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选取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和病人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岗位管理下成组护理模式在急诊抢救室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对急诊科护士实施岗位成组管理模式,挖掘不同护士的潜力,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对抢救室的护理人员依据工作能力、职称、学历、专业技能、协调与应急处理能力等不同,设置高职护士、专科急救护士、助理急救护士岗位,按不同岗位进行成组管理,实现对护理质量的连续监督与控制.[结果]实施前后抢救室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人员、病人、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药品设备完好率由94%提高到100%.[结论]护理岗位管理下成组模式保证了急诊护理各时段、各环节护理质量的落实,提高了不同岗位护士的工作主动性,体现了宜人宜岗护理岗位管理理念,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层级模式在急诊护理的应用价值及效果分析,为急诊救治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急诊科32名护士实施护理层级模式,即“护士长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的管理模式,在急诊救治中实施应用,观察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并比较护理质量与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发现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要明显优于实施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急诊救治中实行护理层级模式管理,能够有效规范护理工作,保障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对急诊脑梗死病人抢救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进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或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取栓治疗的6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或急诊DSA取栓治疗的14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实施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效果、护理质量、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预检分诊至开始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预检分诊至DSA室静脉取栓时间、病人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区管理、消毒隔离、病历书写、急救药品器材、护理操作、规避纠纷、分级护理、应急能力、病人风险评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家属对急诊预检抢救室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用于急诊脑梗死病人,可提高抢救效果和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应用SHEL模式对我院2009年1~8月护士静脉用药过程中发生的85例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根据问题发生的相关因素从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改善工作环境,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沟通和协作等方面制定针对性措施;与2010年1~8月发生的48例静脉用药缺陷进行比较,分析SHEL模式实施前后各相关因素的变化、缺陷的发生率及护士静脉用药管理质量合格率等情况.结果缺陷相关因素中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护士工作的场所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环境、当事人及他人两因素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用药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15.5%,护士静脉用药管理质量合格率上升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SHEL模式分析了护士静脉用药过程中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了针对性安全用药管理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护士静脉用药过程中发生的缺陷,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链式管理在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6月"120"接入并收住院的脑卒中病人中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执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执行链式管理流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急诊服务时限、院前及院内急救工作衔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P0. 01)。[结论]链式管理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能够缩短急性脑卒中病人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同时保证病人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及专科病房护理的无缝隙交接,降低病人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介入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批量伤员救护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后医院急诊科采用QCC模式对护理管理进行调控,此前均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随机抽取QCC活动前后400名批量伤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0例,比较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下急救反应时间、应急响应时间、现场救治时间以及救援完成时间,比较抢救成功率以及伤员处置率,分别对比两组转运时间及转运病人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应急响应时间、现场救治时间、救援完成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转运时间少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伤员处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QCC介入护理模式能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脂、血糖、血压及不良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提高三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提升急诊病人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将"一提高三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比较应用前后急诊留观、急诊入院病人满意度。[结果]应用前后急诊留观、急诊入院病人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提高三强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急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量化考核在急诊科护理人员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贵蓉 《护理研究》2008,(1):166-167
[目的]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从而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制订量化考核标准,建立量化考核体系,定期进行总结评比。[结果]实施量化考核后,增加了病人及科室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急诊科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结论]量化考核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客观评价护理人员工作业绩,为急诊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急诊科收治的378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组和B组,每组126例,A组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B组实施急诊风险管理,观察组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比较3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的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6.43分±1.42分,A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1.36分±2.54分,B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2.43分±2.46分,观察组高于A组和B组(U=6.977,6.483,P0.01);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1.59%,A组为7.94%,B组为8.73%,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P0.05);观察组病人或病人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41%,A组为84.92%,B组为84.13%,观察组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急诊科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病人或病人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格林(PRECEDE)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RECEDE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健康行为、不良心脏事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遵医嘱用药、饮食管理、运动管理、戒烟戒酒、定期复查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再入院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RECEDE模式能有效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健康行为,降低病人再入院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系统指导急诊科预见性地进行护理风险评估效果。[方法]将急诊危重病人138例随机分为对照和实验组。对照组根据主观判断病人的病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对所有病人进行评分,进行护理干预,并指导护理人员加强风险防范的环节;比较两组在病人的满意度、抢救率以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PACHEⅡ评分进行急诊危重病人评估,能使护理人员简便快捷的识别护理风险,以更好地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急诊科就诊的30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根据《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制定急诊专科护理服务质量的考评指标,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估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统计并比较观察期间两组病人的护理投诉情况和遵守医嘱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和接诊期间病人意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急救车、急救箱物品和药品准备的完好率和急诊护士急救技术考核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严格遵守医嘱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P0.05);观察组的护理投诉率为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对减少医护纠纷、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遵守医嘱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链式流程进行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急救情况、护理质量、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护理风险、护理纠纷、病人满意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预警时间、确诊时间、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护理质量及救治成功率,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其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陆静  陈雯 《全科护理》2011,(4):332-333
[目的]探讨SHEL模式在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7月—2008年12月住养老人253例为对照组,2009年1月—2010年6月住养老人219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组应用SHEL模式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意外事故16例(6.32%),干预组发生意外事故2例(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EL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质量,消除护理安全隐患,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周秀春  黄妹  招婷 《全科护理》2014,(14):1325-1326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急诊科就诊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病人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对护理管理模式、病区整体环境、护士知识指导、人文氛围等满意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系统指导急诊科预见性地进行护理风险评估效果.[方法]将急诊危重病人138例随机分为对照和实验组.对照组根据主观判断病人的病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对所有病人进行评分,进行护理干预,并指导护理人员加强风险防范的环节;比较两组在病人的满意度、抢救率以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PACHEⅡ评分进行急诊危重病人评估,能使护理人员简便快捷的识别护理风险,以更好地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方贵蓉 《护理研究》2008,22(2):166-167
[目的]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从而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制订量化考核标准,建立量化考核体系,定期进行总结评比.[结果]实施量化考核后,增加了病人及科室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急诊科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结论]量化考核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客观评价护理人员工作业绩,为急诊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救治效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2018年10月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急诊工作模式,构建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并应用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比较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实施前后对脑卒中病人救治效率、救治效果及预后情况的影响。[结果]实施后病人分诊评估时间、CT检查时间、等待报告时间、等待静脉溶栓时间、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均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人溶栓预后良好率、病人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能有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救治时间,提高病人救治效率及治愈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思维导图在降低肿瘤病人静脉留置针堵管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静脉留置针病人122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运用自行设计的思维导图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对比培训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留置针堵管率、平均留置时间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1)。[结论]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肿瘤病人堵管风险防范管理中,可提高护士相关的知识掌握与护理能力,从而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