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代医药》2009,(25):98-98
本刊讯美国科研人员日前研发出一种可快速检测癌症的纳米传感器,这种仪器能在更短时间内发现癌症的早期迹象,从而为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相似文献   

2.
正癌症的高发让老百姓"谈癌色变",任何有关癌症的研究报道都很吸引眼球。近来,先是美国曝出"红肉致癌"的新闻,随后世界卫生组织(WHO)警告中式咸鱼等115种物质致癌,接踵而至的"植物油致癌"更是引爆舆论,再加上此前有关心理压力、微波炉、手机等致癌的报道,人们难免担忧,我们以后还能吃什么、用什么。  相似文献   

3.
美国西南德克萨斯大学和Geron公司的研究人员检测肿瘤,发现90%以上有端粒酶活性.该大学的Shay说:“端粒酶活性改变是目前研究人员建立的癌症是显著的标志.”研究人员相信这种新的测定方法可作为检测癌症的非常灵敏可靠的试验.同时,如果最初的结果具有重复性,研究人员便可转向将端粒酶作为潜在治疗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6月2日,印度宣布找到一种快速廉价的宫颈癌检测方法——醋检测。研究发现,采用这种检测方法,宫颈癌的死亡率大幅减少31%。据报道,来自印度的一个研究小组2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一次癌症研讨会上报告了醋检宫颈癌的新方法,专家们称这一发现可以轻松发现早期癌症,每年可以拯救成千上万的生命。发达国家通过广泛使用常规宫颈抹片检测将宫颈癌的死亡率降低了80%,但对印度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  相似文献   

5.
"今天城市癌症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吃出来的。"——著名肿瘤治疗专家何裕民癌症是种慢性病癌症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因为癌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预测,如果美国人平均寿命能达到90岁,那么将会有47%的美国男性和32%的美国女性死于癌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的研究者称,几乎没有证据表明Omega-3脂肪酸(I)能够预防癌症。他们对38项研究的试验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调查应用(I)对11种癌症发生的危险性的影响。尽管一些研究显示出应用(I)与降低肿瘤发生危险性之间存在着联系,但是,更多的研究则显示二者之间不存在这种联系。进一步说,应用(I)和降低任何一种癌症的危险性之间不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华夏医药》2009,4(2):140-140
在对癌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最重要的莫过于确保肿瘤被彻底切除。这有时非常困难,因为肿瘤有嵌入健康组织之内并把癌细胞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恶习”。不过,美国西雅图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可以对付“狡猾”的肿瘤的新办法。他们研制出一种能给癌细胞着色的“分子涂料”,以便让医生看到可能蒙混过关的癌细胞。  相似文献   

8.
据新华社讯  德国科学家日前研制出一种用来诊断癌症的新型基因芯片。与传统癌症诊断技术相比 ,新型基因芯片快速经济 ;与此前的同类芯片相比 ,新芯片也因为可以对比检测更多的基因变异而更加准确有效。这种芯片记录有 638种基因变异 ,这些基因变异在肿瘤生成时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将病人的基因与芯片中记录的基因进行对比 ,就可以判断出病人是否罹患癌症 ,诊断过程迅速且非常经济。基因芯片技术最早在美国发展起来。它通过像集成电路制作过程中半导体光刻加工那样的缩微技术 ,在玻璃等基板上制作出上万种遗传物质信息样品 ,然后通过对照的…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通常的诊断方法是检测血液中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但有约9%的前列腺癌病人的PSA检测结果是处于模棱两可的灰色地带。这时,通常需要用组织活检来进行确诊。最近,美国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1):53-53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称,一种用于抵御几类癌症的酶可能会促进一种罕见型婴儿白血病的生长,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制出治疗疑难癌症的新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处方药》2006,(10):66
美国科学家日前发现了一种能让癌细胞自杀的分子,这种合成物能改善肺癌、皮肤癌、乳腺癌、肾癌和结肠癌等癌症的治疗效果。据报道,人体拥有几种防止细胞失控发展成肿瘤的防御功能,引发有缺陷或有危险的细胞自杀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细胞凋亡的自然过程涉及一种叫PROCASPASE-3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激活后生成的一种叫做CASPASE-3的酶可引起细胞死亡。在癌症病例中,这一机制常常出差错,导致细胞无限制地生长,还能抵抗化疗药物。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家保罗·赫根勒特尔从2万多种合成物中筛选出一种能直接激活P R O C A S P A S E-3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癌症中心助理教授陈江东(Jiangdong Chen)说,他们首次使用一种合成的DNA,可以与传统的化疗结合,对癌症双管齐下,治疗效果可增加约25%。  相似文献   

13.
科技     
《医药世界》2003,(3):11-11
美研究发现痢疾病菌可克结肠癌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痢疾病菌可以预防结肠癌。这一发现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痢疾多发地区结肠癌患者少。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上。 在癌症家族中,结肠癌发病率高居第四,是美国癌症病  相似文献   

14.
癌症,这个让人心惊胆寒的"夺命杀手",其发病率仍然在继续增长。那么,应该怎样"防癌于未然"呢?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12种主要癌症中,有39%的病例是可以通过改善饮食、加强锻炼和减少饮酒等加以预防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将癌症几率降低1/3。下面将生活中一些防癌的注意事项用数字进行了概括,以便读者记忆。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儿童12岁之前给他们注射最新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能有80%的概率预防宫颈癌。本研究旨在确定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的癌症在美国的 prevaccine 特定类型的发生率。研究表明,该疫苗(被称为9-Valent)能预防9中不同的人乳头瘤病毒株,同时也可能能预防19,000种其他癌症,包括肛门癌和阴茎癌。新的 HPV 疫苗相比前一代而言,其保护作用提升了11%。研究还发现,这种疫苗可以预防5.7%的咽喉癌,而咽喉癌则是常见癌症中第二个最与 HPV 相关的癌症。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美国 Cedars-Sinai Samuel Oschin 癌症防治中心检测了从1993-2005年2670位癌症患者的 HPV 的DNA 样本。他们试图找出有多少癌症病例是由上文提到的9种 HPV 引起的。癌症防治中心的该项研究的资深领导者 Marc T. Goodman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全球第一个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该研究不仅减少了全球癌症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儿童接种疫苗。我们还发现了70%的患者的口咽癌组织样本中含有 HPV,这比以往研究中发现的都要多。可能是因为性行为的变化,如口交的增多。”而研究结果则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上了。如果你已接种其他 HPV 疫苗,也无须担心。早些时候的研究已表明,这些疫苗在预防各种癌症上都有成效,只是新的9-Valent 疫苗能多提供11%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癌症可以被治愈,最棘手的癌症也可以被治愈";"不需手术和放化疗";"121招教您活过121岁";"该药可以治愈50多种恶性肿瘤"……近日,一个通过新浪网认证、名为"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中国代表处"的机构,在微博发表上述言辞  相似文献   

17.
曝光     
《健康管理》2013,(2):11
蓝莓人们普遍认为,蓝莓和西兰花等食物通过清除被称为自由基的氧分子,可促进健康和对抗癌症。但是,因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学说而赢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美国知名分子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却提出了相反看法。沃森表示:"我一直专注于研究如何治愈癌症,在没有实际的治疗方法的情况下,人们通常食用抗氧化营养补充剂来预防癌症。最近的研究表明,大多数  相似文献   

18.
环球快讯     
《上海医药》2002,23(4)
美研制的基因漱口水可永防蛀牙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防止蛀牙的新方法,就是使用一种基因改造的漱口水。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一位教授研制的这种由基因改造的漱口水,只要进行一次5分钟的治疗,牙齿便能终生受到保护,费用约为143美元;这种漱口水将制成喷雾剂,预计2002年年底在美国和英国的诊所开始使用。蛀牙的形成并非仅因甜食造成,而是因为口腔内的细菌会将糖分转化成乳酸,从而导致蛀牙,美国科学家正是使用基因转殖的方法,使细菌不再制造乳酸,因此可有效防止蛀牙的形成。日本开发出浓缩硼治疗癌症的新技术日本大阪大学和企业合作,开发出利用浓…  相似文献   

19.
广角     
肺癌药能防治乳腺癌美国一项动物实验显示,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药物吉非替尼能够对乳腺癌起到防治作用。据最近一期美国《全国癌症研究所》杂志报道,美国贝勒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首先使用基因技术培养出易患乳腺癌的实验鼠,然后让实验组老鼠服用吉非替尼,对照组老鼠只服用安慰剂。结果,对照组老鼠在230天后出现乳腺癌症状,而服用吉非替尼的老鼠则在310天后才发病,比前者推迟了80天。研究人员说,所有对照组的老鼠在实验最后都患上了乳腺癌,而只有25%的服用吉非替尼的实验组老鼠出现了癌症症状。点评:癌症发病时间的推迟对人类来说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今年福布斯评选出的"2015年30位30岁以下豪杰"与往年有所不同:上榜的人物皆是俊男靓女,他们不仅具有优秀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良好的口才及演讲能力。本文盘点了2015年医疗健康领域30位30岁以下豪杰。未满30岁的研究人员在过去几年的一些重大科学发现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例如探究罕见癌症的病因,将基因检测与疾病诊断联系起来,分析美国医疗系统的利弊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