有文献,在此基础上对文献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 1.2 …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痰瘀司源、同病、同治的理论,在分析六味地黄丸及其丸中“三泻”的药物的基础上,提出“扶正祛邪,痰瘀同治”是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则,并结合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认为“本虚标实,痰瘀同病”是多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病,老年性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著名的经典方剂之一,其最早源自东汉“医圣”张仲景,是从《金匮要略》的“金匮肾气丸”衍化而来。北宋名医、儿科学家钱乙,把金匮肾气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两种温补的药物去掉,演变成“六味地黄丸”,即熟地黄、山茱萸、LLI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成为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近年来六味地黄丸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各科,用于治疗肾、肝、脾之阴不足所引起的多种病证。  相似文献   

5.
六味地黄丸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喜军  张宁  孙晖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0):1004-1005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补肾阴”的经典代表名方,由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首创,现广泛应用于临床。2 0 0 0年版药典中明确规定,六味地黄丸仅以丹皮酚和熊果酸的含量作为质量控制指标,虽然此方法简单易行,但尚不能全面控制六味地黄丸的内在质量。为此,作者采用RP HPLC法建立六味地黄丸的指纹图谱,确定各共有峰的归属,以便实现从多药物、多成分的系统化角度控制六味地黄丸的质量。1 实验仪器及材料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6 0....  相似文献   

6.
<正>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儿科名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补肾填精的经典方剂,配伍上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深受广大医者的青睐。因其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学认为肾藏先天之精,是脏腑阴阳之本,也是生命之源,因此称为“先天之本”。肾脏疾病属中医学“水肿”“关格”“癃闭”等范畴[1]。现代医学中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等都属于肾脏疾病的范畴。近年来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脏疾病的实验研究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改善肾功能等多种作用[2-3]。笔者现将近年来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脏疾病的实验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六味地黄丸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作为滋阴补肾良药的六味地黄丸,2003年销售额达到3.67亿元。 对多种现代疾病诸如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糖尿病等都有较好临床效果的六味地黄丸是我国传统名方中药产品,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为了进一步印证它的临床应用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携手举办了这次研讨会。 六味地黄丸2003年销售3.67亿元!本刊通讯员  相似文献   

8.
更方应易名     
六味地黄丸是著名的滋阴方剂,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按8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其组成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天津达仁堂制药厂生产一种六味地黄丸(二方),(85)津卫药准字第492号。主要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功能滋补肾阴。用于肾阴亏损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消渴。从药物组成和方名分析,该药含六种中药,但未必含有泽泻、丹皮、茯苓三药,即使含有这3种中药,该药已不再是原方比例。从功效与应用上分析,该方较原方去掉“骨蒸潮热,盗汗”,较原方使用范围为小。因此从处方组成到功效应用,与原方相比均有较大差别,药虽六味,已非原方本意,属新药。但该药仅在“六味地黄丸,后面加一小注“(二方)”,并不能与原六味地黄丸很好地分开。处方开六味地黄丸,药房亦付“六味地黄丸(二方)”,二者并不加以区  相似文献   

9.
<正> 以六味地黄丸为“架子”的各种地黄丸较多,如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然而各地生产的这类地黄丸,在临床应用中却发现疗效有较大差异。为此,笔者翻拣了山东、广东、北京等八家中药厂的合格产品,各取药丸一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加补骨脂治疗小儿遗尿症是否优于单用六味地黄丸。方法:对180例遗尿症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120例予六味地黄丸加补骨脂;对照组60例予六味地黄丸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90例,有效28例,有效率98.3%;对照组治愈21例,有效14例,有效率58.3。结论:六味地黄丸加补骨脂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朝钱乙的《小儿药症直诀》,是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桂枝、附子而成,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是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现在六味地黄丸在肾脏病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六味地黄丸又叫地黄丸,原方载于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决》,由金匮肾气丸化裁而出,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被后人誉为“补阴方药之祖”,具有滋阴补肾之功能,是治疗肾阴不足的基本方。中医常用来治疗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遗精、手足心热等病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六味地黄丸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现将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新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脏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味地黄丸出自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化裁而成,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六味地黄丸在中医临床肾脏病治疗中运用极为广泛,现将其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六味地黄丸(汤)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六味地黄丸(汤)的药理研究北京中医医院(100010)王禾,张建华关键词六味地黄丸(汤),药理研究,综述六味地黄丸始见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后世医家尊崇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广泛,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衍生出都气丸、知柏地黄丸、...  相似文献   

15.
倪合一 《养生月刊》2007,28(12):1071-1071
可能是广告的效应,近年来,不少男人把服用六味地黄丸当成保肾壮阳的妙品。还有些中年人,只要腰腿疼,不加分辨,一概购服六味地黄丸。中医药专家指出,要走出盲目服用六味地黄丸的误区。告诫人们要正确认识和应用六味地黄丸。所谓六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16.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从这方子的组成来看,它的功效是有针对性的。中医把“虚”分为阴虚和阳虚,且阴虚和阳虚是一对矛盾。六味地黄丸正是补肾阴虚的,所以,肾阴虚的人吃最合适,效果也会最好;万一肾阳虚的人服了,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病情更重。  相似文献   

17.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是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方。本方即金匮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自从钱氏之地黄丸出,六味与八味便成为补肾阴与补肾阳两大法门。王冰倡导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论,得到六味与八味的治疗效果之证实。肾属水为阴中之阴,故补肾阳要在补肾阴的基础之上,也因六昧与八味的广泛应用,而升华成为五脏补泻理论的一个范例。六味丸从八味丸的化裁,除了理论上的贡献之外,引来  相似文献   

18.
朋友的老婆手脚经常发冷,自己看了一些中医保健方面的书,自诊为肾虚。于是去药店买了六味地黄丸。结果吃过之后。突然月经量大的吓人。朋友问我:“肾虚不是吃六味地黄丸吗,怎么也会这样呢?难道买到假药了?”我询问了朋友妻的一些其他症状,认为她应是肾阳虚,而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的首选药,当然会出错了。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研究不同厂家生产的六味地黄丸质量差异的不同,通过鉴别及含量测定等方法对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六味地黄丸进行了质量差异的比较。结果发现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质量相对好一些;这几个厂家生产的六味地黄丸虽然都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的标准,但还是有质量差异的。  相似文献   

20.
邢哲 《科学养生》2010,(7):40-41
打开荧屏,经常可以看到“六味地黄丸”的广告充斥各家电视台,各个生产厂家争相在媒体上大肆宣传,似乎那六味地黄丸是准部可以吃的补药,谁都应该吃。许多中老年人家里都放着这种药,尤其是中高层人士几乎必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