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丽安 《全科护理》2012,10(17):1590-159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8例胃癌病人按营养方式划分为常规肠外营养组(对照组)与早期肠内营养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进食后不良反应、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7例病人发生腹痛、腹胀或腹泻,采取加热输入营养液并降低输注速度后上述症状即消失。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提高输注量,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病人未见腹胀及腹泻现象。两组病人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分别为3例、4例。经8d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胃癌术后病人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疗法是较为安全且有效的,该方法能够加快病人术后器官功能的恢复、降低住院时间及费用,显著改善病人的术后营养状况并增强病人的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预防性肠内营养护理对预防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性腹泻的效果。[方法]纳入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208例为研究对象,以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腹泻情况、会阴皮肤评估情况以及营养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会阴评估工具评分与腹泻发生率(5.48分±1.33分,1.92%)均优于对照组(7.52分±1.64分,9.62%)(P0.05);观察组病人的血清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肠内营养护理可降低ICU病人肠内营养治疗期间的腹泻发生率并优化病人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与术后7 d相关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重要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刘雪芹 《全科护理》2011,9(19):1729-1730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与术后7 d相关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重要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在胃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给予常规干预的胃癌术后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进行干预的胃癌术后病人3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应用于胃癌术后病人中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极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老年结肠癌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肠癌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近期并发症、Karnofsky体能状况以及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Karnofsky体能状况评分以及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极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促进老年结肠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改善营养状况,促进体能恢复,缩短住院周期,并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桂韵  滕丽 《全科护理》2012,10(28):2617-26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输液泵及输液增温器在胃癌根治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均行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输液泵及输液增温器,对照组不使用输液泵及增温器。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以及术后肠内营养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应用肠内营养输液泵及输液增温器,可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胃癌术后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以寻找安全有效的输注方式。[方法]将68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间歇泵入输注,对照组采用传统持续泵入输注(不间断),两组病人均在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用加温器维持温度在38℃~40℃,每天输注量为500mL~1 500mL,16h~24h内输完,观察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胃肠道症状、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营养管堵塞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代谢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泵间歇输注可以降低胃癌术后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54例在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需要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人,随机分为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治疗组)和早期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技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营养指标及并发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病人治疗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联合中医护理技术,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降低胃肠道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危重症病人应用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86例危重症病人,均给予肠内营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对照组给予病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病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13.98%,低于对照组的43.01%(P0.05)。[结论]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的有效率,减少腹泻、感染、胃内潴留、胃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近人体胃肠道温度营养液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留置液囊空肠导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胃癌术后患者8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通过输液加温器设定营养液输注温度:观察组温度为36.9~37.9℃;对照组温度为38~42℃。观察2组患者腹泻发生率、血清钾及血清钠数值变化。结果观察组腹泻及低钾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高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液温度为36.9~37.9℃可降低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腹泻发生,减轻血清钾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温度肠内营养液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2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两组病人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肠内营养液温度为22℃~25℃,对照组肠内营养液温度为35℃~38℃。观察两组肠内营养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胃液pH和胃液隐血阳性情况,统计两组腹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肠内营养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胃液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液隐血阳性发生率在同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腹泻发生率和发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肠内营养液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激状态下的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对腹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夏秋燕  廖燕  金颖 《全科护理》2020,18(24):3156-3158
[目的]研究数码手环监测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胃肠道手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给予数码手环监测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营养指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前白蛋白(P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首次排气、首次排便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数码手环监测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胃肠道术后病人效果显著,可改善其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胃癌手术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2例胃癌化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发放化疗健康教育知识手册供病人阅读,观察组借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健康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生活习惯、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98.4%,护理满意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出血、腹胀、胃排空延迟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不良生活习惯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胃癌化疗病人护理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免疫指标。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 d后肠内营养护理的免疫指标明显高于1 d后(P0.05);对照组1 d与7 d肠外护理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护理,可明显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改善免疫指标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规范化护理在肿瘤病人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将78例肿瘤住院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均接受静脉化疗,化疗期间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系统性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呕吐、腹泻、乏力、感染)的发生率,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定病人生活质量,采用自制的护理效果调查表评定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化疗期间护理后EORTC QLQ-C30评分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规范化护理可以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降低化疗后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导致呼吸衰竭而接受机械通气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ICU机械通气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胃潴留、高血糖、误吸、黏膜糜烂、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花费营养费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所花费的营养费用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改善病人营养状况,节约医疗资源,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入住普外科的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腹泻,恶心、腹痛、腹胀,返流误吸,堵管脱管,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徐丽梅 《全科护理》2012,10(28):2596-2597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卒中昏迷病人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昏迷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同时加强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营养支持第7天的营养状况;随访3个月~12个月,观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营养支持第7天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改善脑卒中昏迷病人的营养状况,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丁琰俊  杭琤  张侃 《全科护理》2016,(33):3543-3544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期间行腹部按摩的安全性和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选择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6h开始给予腹部按摩,每次10min~15min,每天3次,连续5d,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肠内营养达到全量时间较对照组均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发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潴留、便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期间予以腹部按摩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